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汽车发动机组冷却,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1、发电机组的冷却模块装配方式为:冷却模块底部的护板上焊两个螺母与底座通过螺栓连接,在护板、底座和螺栓之间用圆形胶垫支撑和减震。
2、然而,现有的装配方式,存在以下的缺陷:(1)冷却模块各部分重量分布不合理,重心和装配点不重合,装配后的圆形胶垫受力不均易磨损;(2)冷却模块中散热器加入防冻液后和防冻液消耗过程中,冷却模块的重心就会发生改变,圆形胶垫受力不均易磨损。
3、以上两种缺陷,都会引起圆形胶垫磨损,而圆形胶垫装配在冷却模块的底部,更换极其困难,同时也增加了维修成本。
4、因此,亟需一种冷却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对圆形胶垫的磨损,降低维修成本。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机构,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主体、上水室以及下水室;所述上水室通过上护板总成设置于所述主体沿高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下水室通过下护板总成设置于所述主体沿高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构件以及第二限位构件;
3、所述第一限位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与所述上护板总成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与所述下护板总成之间;
4、当向所述散热器注入防冻液使得所述散热器的重量大于预设重量时,所述散热器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防冻液从所述散热器排出使得所述散热器的重量小于所述预设重量时,所述散热器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板以及第二限位板;
6、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水室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块沿从所述上水室到所述下水室的方向呈渐缩结构,所述第二限位块沿从所述上水室到所述下水室的方向呈渐扩结构;
7、所述上护板总成宽度方向的一端朝向所述下护板总成延伸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块抵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上护板总成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朝向所述下护板总成延伸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的第二限位板。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为由第一圆弧面、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一平面构成的半水滴状且所述第一平面贴设于所述上水室;所述第二限位块为直角三角形状且第一直角面贴设于所述上水室。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包括第一翻沿以及第二翻沿;
10、所述第一翻沿与所述上护板总成呈90°连接;所述第一翻沿与所述第二翻沿呈第一预设角度连接;
11、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呈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互补;
12、所述第二翻沿抵接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中部。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板包括第三翻沿;
14、所述第三翻沿与所述上护板总成呈90°连接且朝向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直角面延伸并抵接于所述第一直角面的中部。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构件包括第三限位块,第四限位块、第三限位板以及第四限位板;
16、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四限位块分别设置于所述下水室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三限位块沿从所述上水室到所述下水室的方向呈渐缩结构,所述第四限位块沿从所述上水室到所述下水室的方向呈渐扩结构;
17、所述下护板总成宽度方向的一端朝向所述上护板总成延伸有能够与所述第三限位块抵接的所述第三限位板,所述下护板总成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朝向所述上护板总成延伸有能够与所述第四限位块抵接的第四限位板。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限位块为由第二圆弧面、第二倾斜面以及第二平面构成的半水滴状且所述第二平面贴设于所述下水室;所述第三限位块为直角三角形状且第二直角面贴设于所述下水室。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限位板包括第五翻沿以及第六翻沿;
20、所述第五翻沿与所述下护板总成呈90°连接;所述第五翻沿与所述第六翻沿呈第三预设角度连接;
21、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呈第四预设角度;所述第三预设角度与所述第四预设角度互补;
22、所述第四翻沿抵接于所述第二平面的中部。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限位板包括第七翻沿;
24、所述第七翻沿与所述下护板总成呈90°连接且朝向所述第三限位块的直角面延伸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直角面的中部。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斜面以及所述第三限位板的斜面均平行设置。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2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机构,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主体、上水室以及下水室;所述上水室通过上护板总成设置于所述主体沿高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下水室通过下护板总成设置于所述主体沿高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构件以及第二限位构件;
28、所述第一限位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与所述上护板总成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与所述下护板总成之间;
29、当向所述散热器注入防冻液使得所述散热器的重量大于预设重量时,所述散热器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防冻液从所述散热器排出使得所述散热器的重量小于所述预设重量时,所述散热器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
30、综上,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向散热器注入防冻液使得散热器的重量大于预设重量时,散热器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这里面的第一方向以图3为例,是指右下方运动,即当散热器的重量大于预设值时,l4会变小,这样保证g4*l4的值不变,从而保证冷却机构的重心不偏移;当防冻液从所述散热器排出使得所述散热器的重量小于所述预设重量时,散热器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这里面的第二方向以图3为例,是指左上方运动,即当散热器的重量小于预设值时,l4会变大,这样保证g4*l4的值不变,从而保证冷却机构的重心不偏移,综上,不论是向散热器内注入防冻液还是防冻液从散热器中排出时,冷却机构的整体重心都不会发生偏移,那么对圆形胶垫也就不会产生磨损,保证了圆形胶垫的完整性。
1.一种冷却机构,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主体、上水室以及下水室;所述上水室通过上护板总成设置于所述主体沿高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下水室通过下护板总成设置于所述主体沿高度方向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构件以及第二限位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板以及第二限位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为由第一圆弧面、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一平面构成的半水滴状且所述第一平面贴设于所述上水室;所述第二限位块为直角三角形状且第一直角面贴设于所述上水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包括第一翻沿以及第二翻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包括第三翻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构件包括第三限位块,第四限位块、第三限位板以及第四限位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块为由第二圆弧面、第二倾斜面以及第二平面构成的半水滴状且所述第二平面贴设于所述下水室;所述第三限位块为直角三角形状且第二直角面贴设于所述下水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板包括第五翻沿以及第六翻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板包括第七翻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斜面以及所述第三限位板的斜面均平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