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水箱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机油、水箱冷却器,包括液冷器和机油冷却器,所述液冷器包括散热水箱,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若干排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散热水箱的外部,并与散热水箱固定连接;使水箱与机油同时降温,从而解决了冷却成本较高的问题。
【专利说明】
机油、水箱冷却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冷却设备,具体为一种机油、水箱冷却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动力机构工作时,动力机构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对动力机构的结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于是机械会进行降温,一般是通过循环流动的水对机械进行降温,水又通过水冷却装置将水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实现降温。同时,机械内部会使用一些机油,机油温度过高也会影响动力机构工作性能。于是,动力机构上常常还会设置机油冷却装置。水冷却装置与机油冷却装置往往是单独设置,分别进行冷却工作。从而使安装时分别需要对机油冷却装置和机油冷却装置进行固定,从而增加了安装的复杂程度,同时,由于需要分别使用降温设备,从而增加了降温成本。
[0003]三维肋管是一种在管体上排列有若干针肋(或鱼鳞肋)的管件,其管壁较薄,换热系数大,传热效果好。利用流动的空气与三维肋管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三维肋管内液体介质进行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机油、水箱冷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冷却装置与机油冷却装置单独设置,导致冷却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本基础方案中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包括液冷器和机油冷却器,所述液冷器包括散热水箱,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若干排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散热水箱的外部,并与散热水箱固定连接。
[0006]设置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管,机油从冷却管流动过,使机油的热量传递给冷却管。将冷却管设置在散热水箱的外部并与散热水箱固定连接,使散热水箱对冷却管进行固定支撑,同时,散热水箱使用时会有大量的风穿过散热水箱,将冷却管设置在散热水箱上,使穿过散热水箱的风同时也作用在冷却管上,使冷却管与空气发生热交换,使冷却管的温度降低。将冷却管设置为多排,增加了机油在冷却管中的流动距离,从而增加了机油在冷却管中的停留时间,使机油与冷却管充分的进行热交换。
[0007]工作原理:通过液冷器的散热水箱对发动机进行降温,同时,机油在冷却管中流动的时候,机油的热量会传递给冷却管,将冷却管设置在散热水箱的外部,利用穿过散热水箱的流动空气作用在冷却管上并带走冷却管的热量,从而实现热量从机油传递给冷却管再传递给空气,进而达到对机油降温的目的。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基础方案的优点在于:将机油冷却器的冷却管固定连接在散热水箱的外部,利用穿过散热水箱的空气对冷却管进行降温,从而实现了水箱、机油同时进行降温。
[0009]优选方案I,作为基础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管为三维肋管。三维肋管的导热性能较好,能较快的达到降温的目的。
[0010]优选方案2,作为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I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维肋管与散热水箱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冷却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散热水箱固定连接。通过使用连接件来过渡冷却管与散热水箱之间的连接,连接件与冷却管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与连接件与散热水箱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不同,从而使冷却管与散热水箱之间的连接更为合理。
[0011]优选方案3,作为优选方案2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与散热水箱焊接、铆接或通过螺栓连接。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都比较简单,方便操作者操作。
[0012]优选方案4,作为优选方案3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与冷却管卡接。卡接不会对冷却管造成破坏,从而有利于保证冷却管的完整性。
[0013]优选方案5,作为优选方案4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管成S形,所述冷却管具有若干平直部和若干弯曲部。通过将冷却管设置为S形,增加了机油在冷却管中的流动距离,从而有利于使机油在冷却管中充分的降温。
[0014]优选方案6,作为优选方案5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或第二卡块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块和/或第二卡块与散热水箱通过螺栓连接。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配合,使卡槽卡住冷却管的部分位置,从而使冷却管与连接件卡接。通过螺栓将第一卡块和/或第二卡块连接在散热水箱上,便于使连接件与散热水箱之间可拆卸,有利于后续快速的维护。
[0015]优选方案7,作为优选方案6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的形状成与弯曲部匹配的弧形。用于三维肋管制作成冷却管,三维肋管的管壁较薄,管壁不能承受较大的集中作用力,容易在连接处产生破坏,产生质量隐患,影响正常使用,而三维肋管主要是通过弯曲部与连接件进行连接,于是弯曲部会受到较大的作用力,通过将卡槽设置为与弯曲部匹配的弧形,从而增加了卡槽与弯曲部的接触面积,使弯曲部的受力较为分散,有利于三维肋管的结构稳定,保证了三维肋管的正常使用。
