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气还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831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漏气还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简化构造、可降低造价的机动两轮车等内燃机用漏气还原装置。
在日本实公昭56-24258号中,展示了这样的漏气还原装置从空气滤清器壳体顶部壁沿背面壁一体形成长通路状的漏气还原室;将该还原室上端部通过管道等的还原通路通到发动机的漏气发生部,而将其下端连接到排放管。导入该装置内的漏气,在从上部流向下部期间被气液分离,气体成分通过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壳体顶部壁内侧的导向管供给连接管(コンチュブ)入口近旁,与清洁侧内的清净空气一同送入气化器。
但是,即使像上述这样使还原室与空气滤清器壳体一体形成,也需要还原通路用配管与排放用配管,由于配管构造比较复杂,故希望配管构造简化。另外,为不使其附着于过滤器产生堵塞,希望尽可能将漏气供给到连接管入口近旁;但是为此就需要上述那样的导向管等,这就增加了零件数。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供的可简化构造、减少零件个数的漏气还原装置。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漏气还原装置是在为将漏气从发动机还原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清洁侧的内燃机用漏气还原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使还原室与空气滤清器壳体一体形成于其清洁侧内,将从发动机侧延伸出来的还原通路的一端连接到该还原室的下部;而在还原室的上部设有连通清洁侧的连通口,同时,在前述还原通路的连接部与连通口间设置由弯曲通路构成的气液分离部。
收集于发动机通气室的漏气,因吸气负压引入到空气滤清器壳体侧,通过还原通路进入还原室内的下部,在通过气液分离部的弯曲通路向上方移动中间气液分离,含油气体成分从连通口进入清洁侧供给气化器,水分等液状成分经弯曲通路流落向下方进入还原通路,回到发动机侧的通气室。
为此,过去所需的排放管就不再需要了,仅此即可简化配管构造。除此之外,由于将还原室与空气滤清器壳体一体形成于清洁侧内,可以很容易地形成还原室;同时,可不需要导管而直接连通到清洁侧内。从而,可简化还原装置的整体构造,减少零件数,因此也就可降低造价。


图1是适用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其发动机周围要部侧面的图;图3是空气滤清器壳体部分的进一步放大图;图4是其横剖面图;图5是取去盖而表示其内部的壳体本体部侧视图;图6是剖开还原室的一部分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实施例借

适用于机动两轮车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机动两轮车之外观的行进方向的左侧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其发动机周围要部侧面的图;图3是进一步放大表示空气滤清器壳体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其横剖面图;图5是取下盖子表示其内部的壳体本体部的侧视图;图6是将还原室一部分剖开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首先,概略说明本机动两轮车的整体构造。如图1所示,该机动两轮车为美式构造,它具有如下特征构成长轮距的前轮1与后轮2,大转向轮后倾角的前叉3,转向手柄4,泪滴式燃料箱5,以及安装位置比较低的双人座6,及其后部设置的靠背7等。
配置于前后轮间的发动机8,比如可以是100CC左右的小型气冷式发动机。气缸头9沿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平放着,从上方的气化器10吸入混合气,经从排气口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11与消音器12进行排气。
气化器10从燃料箱5供给燃料,从后方的空气滤清器(壳体)13供给新鲜空气。而气化器10配置在燃料箱5下方成左右一对设置的前侧盖14所夹之空间内。空气滤清器壳体13配置在气化器10的后方,由中央侧盖15覆盖其左右两侧。
发动机8由车身构架中侧视(图1)大致成环状的车身构架的前部来支承,该部分由夹管16、上部管17、下行管18,下部管19和铰接板20构成。上部管17沿车身中心从头管16向后方延伸、支承燃料箱5,同时,在车身大致中央部弯曲、向下方延伸、连接到铰接板20上。
车身构架后部由座轨22与侧构架23大致成桁架状构成,其中座轨22从上部管17的弯曲部成左右一对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而支承着双人座6;侧构架23连接下部管19的后端部、经铰接板20侧方斜着向上向后延伸、连接到座轨22的中间部上。在这个侧视大致成三角形的空间内配置着空气滤清器壳体13,进而该空间由前述中央侧盖15所覆盖。
在铰接板20上可自由摇动地支承着后叉24的前端部,在其后端部支承着后轮2。图中符号25是缓冲器。
