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形物理能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060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柱形物理能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以下简称柱型物理发动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动能、替代能源机的柱型物理发动机。
在现有能源机中,都必须利用有机或无机物质的热反应获得热能来达到能量需求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柱型物理发动机,不是利用化学能转换来取得热能,而是利用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物理能的产生来提供动能做功的机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柱型物理发动机的动能的产生,是径向力差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质相互作用能。产生动能的大小和相互作用的激烈程度成正比,与径向力差的比值有关,能循环作用。物质相互作用能的存在是以运动来满足系统内的不平衡状态,不停地运动则是物理能的表现形式。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平衡(不守衡),即形成不停地运动,静止是相对平衡的结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柱型物理发动机的优点是①不用热能,只须在一个压力容器内,一次性充足你所需要的动能压力,即可长期使用。②单机动力幅度范围大,从1马力到10万马力的系列产品,不超过40个品种。③质能比小,同等动力的产品,只有内燃机 的重量(不包括储气罐)。④结构简单,主机仅有四大件。⑤制造容易,加工精度要求没有内燃机精度要求高。⑥实用范围广,可为海陆空各类机车配备动力。⑦生产成本低,单机马力仅相当于内燃机成本的 - 。③运转无污染、无噪音。⑨使用不受多种自然条件限制。⑩能与其它任何廉价能源竞争。
本发明所涉及的柱型物理发动机的实施方案是整机组成一个密闭的闭合系统,使内部结构组成一个高压区和一个低压区。利用流体介质从高压区移向低压区,在界面(最大半径)上发生作用释放动能,使动态结构转动。释放动能后的流体,仍能保持原来质量惯性不变(因为在同一密闭系统内)。随后进入发动机的中心换能区。流体被换能结构增压后,返回储压结构参与再次循环。由此反复不停地进行,即形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柱型物理发动机的实质结果。
附面说明①高压区②低压区③向心蜗形流道④轴向螺旋⑤自由活叶⑥弹簧⑦壳体⑧单道转子本发明所涉及的柱型物理发动机,具有圆柱形壳体⑦和壳体两头的端盖(附面未示出)。端盖上开有偏心孔,转子⑧的引出轴从偏心孔穿出。转子⑧的圆直径小于壳体⑦,壳内形成一C形空腔,空腔由固定在转子外沿的自由活叶⑤分隔成高压区①和低压区②。转子⑧上有蜗形流道(单流道或多流道)③,转子的中心有轴向螺旋④。由以上结构组成主机体。
本发明所述的柱型物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当储压罐(附图
未示出)的压力经闭合系统的密闭通道进入高压区①时,便推动活叶⑤带动转子⑧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时低压区②的流体受阻回流进入向心蜗形流道③的同时,被向心作用面压缩推向中心的轴向螺旋④,再由轴向螺旋④增压将流体推进阻逆调压器(附图未示出),经阻逆调压器的喷口喷入与储罐相连通的混压室,经混压室与储罐的压力平衡后,再一次进入主机循环做功。由此连续不间断地循环作用,便形成转子⑧的连续旋转运动,由引出轴直接或间接(磁场传动)地向外输出动力。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动能、替代能源机全功能的柱型物理发动机。具有两端密封的圆柱形壳体(机体)和壳内的柱形蜗壳形单流道(或多流道)转子及中心的轴向螺旋。壳内转子直径小于壳体,壳内形成一缺环形空腔,由转子活叶分隔成高压区和低压区。从而组成柱型物理发动机的主机。主机和阻逆器、混压室及储压罐合并组成一个闭合的密闭循环系统。由引出轴直接或间接(磁力传动)地输出动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型物理发动机,其持征是当流体从储压罐进入主机后,推动转子旋转,压力对机器做功的同时,又对自身做功增压,参与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型物理发动机,其特征是具有将流体静压力转换为动能的特性,只利用压力,不消耗流量,循环利用流体静压力做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型物理发动机,具有不消耗能量,又能提供动力,能利用流体静压力做功为主要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型物理发动机,具有利用物质相互作用原理,用流体作为介质,以多种外观结构、形式出现,制成能源机为其主要特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柱形物理能发动机,是由柱形主机、辅机和储压罐组成的闭合循环系统。利用高压流体在系统内反复循环流动,流体和机内特殊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使动态结构不停地转动做功。原理是机内流体和结构产生的相互作用能,使动态结构持续保持径向力差,动态结构不能满足静止条件,其结果造成以不停地运动来满足系统内的不平衡状态。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守衡,即形成不停地运动,静止是相对平衡的结果。
文档编号F03B17/04GK1097486SQ93108768
公开日1995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7日
发明者朱绍其 申请人:朱绍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