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3794阅读:1006来源:国知局
柴油机消声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消声器,其包括有相对固定定位设置的第一、二筒体,在第一、二筒体上对应有进气、出气管,其中,通过第一、二环形隔板将第一、三筒体分割成第一、二、三、四内腔;第二筒体内则通过第三、四隔板依次分隔成第五、六、七内腔,并通过第一、二连通管及在第三筒体、进气管、第一、二环形隔板及第四隔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来单向连通各内腔;最后,气流由进气管依次经由第三内腔、第四内腔、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一连通管、第五内腔、第二连通管、第七内腔、第六内腔,最后由出气管排出。本实用新型改善了内腔中气流的布局,消声效果好,经试验证明,相比同类产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更佳,具有至少5分贝的消音优势。
【专利说明】
柴油机消声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消声器,属于消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消声器是允许气流通过,却又能阻止或减小声音传播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音的重要措施。现有的消声器多种多样,比如隔绝噪音、用消音棉进行噪音吸收、采用多仓结构进行噪音的逐级消减等等,其中,以多仓结构进行噪音的逐级消减应用最广泛。对于多仓结构的消声器,基本上都是将气流导入至消声仓内,顺次或往返经过多个腔体,对该气流中的噪音进行反射抵消、削弱,最终实现噪音的消除。然而目前的消声器基本上都不能彻底消除噪音,噪音消除效率不高,主要与其消声器内的气流路径布局不合理有关。
[0003]针对此种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柴油机消声器,旨在改善现有状况。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柴油机消声器,其结构简单,改善了内腔中气流的布局,消声效果好,经试验证明,相比同类产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更佳,具有至少5分贝的消音优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柴油机消声器,其包括有相对固定定位设置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在所述第一筒体上具有进气管,第二筒体上具有出气管,其中,
[0006]所述第一筒体内通过第一环形隔板同轴定位有第三筒体,且该第一环形隔板将所述第一筒体分隔成第一内腔、第二内腔;所述进气管依次贯穿所述第一筒体、第三筒体,并延伸至该第三筒体端部内壁上,且该进气管通过第二环形隔板同轴定位于所述第三筒体内,该第二环形隔板将所述第三筒体分隔成第三内腔、第四内腔;
[0007]所述第二筒体内通过第三隔板、第四隔板依次分隔成第五内腔、第六内腔、第七内腔,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五内腔之间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五内腔、第七内腔之间连通有第二连通管;
[0008]在所述第三筒体、进气管、第一环形隔板、第二环形隔板及第四隔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出气管依次贯穿所述第五内腔、第三隔板与所述第六内腔相连通;
[0009]气流由进气管依次经由第三内腔、第四内腔、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一连通管、第五内腔、第二连通管、第七内腔、第六内腔,最后由出气管排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撑柱,该支撑柱、第一连通管均匀排列于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筒体一水平端部径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筒体内壁上形成定位板,所述第一筒体通过该定位板辅助定位所述第三筒体,其中,该定位板、第三筒体、第一筒体及所述第一环形隔板形成所述第一内腔;该定位板、第三筒体、第二环形隔板及所述进气管形成所述第四内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内腔、第六内腔、第七内腔将所述第二筒体均分三等份。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第二连通管错位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端部上,且该进气管、出气管的设置方向相反。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气流由进气管依次经由第三内腔、第四内腔、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一连通管、第五内腔、第二连通管、第七内腔、第六内腔,最后由出气管排出,采用全新的气流布局设计,改善了内腔中气流的布局,消声效果好,经试验证明,相比同类产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更佳,具有至少5分贝的消音优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8]—种如图1所述的柴油机消声器,其包括有相对固定定位设置的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在第一筒体10上具有进气管11,第二筒体50上具有出气管51,其中,
[0019]第一筒体10内通过第一环形隔板12同轴定位有第三筒体20,且该第一环形隔板12将第一筒体10分隔成第一内腔101、第二内腔102;进气管11依次贯穿第一筒体10、第三筒体20,并延伸至该第三筒体20端部内壁上,且该进气管11通过第二环形隔板21同轴定位于第三筒体20内,该第二环形隔板21将第三筒体30分隔成第三内腔201、第四内腔202;
[0020]第二筒体50内通过第三隔板31、第四隔板32依次分隔成第五内腔52、第六内腔53、第七内腔54,第一筒体10与第五内腔52之间连通有第一连通管601,第五内腔52、第七内腔54之间连通有第二连通管55;