下边,由图2来更详细说明发动机周围的结构。气化器10通过连接管30连接到空气滤清器壳体13上;经进口管31连接气缸头9的吸气口。一端连接着气化器10的浮子室32的通气管33沿连接管30配设,其另一端在空气滤清器13近旁敞开。
在发动机8的曲轴箱34内设置的通气室连接着由管子等构成的还原通路35的一端;其另一端则经曲轴箱34的上方向后方延伸、并连接于设在空气滤清器壳体13内的还原室36。
如图3与图4所示,空气滤清器壳体13由向车身左侧敞开的壳体本体部40、覆盖该开口部的盖41以及夹于壳体本体部40与盖41间的过滤器42构成,夹着过滤器42、壳体本体部40内侧为清洁侧43;盖41内侧为污浊侧44。
在清洁侧43内的一部分,设有还原室36,该还原室是将壳体本体部40的底部部分地向车身右侧伸张、而形成的一体化的小室。还原室开口部45为还原室用盖46所关闭,并与清洁侧43相隔开。
在盖41的后部侧设置导管47,该导管47的一端在污浊侧44内开口;其另一端向空气滤清器壳体13的后方延伸并开口。为此,从空气滤清器壳体13的后方吸入到污浊侧44内的外气,经过滤器42过滤后,进入清洁侧43,从壳体本体部40的前面送往连接管30。
如图4所示,通气管33的中间部,由在壳体本体部40近旁的连接管30外周部上一体形成的导向部37所支承。另外,从设置该导向部37的部分到通气管33的开口端49范围内,由车身右侧的中央侧盖15的前端包覆部48所覆盖,遮着其外观。
图4中的符号38是与壳体本体部40一体形成的工具箱;39是连通污浊侧44内的排放管。
现用图4~图6说明还原室36的详细构造。还原室36位于向清洁侧43开口的连接管30入口近旁,其下部设置的接头50从壳体本体部40一体突出形成,并在此处连通了还原通路35。
还原室36的上部,由还原室盖46上部形成的连通口51连通清洁侧43(图6)。还原室盖46,由对角配置的上下固定部52一体安装,并以热铆接覆盖着开口部45。
在下端部的接头50与上端部的连通口51之间,由与还原室36内壁面一体形成的、沿水平方向相互错开的肋53形成弯曲通路54,该部分成为气液分离部。
下边,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如图2、图4及图5所示,收集于曲轴箱34的通气室中的漏出气体,靠吸气负压从气化器10一侧吸到空气滤清器壳体13,通过还原通路35从接头部50进入还原室36的下部,再通过成气液分离部的弯曲通路54,在向上方移动中气液分离。
含油的气体成分,从连通口50进入清洁侧43,在这里与经过滤器42过滤的清净空气一起从连接管30供入气化器10。
另一方面,含水等的液体成分,经弯曲通路54向下方流落,从接头部50经还原通路35,回到曲轴箱34的通气室,在其内部回收到所滞留的油与水的混合流中。
从而,由于气液分离的液状成分反复进行还原处理。提高了飞散燃料等的收集效率,同时,由于可以确保曲轴箱34内的通气室有充足的容量,向其中回收液状成分也不成问题。因此,由于不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通过排放用配管直接排出车外,不再需要使用单独排放管,仅此即可简化配管构造。
特别是在漏气中水分绝对含量较少的小型发动机中,由于返回的水分等液状成分含量变少,即使向曲轴箱34的容量比较小的通气室回收液状成分,也完全没有问题,其结果,也适用于漏气量少的发动机。
另外,使还原室36于清洁侧43中与空气滤清器壳体13一体形成,且直接开口于连通口50,故形成容易,同时,如在连接管30的入口近旁开连通口50,不需像现有技术的那样设置导向管。因此,可减少零件个数,简化构造,并尽可能地减少向过滤器42的附着量。
此外,由于可由向车宽方向加宽空气滤清器壳体13来形成还原室36,即使是对空气滤清器在车身上下方向对配置空间限制很严的情况下,还原室36与清洁侧43的容量也可很容易地得到必要而充分的确实保证。
况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有着各种应用可能,比如,可适用于机动两轮车以外的各种车辆的内燃机上。另外,也可以不将还原室用盖46装在清洁侧43内部,而使还原室用盖46向壳体本体部40的外侧敞开,安装于其外部。再就是,发动机的通气室也不限于设在曲轴箱34内,也可设在其他适当的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用漏气还原装置,它从发动机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清洁侧进行漏气还原,其特征在于,将还原室与空气滤清器壳体一体形成于其清洁侧之内,在该还原室的下部连接着从发动机侧延伸出的还原通路的一端;且在还原室的上部设有通往清洁侧的连通口,同时,在前述还原通路的连接部与连通口间设有由弯曲通路形成的气液分离部。
全文摘要
为在漏气还原装置省去排放用配管,将从发动机通气室延伸出的还原通路的一端连接到设于还原室下端的接头部。还原室一体形成于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壳体本体部的清洁侧内,由形成于还原室用盖上部的连通口连通清洁侧,且在连通口与接头部间,形成了由设置肋而变成弯曲通路所构成的气液分离部,其中,分离出来的漏气的气体成分从连通口送往清洁侧;水分从接头部再流回还原通路内、而回到曲轴箱的通气室。由此,可省去排放管,简化了配管构造,减少了零件数。
文档编号F02B61/00GK1253234SQ9912341
公开日2000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4日
发明者荻巢纪之, 松浦弘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