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5360发布日期:2023-12-30 11:0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1、发动机怠速是发动机运行工况之一,怠速工况是指发动机无负载运转状态,即离合器处于结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节气门是控制空气进入发动机的一道可控阀门,气体进入进气管后会和汽油混合变成可燃混合气,从而燃烧形成做功。它上接空滤器,下接发动机缸体,被称为是发动机的咽喉,但是在发动机怠速时,需要较大的进气量来保持发动机的平稳。

2、因此,人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的发动机的节气门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215595737u】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节气门结构,包括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均分别包括两个节气门筒,两个节气门筒之间通过一个怠速进气口连接,第一节气门体的怠速进气口下壁面固定安装有电机安装座,电机安装座前壁面固定安装有怠速电机,用来根据怠速时候的发动机负荷来调节怠速,怠速步进马达安装在节流阀体上,节气门体具有旁通空气道,在发动机怠速时提供空气,电机安装座固定连接有一对怠速控制管,一对怠速控制管固定连接于第二节气门体怠速进气口下壁面。

3、上述结构是通过在第一节气门体的怠速进气口下壁面连接有怠速电机,通过在节气门体的旁通空气道给发动机怠速时提供空气,怠速电机打开阀门,怠速电机直接将空气导入到第一节气门体的节气门筒内,而第二节气门体的节气门筒是通过怠速控制管来将空气导向节气门筒的,但是由于怠速控制管是与电机固定座连接,因此导致了怠速控制管需要先朝下延伸再弯折与第二节气门体的节气门筒连接,使得整个节气门结构的整个占用体积较大,不便于节气门结构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进气结构所需安装空间较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发动机包括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所述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均具有节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本进气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节气门体上的进气通道和设置在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之间的通气管,所述进气通道与第二节气门体上的节气通道相连通,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节气门体的节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节气门体上还设有能够控制进气通道通断的通断阀。

4、工作原理:当发动机怠速时,打开通断阀,使得进气通道连通,进气通道能将空气直接导入到第二节气门体上的节气通道内,实现对第二节气门体的节气通道供气,并通过通气管,将第一节气门体的节气通道进气通道连通,实现了对第一节气门体的节气通道的供气,通过在第二节气门体上开设有进气通道,并通过通气管的软管连接,使得通气管能设置在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之间,节省了通气管的布置空间,并且通过仅仅在第二节气门体上开设有进气通道,即可实现对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的节气通道的供气,使得进气结构的集成度较高,仅仅是在现有的第二节气门体上开设有进气通道并连接有通气管即可,当发动机正常行驶时,可通过通断阀将进气通道断开,从而实现了发动机的正常使用,通过将通气管设置在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之间,利用了发动机现有结构的空间,并且仅仅是在第二节气门体上开设有进气通道和设置有通断阀,就能实现对所有节气通道进行供气,使得进气结构设置更为简单,提升进气结构的空间紧凑性。

5、在上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中,所述第二节气门体的侧壁上具有电机安装座,所述进气通道开设在电机安装座内,所述电机安装座上具有朝向第一节气门体设置的接头,所述通气管与接头连接且通气管与进气通道相连通。

6、接头的朝向设置,便于通气管的连接,使得通气管的设置更加方便,减少了通气管的设置空间,从而提升进气结构的空间紧凑性。

7、在上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中,所述第二节气门体具有两个节气通道,所述接头位于第二节气门体的两个节气通道之间。

8、接头的位置设置,使得通气管是位于第二节气门体和第一节气门体的中部,便于对第一节气门体上节气通道的供气,进一步提升了进气结构的空间紧凑性。

9、在上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中,所述电机安装座内开设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分配腔,所述分配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节气门体的节气通道连通的出口,所述接头的入口靠近出口。

10、通过将接头的入口靠近出口与设置,使得两者出气效率大致相同,能均匀的实现对每个节气通道的供气,提升了供气的稳定性。

11、在上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中,所述进气通道包括沿朝向第一节气门体方向设置的通道一和与分配腔连通的通道二,所述通道一和通道二通过通断阀通断,所述电机安装座上安装有驱动通断阀通断的步进电机。

12、通过通道一和通道二的设置,方便通断阀的通断,节省进气通道布置的前后空间,步进电机的设置,使得通断阀的控制更加精准,从而在实现稳定进气的同时也提升进气结构的空间紧凑性。

13、本申请中的步进电机为推杆电机。

14、在上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中,所述电机安装座上开设有与空滤器连通的进气腔,所述通道一的进气口开设在进气腔的侧壁上,所述通道二的出气口开设在分配腔的侧壁上。

15、通过与空滤器连通,使得进入到节气通道内的空气质量更好,进气腔能实现快速进气,提升进气结构的进气效果,而分配腔的设置,能使得气体在分配腔内得到缓冲,并稳定的流入到节气通道内,实现进气的稳定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具有的优点:通过将通气管设置在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之间,利用了发动机现有结构的空间,并且仅仅是在第二节气门体上开设有进气通道和设置有通断阀,就能实现对所有节气通道进行供气,使得进气结构设置更为简单,提升进气结构的空间紧凑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发动机包括第一节气门体(1)和第二节气门体(2),所述第一节气门体(1)和第二节气门体(2)均具有节气通道(7),其特征在于,本进气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节气门体(2)上的进气通道(21)和设置在第一节气门体(1)和第二节气门体(2)之间的通气管(6),所述进气通道(21)与第二节气门体(2)上的节气通道(7)相连通,所述通气管(6)的一端与进气通道(21)相连通,所述通气管(6)的另一端与第一节气门体(1)的节气通道(7)相连通,所述第二节气门体(2)上还设有能够控制进气通道(21)通断的通断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气门体(2)的侧壁上具有电机安装座(22),所述进气通道(21)开设在电机安装座(22)内,所述电机安装座(22)上具有朝向第一节气门体(1)设置的接头(23),所述通气管(6)与接头(23)连接且通气管(6)与进气通道(2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气门体(2)具有两个节气通道(7),所述接头(23)位于第二节气门体(2)的两个节气通道(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座(22)内开设有与进气通道(21)连通的分配腔(24),所述分配腔(2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节气门体(2)的节气通道(7)连通的出口(24a),所述接头(23)的入口(23a)靠近出口(24a)。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1)包括沿朝向第一节气门体(1)方向设置的通道一(21a)和与分配腔(24)连通的通道二(21b),所述通道一(21a)和通道二(21b)通过通断阀(5)通断,所述电机安装座(22)上安装有驱动通断阀(5)通断的步进电机(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座(22)上开设有与空滤器连通的进气腔(25),所述通道一(21a)的进气口开设在进气腔(25)的侧壁上,所述通道二(21b)的出气口开设在分配腔(24)的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解决现有的进气结构所需安装空间较大的问题。本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发动机包括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均具有节气通道,本进气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二节气门体上的进气通道和设置在第一节气门体和第二节气门体之间的通气管,进气通道与第二节气门体上的节气通道相连通,通气管的一端与进气通道相连通,通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节气门体的节气通道相连通,第二节气门体上还设有能够控制进气通道通断的通断阀。本发动机的进气结构能实现对所有节气通道进行供气,使得进气结构设置更为简单,提升进气结构的空间紧凑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江伟,陈琦,靳弘,洪灵敏,林树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