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风电混塔,具体是指一种风电发电混塔管片拼装机构。
背景技术:
1、风电混塔预制塔筒通常由下部的混凝土筒和上部的钢筒组成,混凝土筒通过接合器筒与钢筒连接;其中混凝土筒有的是采用现浇方式,但是,由于现场浇筑,特别是冬天,混凝土流动性差,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去完成项目;为了提高效率,混凝土筒还可以采用分段式拼接和分片式拼接,现有的风电发电混塔管片拼装机构在连接时有的是采用相邻拼接段,来一片安装一片,逐片依次进行连接直至最后形成环状的方式,由于前期的拼接段在对位时并不精准,最后,拼接段端部与最开始安装的拼接段之间并不能很好契合,需要浪费极大的人力和时间来进行调整以便完成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逐片安装端部连接对位精度低。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电发电混塔管片拼装机构,包括若干拼接段,所述拼接段相互配合形成环状结构,相邻所述拼接段相互搭接在一起,相邻所述拼接段之间均布连接设有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埋设于拼接段一侧的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上铰接设有第一螺纹杆,相邻所述拼接段上埋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上铰接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和第一螺纹杆具有相反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杆和第一螺纹杆外通过螺纹连接共同连接设有螺纹筒,不同水平面的所述拼接段限位卡接在一起。
5、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段一端连接设有内搭部,所述拼接段另一端连接设有外搭部,所述外搭部和内搭部配合,通过内搭部和外搭部的配合设置便于增加同一水平面相邻拼接段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也便于相邻拼接段连接后相互限位。
6、进一步的,不在同一水平面的相邻所述拼接段交错设置,使得一个拼接段同时与六个拼接段连接,进而便于提高纵向拼接段彼此之间的连接强度。
7、进一步的,下部所述拼接段顶端连接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以环状结构为轴心均布阵列设置,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柱,顶部所述拼接段底端相对连接设有容置槽,所述限位柱另一端延伸至容置槽内,先将限位柱置于容置槽内,待容置槽与限位槽相对时,限位柱在重力作用下与限位槽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的长度不小于限位柱的长度,所述限位柱的长度大于限位槽的长度,使得限位柱同时位于限位槽和容置槽之间,进而对不在同一水平面的拼接段进行限位。
9、三、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1、通过拼接段、连接件、第一铰接座、第一螺纹杆、第二铰接座、第二螺纹杆和螺纹筒的配合设置便于在拼接段依次摆放成环状结构后,通过驱动螺纹筒转动,螺纹筒通过螺纹连接驱动两侧的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相互靠近,进而使得同水平面的各拼接段形成一个环形结构以便完成预拼接,起到初步定位的目的,避免逐片拼接而出现端部不能精准配合的情况。
1.一种风电发电混塔管片拼装机构,包括若干拼接段(1),所述拼接段(1)相互配合形成环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拼接段(1)相互搭接在一起,同一水平面的相邻所述拼接段(1)之间均布连接设有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埋设于拼接段(1)一侧的第一铰接座(2),所述第一铰接座(2)上铰接设有第一螺纹杆(3),相邻所述拼接段(1)上埋设有第二铰接座(4),所述第二铰接座(4)上铰接设有第二螺纹杆(5),所述第二螺纹杆(5)和第一螺纹杆(3)具有相反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杆(5)和第一螺纹杆(3)外通过螺纹连接共同连接设有螺纹筒(6),不同水平面的所述拼接段(1)限位卡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发电混塔管片拼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段(1)一端连接设有内搭部(7),所述拼接段(1)另一端连接设有外搭部(8),所述外搭部(8)和内搭部(7)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发电混塔管片拼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6)外连接设有方便扳手进行驱动的驱动槽(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发电混塔管片拼装机构,其特征在于:不在同一水平面的相邻所述拼接段(1)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发电混塔管片拼装机构,其特征在于:下部所述拼接段(1)顶端连接设有限位槽(10),所述限位槽(10)以环状结构为轴心均布阵列设置,所述限位槽(10)内设有限位柱(11),顶部所述拼接段(1)底端相对连接设有容置槽(12),所述限位柱(11)另一端延伸至容置槽(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电发电混塔管片拼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1)的长度大于限位槽(10)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