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及风机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63173发布日期:2024-11-29 15:5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及风机塔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尤其涉及一种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及风机塔筒。


背景技术:

1、新能源风电场风机平台配置有就地升压箱变,需要沿风机门下电缆通道敷设多根电力电缆及光缆至塔筒内环网柜。

2、现有技术中,通过直接沿风机门下电缆通道敷设电缆,再用防火泥封堵,或者在风机门下的电缆通道先布置电缆密封模块,再进行电缆敷设,两种方式不仅造价高,而且均是将多根电缆紧密贴在一起,严重影响了电缆散热,电缆绝缘容易迅速老化,极易导致短路引起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及风机塔筒,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散热差、易老化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包括:

3、防火隔板,设置有多个第一走线孔,多个所述第一走线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走线孔用于将单根电缆引出;

4、第一夹持件,设置在所述防火隔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一走线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套接在所述电缆上。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述防火隔板还设置有第二走线孔,所述第二走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走线孔的直径;所述防火隔板的外侧对应所述第二走线孔设置有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内径。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防火隔板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孔及所述第二走线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一夹紧部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紧部相连接形成环状结构。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述第一夹紧部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夹紧部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紧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述防火隔板的外沿设置有多个塔筒连接件。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述防火隔板设置有至少两排所述第一走线孔,每排所述第一走线孔等间距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述第一走线孔的数量为7-10个,所述第二走线孔的数量为1-2个。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塔筒,包括风力发电机门以及如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述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的防火隔板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机门的下方的电缆通道处。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包括:防火隔板和第一夹持件,通过在防火隔板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走线孔,每个第一走线孔仅用于穿过单根电缆,从而可通过第一走线孔的位置限定电缆的安装位置及间距,使电缆散热良好,不易造成绝缘老化,能显著提高电缆的规范和有序性,同时由于电缆的走向清晰,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检修的电缆,提高了维护工作的效率,相对于传统技术,有效避免了由于多根电缆紧密贴在一起,导致的电缆散热性差、极易导致短路引起火灾的事故的发生;通过在防火隔板的外侧设置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与第一走线孔一一对应,用于从外面承受电缆的重量,起到支撑和固定电缆的效果。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机塔筒,包括风力发电机门以及上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板(1)还设置有第二走线孔(12),所述第二走线孔(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走线孔(1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连接在所述防火隔板(1)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孔(11)及所述第二走线孔(12)的下方,所述第一夹持件(2)及所述第二夹持件(3)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夹紧部(21)和第二夹紧部(22),所述第一夹紧部(21)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4)连接,所述第一夹紧部(21)与所述第二夹紧部(22)相连接形成环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2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4)连接,所述固定件(5)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夹紧部(2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21)与所述第二夹紧部(2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板(1)的外沿设置有多个塔筒连接件(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板(1)设置有至少两排所述第一走线孔(11),每排所述第一走线孔(11)等间距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孔(11)的数量为7-10个,所述第二走线孔(12)的数量为1-2个。

10.一种风机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力发电机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所述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的防火隔板(1)设置在所述风力发电机门的下方的电缆通道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及风机塔筒,风机塔筒门下电缆走线装置包括:防火隔板,设置有多个第一走线孔,多个第一走线孔间隔设置,每个第一走线孔用于将单根电缆引出;第一夹持件,设置在防火隔板的外侧,第一夹持件与第一走线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第一夹持件用于套接在电缆上;通过在防火隔板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走线孔,每个第一走线孔仅用于穿过单根电缆,从而可通过第一走线孔的位置限定电缆的安装位置及间距,使电缆散热良好,不易造成绝缘老化,能显著提高电缆的规范和有序性,第一夹持件与第一走线孔一一对应,用于从外面承受电缆的重量,起到支撑和固定电缆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周陵,陈金发,刘旺,胡志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三一智慧新能源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