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管路连接,特别涉及一种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1、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机匣是重要的承力部件,它整体是由周向分布的数个支板径向两端分别连接整环结构的内、外机匣组成,相邻支板间(或相邻支板隔热罩间)为燃气流动通道。为保证涡轮后机匣周向具有足够的燃气流通面积、轴向具有较小的流动损失,后机匣承力框架中各支板的横截面内外型面均整体呈轴向长度大、周向宽度小的狭长型结构特点。
2、涡轮后机匣管路包括进油管、回油管、引气管等,它们各自通过后机匣承力框架中支板的内腔,连通发动机后机匣轴承座上的滑油腔或引气腔接口与发动机外部管路,构造滑油或空气流动通道。为减轻燃气高温对管路的热影响,管路外壁有时需要布置隔热层。
3、为更好地适应承力框架支板内腔的形状,获取较大的截面面积和较好的流通能力,通过承力框架支板内腔的管路段有时需要设计为扁管(截面形状为轴向长、周向短)。如图1至图3所示的承力框架支板内腔通过回油管和引气管实施例中,为实现与内侧轴承座109处的轴承腔110及外部管路的连接,回油管的两端均设置接头结构105(或带连接螺母),回油管扁管段103与两端圆截面的连接接头间通过变截面管路段104衔接,构成回油管组件。相似的,为实现与轴承座109内侧的引气腔11及外部管路的连接,引气管的两端均设置接头结构108(或带连接螺母),引气管扁管段106与两端圆截面的连接接头间通过变截面管路段107衔接,构成引气管组件。回油管组件或引气管组件的两端接头结构均无法直接穿过承力框架101的支板102,为实现管路组件在后机匣上的组装,通常采用扁管内端与变截面管接头(或变截面管)焊接组合,然后将外端由支板102穿出,再与变截面管接头(或变截面管)通过焊接组合,此时管路组件与承力框架一体焊接。
4、然而,当前带承力框架焊接的管路组件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5、1)后机匣承力框架的外廓尺寸较大,管路组件带承力框架焊接时装卡条件差,且常受限于热处理、焊缝检查设备能力,导致管路组件焊接工艺性差、焊后热处理及焊缝质量检验困难;
6、2)管路组件维修性差。管路组件带承力框架焊接后无法直接取下,管路检查与维修困难,更换时需要将原件切断取下,换上新件重新带承力框架焊接,维修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以解决或减轻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包括:
3、位于涡轮后机匣的轴承座上的圆形接头,所述圆形接头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结构,所述圆形接头的下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扁形通道;
4、穿过承力框架的支板内腔而与所述圆形接头连接的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扁管,所述扁管的上端固定有扁状接头,所述扁管的下端固定有外部管接头;
5、其中,所述扁状接头具有与扁管固定成整体的扁管部和与扁管部一体的底座部,所述底座部为两端呈圆弧状、另两端呈平直状的轴对称结构,所述底座部安装在所述圆形接头上的凹槽内,通过外套螺母及弹性卡环实现固定。
6、进一步的,所述管路组件包括引气管和回油管。
7、进一步的,所述扁管与所述扁状接头和外部管接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扁状接头两圆弧端的外圆面半径小于所述外套螺母的内径,以使外套螺母能够由扁状接头一侧套入。
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部两圆弧端面上设有外锥形面,同时所述底座部两平直端设有周向定位槽。
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环为周向带开口且局部径向减薄的环状结构,所述弹性卡环的内侧设有与扁状接头外侧径向相互配合的内锥形面,所述弹性卡环的开口两端各设置有一处弯钩,所述弯钩用于所述扁状接头上的定位槽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环的中间位置设有薄壁段。
12、本申请提供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无需与承力框架焊接,且装拆方便,具有较好的工艺性与维修性,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1.一种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件(204)包括引气管和回油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2041)与所述扁状接头(2042)和外部管接头(204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状接头(2042)两圆弧端的外圆面半径小于所述外套螺母(206)的内径,以使外套螺母(206)能够由扁状接头(2042)一侧套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2045)两圆弧端面上设有外锥形面(2047),同时所述底座部(2045)两平直端设有周向定位槽(204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环(207)为周向带开口且局部径向减薄的环状结构,所述弹性卡环(207)的内侧设有与扁状接头(2042)外侧径向相互配合的内锥形面(2073),所述弹性卡环(207)的开口两端各设置有一处弯钩(2072),所述弯钩(2072)用于所述扁状接头(2042)上的定位槽(2046)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同截面接头连接的涡轮后机匣管路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环(207)的中间位置设有薄壁段(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