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6078发布日期:2023-11-30 04:5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阀体,具体是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


背景技术:

1、电喷发动机因为制造成本低、电能消耗低,成为现代汽车常用的发动机,而油嘴是电喷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当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吸力,针阀被吸起,打开喷孔,燃油经针阀头部的轴针与喷孔之间的环形间隙高速喷出,形成雾状,利于燃烧充分燃烧,所以在安装油嘴时,需要使用电源接头进行连接线的安装和固定,为油嘴内的电磁线圈提供电力来源。

2、汽车发动机用喷油嘴本身是一个常闭阀,由一个阀针上下运动来控制阀的开闭 ,当ecu下达喷油指令时,其电压讯号会使电流流经喷油嘴内的线圈,产生磁场来把阀针吸起,让阀门开启好使油料能自喷油孔喷出。

3、目前,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用油嘴在喷油完成以后,点火将喷出的雾状汽油与空气混合点燃,为汽车提供动力,而传统汽车发动机用油嘴在汽油点火时,燃烧不完全的汽油会在油嘴表面聚集,长时间聚集后会堵塞喷油孔,使得油嘴对汽油的雾化效果下降,使得其有的燃烧程度收影响,影响汽车的动力。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具有使得汽油在燃烧时不与喷油孔接触,避免喷油孔被积碳覆盖,影响汽油雾化效果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顶部开设有输油孔,所述阀体在所述输油孔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输油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油腔的下方设置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开设在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导油槽与所述第一油腔相连通,所述导油槽的下方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开设在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活动槽与所述导油槽相连通,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活动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外径小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径,所述阀体内部在所述活动槽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二油腔,所述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油腔内部,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活动槽相连通,所述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油管,所述喷油管上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底部开设有喷油孔,所述喷油管滑动连接在所述阀体的底部,所述喷油孔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所述阀体内部在所述活动槽和所述导油槽的高度固定安装有磁座,所述磁座上缠绕有感应线圈。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本装置使得汽油在燃烧时不与喷油孔接触,避免喷油孔被积碳覆盖,影响汽油雾化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插座。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座与汽车的电线相连接,为阀体内部的感应线圈提供电源,保证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座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汽车电线插头卡合固定,避免在行驶过程中插头脱落,影响汽车驾驶。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螺纹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座上的螺纹槽,使得阀体与汽车的输油管螺纹连接,将本装置安装在汽车上。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输油孔相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汽油能够正常输送到阀体内部。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垫。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在汽油输送的过程中发生汽油泄漏,造成安全隐患。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油嘴将汽油雾化喷出时,将高压汽油通过输油孔灌注到第一油腔中,在通过导油槽以及连杆与活动槽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二油腔中,高压汽油通过第二油腔进入到喷油管的储油槽中,此时感应线圈为通电状态,感应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对弹簧进行压缩挤压,带动连杆将喷油管固定在阀体的内部,当高压汽油灌满阀体内部时,对感应线圈通入相反电流使得弹簧受磁场力扩展开,将连杆伸出,带动喷油管伸出阀体,喷油孔裸露在外,使得高压汽油通过喷油孔被雾化喷出,紧接着再次向感应线圈通入反向电流,使得弹簧被压缩,将喷油管收回到阀体内部,接着将被喷出的雾化汽油点燃,为汽车提供动力,通过本装置使得汽油在燃烧时不与喷油孔接触,避免喷油孔被积碳覆盖,影响汽油雾化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顶部开设有输油孔(2),所述阀体(1)在所述输油孔(2)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油腔(3),所述第一油腔(3)与所述输油孔(2)相连通,所述第一油腔(3)的下方设置有导油槽(4),所述导油槽(4)开设在所述阀体(1)的内部,所述导油槽(4)与所述第一油腔(3)相连通,所述导油槽(4)的下方开设有活动槽(5),所述活动槽(5)开设在所述阀体(1)的内部,所述活动槽(5)与所述导油槽(4)相连通,所述活动槽(5)内设置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顶端与所述活动槽(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杆(9),所述连杆(9)的外径小于所述活动槽(5)的内径,所述阀体(1)内部在所述活动槽(5)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二油腔(6),所述连杆(9)设置在所述第二油腔(6)内部,所述第二油腔(6)与所述活动槽(5)相连通,所述连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喷油管(10),所述喷油管(10)上开设有储油槽(7),所述储油槽(7)的底部开设有喷油孔(11),所述喷油管(10)滑动连接在所述阀体(1)的底部,所述喷油孔(11)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部,所述阀体(1)内部在所述活动槽(5)和所述导油槽(4)的高度固定安装有磁座(12),所述磁座(12)上缠绕有感应线圈(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插座(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17)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4),所述安装座(14)上开设有螺纹槽(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4)上开设有连接孔(19),所述连接孔(19)与所述输油孔(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4)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垫(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阀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油嘴保护阀体结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顶部开设有输油孔,所述阀体在所述输油孔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输油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油腔的下方设置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开设在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导油槽与所述第一油腔相连通,所述导油槽的下方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开设在所述阀体的内部,所述活动槽与所述导油槽相连通,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活动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外径小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径;本技术使得汽油在燃烧时不与喷油孔接触,避免喷油孔被积碳覆盖,影响汽油雾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杰,袁玉国,赵忠旭,杜燕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菏泽恒泰油咀油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