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水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56563发布日期:2025-02-06 17:33阅读:5来源:国知局
气缸盖水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缸盖水套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发动机一种零部件,与缸体组成燃烧室,并给配气系统、点火系统等提供支撑、安装结构,其本身由油室、润滑油道、水套、燃烧室、进排气道、外模等基本结构组成。

2、一些双层水套中,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排屑差异大,通道布置不合理,如上层水套排屑难度大,排屑困难影响缸盖清洁度,铝屑进入发动机冷却系统磨损冷却系统零部件同时降低冷却效果,严重的情况下发动机丧失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缸盖水套,上水套和下水套的通道布置合理,且上层水套排屑更方便,便于加工掉入的铝屑顺利排出,保证缸盖清洁度合格。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所述上水套安装于所述下水套的上方,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分别与进水管连通,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之间连通有中间冷却流道;其中,所述上水套设有上出水流道,所述下水套设有下出水流道,所述上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中间冷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或所述下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其中,进水管流向水套的水既能冷却气缸盖,还能将流向气缸盖水套内的铝屑排出,上水套内的铝屑通过上出水流道流出,下水套内的铝屑通过下出水流道流出,且上下水套之间通过中间冷却流道连通,而将上水套的上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设计的大于中间冷却流道或下出水流道的截面积,可使由进水管流向上水套的冷却液在上出水流道处更容易将铝屑带出,便于加工掉入的铝屑在上水套和下水套均能顺利排出,保证缸盖清洁度合格。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所述上水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连接的第一缸体区域,每个所述上出水流道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缸体区域之间。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每个所述第一缸体区域包括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一排气导管孔和第一进气导管孔,所述上出水流道位于所述上水套靠近所述第一排气导管孔的一侧。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所述上出水流道和所述中间冷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上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直径为l1,所述中间冷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直径为l2,且满足:l1≥2l2。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所述下水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连接的第二缸体区域,所述下出水流道包括第一出水流道和第二出水流道,所述第一出水流道至少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缸体区域之间且与所述上水套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流道位于每个所述第二缸体区域。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所述上出水流道和所述中间冷却流道正对连通,且相邻缸体之间的所述上出水流道和所述第一出水流道分别沿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的方向上错开分布。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所述第二出水流道与所述下水套的内腔连通且沿背离所述上水套的一侧延伸。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每个所述第二缸体区域的所述第二出水流道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出水流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水流道之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所述第一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的直径为l3,所述第二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的宽度为l4,且满足:l3≥10mm,l4≥10mm。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气缸盖水套。

13、所述的车辆相比现有技术和所述的气缸盖水套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连接的第一缸体区域,每个所述上出水流道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缸体区域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缸体区域包括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一排气导管孔和第一进气导管孔,所述上出水流道位于所述上水套靠近所述第一排气导管孔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水流道和所述中间冷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上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直径为l1,所述中间冷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直径为l2,且满足:l1≥2l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连接的第二缸体区域,所述下出水流道包括第一出水流道和第二出水流道,所述第一出水流道至少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缸体区域之间且与所述上水套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流道位于每个所述第二缸体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水流道和所述中间冷却流道正对连通,且相邻缸体之间的所述上出水流道和所述第一出水流道分别沿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的方向上错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流道与所述下水套的内腔连通且沿背离所述上水套的一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缸体区域的所述第二出水流道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出水流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水流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的直径为l3,所述第二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的宽度为l4,且满足:l3≥10mm,l4≥10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盖水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水套和车辆,所述气缸盖水套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所述上水套安装于所述下水套的上方,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分别与进水管连通,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之间连通有中间冷却流道;其中,所述上水套设有上出水流道,所述下水套设有下出水流道,所述上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中间冷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或所述下出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缸盖水套,上水套和下水套的通道布置合理,且上层水套排屑更方便,便于加工掉入的铝屑顺利排出,保证缸盖清洁度合格。

技术研发人员:高原,孙诗博,刘坤,胡佳佳,于鹏飞,马京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27
技术公布日:20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