[0016]优选方案8,作为优选方案6或7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铆接或通过螺栓连接。铆接和螺栓连接都比较简单,方便操作者操作。
[0017]优选方案9,作为优选方案8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维肋管的端部设有横截面成六边形的连接管头,所述散热水箱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连接管头配合的通孔。三维肋管的管壁比较薄,通过设置六边形的连接管头和连接块,防止三维肋管在连接时发生转动而对三维肋管的结构产生破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油、水箱冷却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第一卡块的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0020]图3为图1中第二卡块的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0021 ]图4为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油、水箱冷却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散热水箱1、螺栓4、弯曲部21、平直部22、连接管头23、第一卡块31、第二卡块32、第二连接孔311、第一卡槽312、第一连接孔313、第二卡槽321、第三连接孔322。
[0025]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包括液冷器和机油冷却器,液冷器包括散热水箱I。机油冷却器包括S形的冷却管,冷却管为三维肋管,当然,在实际的制作中,冷却管也可以使翅片管或铜管。三维肋管具有四个平直部22和三个弯曲部21,平直部22与弯曲部21—体成型。弯曲部21与散热水箱I之间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卡块31和第二卡块32。第一卡块31设有与弯曲部21匹配的半圆形的第一卡槽312,第二卡块32上设有与弯曲部21匹配的半圆形的第二卡槽321。第一卡块3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13,第一连接孔313位于第一卡槽312轮廓线内凹的一侧。第二卡块3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313同轴的第三连接孔322。第一连接孔313与第三连接孔322内设有一个螺栓4,螺栓4与第一连接孔313和第三连接孔322螺纹连接。当然,第一连接孔313与第三连接孔322内也可以设有一个铆钉,通过铆钉将第一卡块31和第二卡块32连接。第一卡块31上位于第一卡槽312轮廓线外凸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孔311,第二连接孔311为条形孔,其长度方向与三维肋管的平直部22的轴线方向平行。三维肋管的端部设有连接管头23,连接管头23与三维肋管密封固定连接。连接管头23的横截面成正六边形,散热水箱I上设有与连接管头23配合的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与连接管头23配合的通孔,连接片与散热水箱I固定连接。
[0026]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三维肋管具有六个平直部和五个弯曲部。
[0027]使用时,先将第一卡块31放置于弯曲部21的下侧,使弯曲部21位于第一卡槽312上,然后将第二卡块32以第二卡槽321开口向下的方式放置在弯曲部21上,使第二卡槽321与弯曲部21配合,并使第一连接孔313与第三连接孔322相对,然后用螺栓4穿过第一连接孔313和第三连接孔322将第一卡块31与第二卡块32相互固定,使第一卡块31和第二卡块32将弯曲部21卡紧。最后使用另外的螺栓4将第一卡块31固定在散热水箱I上,从而实现将三维肋管固定在散热水箱I上。
【主权项】
1.机油、水箱冷却器,包括液冷器和机油冷却器,所述液冷器包括散热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具有若干排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散热水箱的外部,并与散热水箱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为三维肋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与散热水箱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冷却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散热水箱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散热水箱焊接、铆接或通过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冷却管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成S形,所述冷却管具有若干平直部和若干弯曲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或第二卡块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块和/或第二卡块与散热水箱通过螺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形状成与弯曲部匹配的弧形。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铆接或通过螺栓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油、水箱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端部设有横截面成六边形的连接管头,所述散热水箱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连接管头配合的通孔。
【文档编号】F01P11/08GK205689292SQ201620613321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公开号201620613321.3, CN 201620613321, CN 205689292 U, CN 205689292U, CN-U-205689292, CN201620613321, CN201620613321.3, CN205689292 U, CN205689292U
【发明人】何鸿
【申请人】重庆融亚热交换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