一种导流式进水室及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2508发布日期:2023-09-17 02:0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流式进水室及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散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式进水室及散热器。


背景技术:

1、车用散热器由散热芯子、左右水室以及风扇等零件组成,其中水室是冷却流道中至关重要的零件,决定着冷却液的流向,而冷却液的流向决定着散热器的流体阻力,进而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率。现有散热器水室的设计通常采用中空的结构,仅仅满足密封的要求,冷却液在流进水室时,冷却液进入水室后直接被水室内壁阻挡,冷却液被冲散,不受控制的扩散到水室的其他空间。在实际应用中,90°折弯的流道对流体的压力损失极大,进而增加了散热的流体阻力;不受控制的冷却液在水室中处于混乱状态,极易产生流量不均的问题,降低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流式进水室及散热器,解决了冷却液在进入进水室内时流量不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流式进水室,包括进水室本体、进水口以及导流组件,进水室本体,包括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进水口设置在第一侧面上;导流组件设置在第二侧面上,导流组件包括引流端以及多个引流叶片,引流端与进水口相对设置,多个引流叶片的一端交汇于引流端,相邻两个引流叶片的间距沿引流端至引流出口处按照第一预设梯度逐渐增大。

3、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组件还包括导流底板,多个引流叶片沿导流底板的周向设置,导流底板与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沿引流端至引流出口处按照第二预设梯度逐渐减小。

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底板为圆锥结构,多个引流叶片铺设在圆锥结构的圆锥面上;或者,导流底板为半球结构,多个引流叶片铺设在半球结构的球面上。

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底板与第二侧面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导流底板可相对于第二侧面旋转。

6、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以及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二侧面上;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导流底板面向第二侧面所在一侧。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连接凹槽,第二连接结构为第二连接凸起;或者,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连接凸起,第二连接结构为第二连接凹槽。

8、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轴承,连接轴承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

9、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芯体、进水室以及出水室;进水室设置在散热芯体的一端,进水室为第一方面所述的进水室;出水室设置在散热芯体的另一端,且与进水室相对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还包括风扇,风扇设置在散热芯体的周向上。

11、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口的对侧设置有引流端,引流端通过多个引流叶片的一端交汇形成,并且,相邻两个引流叶片的间距沿引流端至引流出口处按照第一预设梯度逐渐增大,使得冷却液在通过进水口进入进水室本体内时,引流端将冷却液均匀分散至相邻两个引流叶片之间的间隙中,再通过引流叶片将冷却液均匀分散至进水室本体的其他空间,改善了冷却液流量不均的问题,提升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12、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相关记载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导流式进水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式进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式进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底板为圆锥结构,多个所述引流叶片铺设在所述圆锥结构的圆锥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式进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导流底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侧面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式进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式进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第二连接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式进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8.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流式进水室及散热器,导流式进水室包括进水室本体、进水口以及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引流端以及多个引流叶片,引流端与进水口相对设置,多个引流叶片的一端交汇于引流端,相邻两个引流叶片的间距沿引流端至引流出口处按照第一预设梯度逐渐增大。进水口的对侧设置有引流端,引流端通过多个引流叶片的一端交汇形成,并且,相邻两个引流叶片的间距沿引流端至引流出口处按照第一预设梯度逐渐增大,使得冷却液在通过进水口进入进水室本体内时,引流端将冷却液均匀分散至相邻两个引流叶片之间的间隙中,再通过引流叶片将冷却液均匀分散至进水室本体的其他空间,改善了冷却液流量不均的问题,提升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蔡福星,饶志明,张正明,夏广东,郑傅馨,练志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