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汽车中冷器系统、温度控制方法以及汽车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81317发布日期:2024-05-13 12:40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中冷器、汽车中冷器系统、温度控制方法以及汽车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为中冷器、汽车中冷器系统、温度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采用涡轮增压的汽车系统是通过中冷器来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但是一旦遇到特殊情况,现有的中冷器难以满足发动机的进气要求,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或缺点,提供了一种中冷器、汽车中冷器系统、温度控制方法以及汽车,以适应极限工况。

2、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中冷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气体通道、冷却液通道以及第一制冷剂通道,部分或全部的所述冷却液通道位于所述气体通道内,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位于所述气体通道内,冷却液经过所述冷却液通道以对所述气体通道中的气体进行降温,制冷剂经过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与所述气体通道中的所述气体进行换热以提升或降低所述气体的温度。

3、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汽车中冷器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中冷器以及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用于调节所述制冷剂的能量,所述制冷剂能在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与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之中循环流动。

4、可选的,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包括能量交换装置,所述能量交换装置形成有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形成有第三连通口与第四连通口,所述能量交换装置的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的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能量交换装置的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的所述第四连通口连通。

5、可选的,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还包括压缩机与换向阀,所述压缩机用于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所述压缩机形成有第五连通口与第六连通口,所述换向阀形成第一换向口、第二换向口、第三换向口以及第四换向口,所述第一换向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五连通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六连通口与所述第三换向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口与所述能量交换装置的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其中,所述换向阀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中切换,当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换向口与所述第二换向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口与所述第四换向口连通;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换向口与所述第三换向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口与所述第四换向口连通。

6、可选的,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之间设有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用于降低所述制冷剂的压力与温度。

7、可选的,当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六连通口中流出高温高压的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进入至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以加热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所述气体;离开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的所述制冷剂,依次经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能量交换装置进行降温,再经过所述换向阀进入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五连通口。

8、可选的,当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六连通口中流出高温高压的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后,依次经过所述能量交换装置与所述膨胀阀的降温后,进入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以冷却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所述气体;离开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后的所述制冷剂进入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五连通口。

9、可选的,所述能量交换装置为换热器,或者所述能量交换装置包括蒸发器与冷凝器。

10、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中冷器内气体的温度控制方法,用于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汽车中冷器系统,所述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11、检测汽车气体温度;

12、若所述气体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则向所述中冷器的所述冷却液通道输送所述冷却液,向所述中冷器的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输送所述制冷剂,以及控制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吸收所述制冷剂的热量;

13、若所述气体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向所述中冷器的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输送所述制冷剂,且控制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向所述制冷剂放出热量,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14、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汽车,包括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汽车中冷器系统。

15、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中冷器的结构中加入第一制冷剂通道,以通过制冷剂对中冷器中的气体进行降温或者升温,使得汽车可以适应不同极端工况的环境。而且,中冷器中的冷却液通道亦可流通冷却液以更好地冷却中冷器中的气体。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气体通道、冷却液通道以及第一制冷剂通道,部分或全部的所述冷却液通道位于所述气体通道内,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位于所述气体通道内,冷却液经过所述冷却液通道以对所述气体通道中的气体进行降温,制冷剂经过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与所述气体通道中的所述气体进行换热以提升或降低所述气体的温度。

2.一种汽车中冷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以及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用于调节所述制冷剂的能量,所述制冷剂能在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与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之中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中冷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包括能量交换装置,所述能量交换装置形成有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形成有第三连通口与第四连通口,所述能量交换装置的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的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能量交换装置的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的所述第四连通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中冷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能量控制系统还包括压缩机与换向阀,所述压缩机用于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所述压缩机形成有第五连通口与第六连通口,所述换向阀形成第一换向口、第二换向口、第三换向口以及第四换向口,所述第一换向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五连通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六连通口与所述第三换向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口与所述能量交换装置的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其中,所述换向阀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中切换,当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换向口与所述第二换向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口与所述第四换向口连通;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换向口与所述第三换向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口与所述第四换向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中冷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之间设有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用于降低所述制冷剂的压力与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中冷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六连通口中流出高温高压的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进入至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以加热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所述气体;离开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的所述制冷剂,依次经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能量交换装置,再经过所述换向阀进入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五连通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中冷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换向阀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六连通口中流出高温高压的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换向阀后,依次经过所述能量交换装置与所述膨胀阀后,进入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以冷却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所述气体;离开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后的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换向阀进入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五连通口。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中冷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装置为换热器,或者所述能量交换装置包括蒸发器与冷凝器。

9.一种中冷器内气体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中冷器系统,所述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中冷器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中冷器、汽车中冷器系统、温度控制方法以及汽车。其中,中冷器包括主体,主体形成有气体通道、冷却液通道以及第一制冷剂通道,部分或全部的冷却液通道位于气体通道内,部分或全部的第一制冷剂通道位于气体通道内,冷却液经过冷却液通道以对气体通道中的气体进行降温,制冷剂经过第一制冷剂通道与气体通道中的气体进行换热以提升或降低气体的温度。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中冷器的结构中加入第一制冷剂通道,以通过制冷剂对中冷器中的气体进行降温或者升温,使得汽车可以适应不同极端工况下的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峰,唐德润,王皓,王东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