[0021]在第三筒体20、进气管11、第一环形隔板12、第二环形隔板21及第四隔板32上均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出气管51依次贯穿第五内腔52、第三隔板31与第六内腔53相连通;
[0022]气流由进气管11依次经由第三内腔201、第四内腔202、第一内腔101、第二内腔102、第一连通管601、第五内腔52、第二连通管55、第七内腔54、第六内腔53,最后由出气管51排出。
[002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气流由进气管11依次经由第三内腔201、第四内腔202、第一内腔101、第二内腔102、第一连通管601、第五内腔52、第二连通管55、第七内腔54、第六内腔53,最后由出气管51排出,采用全新的气流布局设计,改善了内腔中气流的布局,消声效果好,经试验证明,相比同类产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更佳,具有至少5分贝的消音优势。
[0024]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均为中间圆筒两端球面的结构,其中,进气管11、出气管51对应设置于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端部上,且该进气管11、出气管51的设置方向相反,以满足本消声器的绝大部分安装使用要求。
[0025]第三筒体20中间呈圆筒形两端面水平设置,该第三筒体20—水平端部径向延伸至第一筒体10内壁上形成定位板40,第一筒体10通过该定位板40辅助定位第三筒体20,其中,该定位板40、第三筒体20、第一筒体10及第一环形隔板12形成第一内腔101;该定位板40、第三筒体20、第二环形隔板21及进气管11形成第四内腔202。
[0026]为了保证整个气流在本消声器中的单一、稳定流向,其中,第一环形隔板12、第二环形隔板21及第四隔板32上均设置通气孔,而第三筒体20、进气管11上则部分设置通气孔,具体地,组成第三内腔201的进气管11段上设置通气孔;组成第四内腔202的第三筒体20段上设置通气孔,这样,气流在本消声器中的流通方向则单一,将各通气孔在各载体上均匀设置,进而可保证本消声器的稳定性及均匀性,最终由出气管51排出的气体,音质柔和,噪音等级非常低,也就是消音效果好。
[0027]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撑柱602,该支撑柱602、第一连通管601均匀排列于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之间。使得第一连通管601除了具有连通第一筒体10及第二筒体50外,还起支撑连接作用。支撑柱602的数量可根据情况设定,如本图例中采用两个支撑柱602。当然,特殊情况下,如一个支撑柱再配以第一连通管601可稳定连接该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的话,则采用一个支撑柱也可。
[0028]最后,第五内腔52、第六内腔53、第七内腔54将第二筒体50均分三等份,便于生产装配,而将出气管51、第二连通管55错位设置,主要出于工艺装配要求及气流稳定、热量分散考虑。
[00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柴油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相对固定定位设置的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在所述第一筒体(10)上具有进气管(11),第二筒体(50)上具有出气管(51),其中, 所述第一筒体(10)内通过第一环形隔板(12)同轴定位有第三筒体(20),且该第一环形隔板(12)将所述第一筒体(10)分隔成第一内腔(101)、第二内腔(102);所述进气管(11)依次贯穿所述第一筒体(10)、第三筒体(20),并延伸至该第三筒体(20)端部内壁上,且该进气管(11)通过第二环形隔板(21)同轴定位于所述第三筒体(20)内,该第二环形隔板(21)将所述第三筒体(30)分隔成第三内腔(201)、第四内腔(202); 所述第二筒体(50)内通过第三隔板(31)、第四隔板(32)依次分隔成第五内腔(52)、第六内腔(53)、第七内腔(54),所述第一筒体(10)与所述第五内腔(52)之间连通有第一连通管(601),所述第五内腔(52)、第七内腔(54)之间连通有第二连通管(55); 在所述第三筒体(20)、进气管(11)、第一环形隔板(12)、第二环形隔板(21)及第四隔板(32)上均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出气管(51)依次贯穿所述第五内腔(52)、第三隔板(31)与所述第六内腔(53)相连通; 气流由进气管(11)依次经由第三内腔(201)、第四内腔(202)、第一内腔(101)、第二内腔(102)、第一连通管(601)、第五内腔(52)、第二连通管(55)、第七内腔(54)、第六内腔(53),最后由出气管(51)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撑柱(602),该支撑柱(602)、第一连通管(601)均匀排列于所述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筒体(20)—水平端部径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筒体(10)内壁上形成定位板(40),所述第一筒体(10)通过该定位板(40)辅助定位所述第三筒体(20),其中,该定位板(40)、第三筒体(20)、第一筒体(10)及所述第一环形隔板(12)形成所述第一内腔(101);该定位板(40)、第三筒体(20)、第二环形隔板(21)及所述进气管(11)形成所述第四内腔(2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内腔(52)、第六内腔(53)、第七内腔(54)将所述第二筒体(50)均分三等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51)、第二连通管(55)错位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1)、出气管(51)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0)、第二筒体(50)端部上,且该进气管(11)、出气管(51)的设置方向相反。
【文档编号】F01N1/08GK205559015SQ201620231029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陈宗模
【申请人】重庆瑞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