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216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
现有的发动机一般有曲柄连杆式、对置活塞式、三角活塞转子式,其不足之处在于曲柄连杆式发动机体积大、热效率低;对置活塞式发动机配气机构复杂;三角转子式发动机内部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密封不易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配气简单、密封可靠、热效率高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机架和正时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装有空心主轴,空心主轴内设有组合式进排气管,空心主轴外联接一组圆柱环状的缸套组件,缸套内设有活塞组件,活塞组件通过双偏心机构与正时齿轮机构相联。
为了使配气简单,并使缸套能定向转动,本发动机的缸套上只设一个气口,缸套两侧对称设有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内设有1~5齿的不完全齿的内齿圈,内齿圈与双偏心机构第一轴两端的齿轮相啮合。
上述的发动机,其双偏心机构第一轴中部与活塞销套接,第二轴上的齿轮与固定在机架上的外齿圈相啮合。
为了使发动机结构紧凑,提高工作效率,本发动机的活塞呈部分圆柱环状,活塞两端面均为工作顶面。
同样为了简化结构,并使配气密封可靠,本发动机的组合式进排气管为内外套管状,其端部设有密封环。
上述的发动机,其密封环由多个开口环与数个矩形条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套组件呈圆柱环状联接于空心主轴外,活塞组件对应设置于缸套内,活塞具有两个工作顶面,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正时齿轮机构和双偏心机构的作用,使缸套组件带动空心主轴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采用了组合式进排气管,且布置在空心主轴内,其端部设有密封环,因而,本实新用型结构紧凑、配气简单、密封可靠、热效率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垂直于轴面过圈环中心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环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环侧视图。
参照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机架(17)和正时齿轮机构(14),在机架(17)上通过轴承(12)装有空心主轴(18),空心主轴(18)外联接一组圆柱环状的缸套组件(7),缸套(7)内设有活塞组件(8),活塞组件(8)通过双偏心机构(15)与正时齿轮机构(14)相联。为了使配气简单,并使缸套(7)能够定向转动,缸套(7)上只设一个气口(9),进气、排气过程均通过此气口(9)。缸套(7)两侧对称设置空心圆柱体(16),空心圆柱体(16)内设有1~5个齿的不完全齿的内齿圈(4),内齿圈(4)与双偏心机构(15)的第一轴(5)两端的齿轮(10)相啮合,第一轴(5)中部与活塞销(6)套接,双偏心机构(15)的第二轴(3)上的齿轮(2)与固定在机架(17)上的外齿圈(1)相啮合。为了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使发动机结构紧凑,活塞(8)呈部分圆柱环状,其两端面(23)均为工作顶面,活塞(8)两端均安装活塞环(21)。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并使配气密封可靠,空心主轴(18)内设置组合式进排气管(11),组合式进排气管(11)为内外套管状,其端部设有进气口(24)和排气口(22),并设置了密封圈(13),密封圈(13)由多个开口圆环(26)与数个矩形条(25)连接而成。
参照
图1、图2,图中虚线表示的结构部件点火线圈(19)和火花塞(20),一般为汽油发动机所设。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包括机架和正时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装有空心主轴,空心主轴内设有组合式进排气管,空心主轴外联接一组圆柱环状的缸套组件,缸套内设有活塞组件,活塞组件通过双偏心机构与正时齿轮机构相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缸套上只设一个气口,缸套两侧对称设有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内设有1~5个齿的不完全齿的内齿圈,内齿圈与双偏心机构第一轴两端的齿轮相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双偏心机构第一轴中部与活塞销套接,第二轴上的齿轮与固定在机架上的外齿圈相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活塞呈部分圆柱环状,活塞两端面均为工作顶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组合式进排气管为内外套管状,其端部设置密封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密封环由多个开口环与数个矩形条连接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包括机架和正时齿轮机构,机架上装有空心主轴,空心主轴内设有组合式进排气管,空心主轴外联接一组圆柱环状的缸套组件,缸套内设有活塞组件,活塞组件通过双偏心机构与正时齿轮机构相联。本实用新型一改现有发动机之结构,其缸套组件、活塞组件绕空心主轴环状设置,进、排气管置于空心主轴内,因而,结构紧凑、配气简单、密封可靠、热效率高,对各类汽、柴油机均适用。
文档编号F02B55/00GK2210256SQ9421227
公开日1995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6日
发明者芦守臣, 欧阳维超 申请人:芦守臣, 欧阳维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