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曲轴箱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5227发布日期:2023-11-23 00:4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油底壳、曲轴箱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油底壳、曲轴箱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1、油底壳位于曲轴箱的下部,用于储存和供给机油,为曲轴箱系统的润滑提供保障。现有的油底壳只能通过特定的安装位置进行安装,容易与曲轴箱以外的其他部件产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底壳,以解决现有的油底壳容易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第一吸油通道、第二吸油通道和吸油管。油底壳本体设有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腔室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深度;

3、第一吸油通道与第二吸油通道,呈对角线地设置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壁,所述第一吸油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吸油通道位于所述第二腔室;

4、吸油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油通道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

5、有益效果:将油底壳安装于曲轴箱下部后,机油泵与第一吸油通道连接,体积较小的第一腔室可以为从第一腔室下方穿过的其它部件留出空间,避免第一腔室与其它部件之间产生干涉。当其他部件不从第一腔室下方穿过而需要从第二腔室的下方穿过时,体积较大的第二腔室容易与其下方的部件产生干涉,此时可以将油底壳旋转180度进行安装,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位置互换,从而防止第二腔室干涉其他部件。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油通道包括第一吸油孔和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二吸油通道包括第二吸油孔和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一吸油孔和所述第二吸油孔分别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一进油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所述第二进油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

7、有益效果:第一吸油孔和第二吸油孔分别与油底壳本体的边缘对齐,便于机油泵与第一吸油孔或第二吸油孔连通,第一进油孔位于第一腔室的底部更便于与吸油管对接,第二进油孔位于第二腔室的底部便于机油泵将第二腔室内的机油吸出。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底壳还包括管夹,每个所述管夹包括第一子管夹和第二子管夹,所述第一子管夹与所述第二子管夹均呈与所述吸油管外壁相匹配的弧形,所述第一子管夹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所述第二子管夹与所述第一子管夹对接并通过连接件紧固连接,适于将所述吸油管固定。

9、有益效果:吸油管的位于第一腔室的管身较长,通过设置管夹可以避免吸油管在曲轴箱运行过程中因振动而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吸油管的稳定性,保证机油可以通过吸油管被吸出第二腔室。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吸油通道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子管夹设置于所述固定槽中。

11、有益效果:吸油管通过管夹固定后,吸油管的管身位于固定槽内,固定槽可以限制吸油管的位移,进一步提升吸油管固定时的稳定性。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油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一端设有吸油嘴,所述吸油嘴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底部的中间位置处。

13、有益效果:吸油嘴可以加强吸油管的端部的结构强度,增大吸油管的端部的吸油面积,便于吸油管吸附机油。机油在油底壳内汇集后,通常集中在第二腔室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吸油嘴位于第二腔室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更有利于吸油嘴吸取第二腔室内部的机油。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底壳还包括油管支架,所述油管支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适于固定所述吸油管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一端,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

15、有益效果:由于吸油管的伸入第二腔室的端部悬空设置,因此容易受到曲轴箱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的影响,通过设置油管支架,可以提高吸油管端部的稳定性,使曲轴箱在运行过程中的润滑需求仍然可以得到满足。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的中部区域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沿所述油底壳的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导油槽连通,所述螺孔内设置有放油螺栓。

17、有益效果:设置导油槽可以避免机油残留在第二腔室的底部,还可以使机油的排放过程更加流畅快捷。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底壳内设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油底壳的侧壁和底壁。

19、有益效果:加强筋可以提高油底壳本体的结构强度,避免曲轴箱在运行过程中因颠簸、振动导致油底壳发生变形,有利于提高油底壳的使用寿命。

2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曲轴箱,包括曲轴、吸油泵和上述的油底壳。

21、有益效果:因为曲轴箱包括油底壳,具有与油底壳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2、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曲轴箱或上述的油底壳。

2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安装上述的曲轴箱或油底壳,曲轴箱或油底壳的设置方便、结构布置合理,可以避免发动机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油通道(21)包括第一吸油孔(211)和第一进油孔(212),所述第二吸油通道(22)包括第二吸油孔(221)和第二进油孔(222),所述第一吸油孔(211)和所述第二吸油孔(221)分别与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一进油孔(212)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的底部,所述第二进油孔(222)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还包括管夹(4),每个所述管夹包括第一子管夹(41)和第二子管夹(42),所述第一子管夹(41)与所述第二子管夹(42)均呈与所述吸油管(3)外壁相匹配的弧形,所述第一子管夹(41)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的底壁,所述第二子管夹(42)与所述第一子管夹(41)对接并通过连接件紧固连接,适于将所述吸油管(3)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的底壁设有固定槽(111),所述固定槽(1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吸油通道(21)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第二腔室(12)的交界处,所述第一子管夹(41)设置于所述固定槽(1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3)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12)的一端设有吸油嘴(31),所述吸油嘴(31)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2)底部的中间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还包括油管支架(5),所述油管支架(5)包括固定部(51),所述固定部(51)适于固定所述吸油管(3)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2)的一端,所述固定部(51)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12)的底部形成连接部(52),所述连接部(52)连接于所述第二腔室(12)的底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12)的底壁的中部区域设有导油槽(121),所述导油槽(121)沿所述油底壳的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12)的侧壁,所述第二腔室(12)的侧壁设有螺孔(122),所述螺孔(122)与所述导油槽(121)连通,所述螺孔(122)内设置有放油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内设有多条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连接所述油底壳的侧壁和底壁。

9.一种曲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曲轴箱或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底壳、曲轴箱及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第一吸油通道、第二吸油通道和吸油管。油底壳本体设有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内,第一腔室的深度小于第二腔室的深度,第一吸油通道与第二吸油通道呈对角线地设置于油底壳本体的内壁,第一吸油通道位于第一腔室,第二吸油通道位于第二腔室,吸油管一端与第一吸油通道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腔室的底部。本技术的油底壳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可以防止第二腔室与其他部件之间产生干涉。

技术研发人员:邱岳,周锦,张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