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569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水装置,尤其是在电解水过程中对电解杂质处理的自动堆集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电解水产生氢氧气体作为火焰加工燃气,与传统燃气相比,具有安全、方便、清洁、移动性好的特点,且燃气随产随用,无储存的费用支出。电解水产气设备通常主要由电解罐、散热器、控制系统、气体干燥和防回火装置等组成,而电解罐是这种产气设备的核心部件,电解罐设计合理与否是决定产气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短和产气效率的关键。中国专利97210535.2的“氢氧气体发生器”披露了由数个筒体套装组合而成的电解罐,筒与筒保持间距,筒体与电解电源相接作为电解极板,除最外层筒体外,每层内筒上开有通液孔。由于电解工作时随着产气的同时还要产生电解杂质并混合到电解液中,这些杂质在两电极之间随着工作时间日积月累的沉积,堵塞内筒极板上的通液孔,影响电解液的循环,造成电解液循环性能下降或者完全失去循环功能,导致电极片腐蚀速率成倍提高,大大降低电解罐的使用寿命。而现有技术的缺陷是不仅电解液无法实现良好的自行循环,同时电解杂质无法定时处理,从而导致加快电极片腐蚀,降低电解罐的使用寿命和产气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皆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实用的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以便定时处理分离的电解杂质,改善电解液的自循环性能,提高电解罐的使用寿命和产气效率。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的实施方案是一种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由数个筒体同心组合套装,筒体间保持间距而形成储液区和电解区,外筒呈封闭式,每层内筒上开有沟通储液区和电解区的通液孔,连接电解电源的电极柱、内导电环、注液组件和输气管设在筒体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层内筒上、下两端分别由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定位安装,下限位板与筒底之间容积即为杂质堆集区,该杂质堆集区同时与储液区、电解区相贯通,并在外筒底部设有放液接头。
所述的同心组合套装的筒体由圆筒形的外筒、中筒、内筒组成。
所述的贯通杂质堆集区与电解区的下限位板为I号下限位板,其上设有贯通两者的通孔。该I号下限位板上的通孔包括中部通孔和周边的呈腰子形孔,腰子形孔沿径向两圈错位均布排列。
所述的贯通杂质堆集区与电解区的下限位板为II号下限位板,其上设有贯通两者的斜坡。
所述的定位安装内筒的上限位板均匀分布有3-5块,上限位板上设有配插中筒的环形槽和相配安装内筒的环形内肩。
所述的定位安装每层内筒的I号下限位板上设有同心的环形槽,环形槽槽宽与中筒、内筒的壁厚相配插。
所述的定位安装每层内筒的II号下限位板上设有同心的环形槽和环形内肩,环形槽槽宽与中筒的壁厚相配插,环形内肩与内筒相配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内筒的定位结构,使内筒的下沿与外筒底之间形成杂质堆集区,定位内筒的下限位板上的通孔和斜坡结构使电解区的电解杂质在自重作用下向堆集区沉积,提高了电解液自行循环性能,减轻电解杂质堵塞通液孔现象,并通过放液接头可定时处理分离的电解杂质,从而减轻了电解杂质对内筒的腐蚀,提高了电解罐的使用寿命和产气效率,该结构简单、有效而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案2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上限位板剖视结构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方案1中的下限位板结构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方案2中的下限位板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是用于焊接、切割等火焰加工的电解水氢氧气体发生器中的电解罐结构的改进,由圆筒形的外筒10、中筒13、内筒14组成同心组合套装型式,其筒体数量根据整机产气量而定,筒体间保持一定间距形成中部的储液区16和筒与筒之间的电解区15,储液区用于存放注入液体,不参加电解,在工作前后液位基本不发生变化。
接阴极的外筒10呈封闭式,上盖9与其密封可卸连接,底盖21与其焊接固定,并在底盖上开设放液口,上安装有放液接头22。连接电解电源的电极柱8通过螺母4、弹垫5、平垫6、尼龙凸垫7紧固在筒体顶部的上盖9偏离中心位置上,由注液帽2、注液管3和密封垫1组成的注液组件连接在上盖9偏离中心的另一位置上,输气管11呈水平方向焊固在外筒10上,接阳极的内导电环12焊固在内筒14顶部。
中筒13和内筒14上开有沟通储液区16和电解区15的通液孔17,根据功能上的区别,实施例1的中筒和内筒在其下部两侧开两列孔,孔数可以3-4个。实施例2的中筒和内筒在其下部圆周面上开多个孔。中筒内壁接阴极,外壁接阳极。
中筒13和内筒14上、下两端分别由上限位板23和下限位板定位安装,下限位板分为I号下限位板18和II号下限位板25。上限位板23(见图5-6)先按圆环形加工,在其上加工配插中筒的环形槽27和内筒的环形内肩26,然后按相同角度分割成若干块,本实施例定位安装中筒和内筒上端时取4块,按均匀分布卡在中筒和内筒的顶部,使其上端得以定位。下限位板定位安装中筒和内筒的下端,实施例1(见图7-8)的I号下限位板18上设有同心的环形槽27,槽宽与筒的壁厚相配插,下限位板搁置在外筒内侧壁焊点上(见图1-2),它与外筒底之间的容积即为杂质堆集区20,该杂质堆集区同时与储液区16、电解区15相贯通,为此,该方案的I号下限位板18上设有贯通两者的通孔,该通孔包括中部通孔28和周边的呈腰子形孔19,腰子形孔沿径向两圈错位均布排列。实施例2的II号下限位板25(见图9)结构类似于上限位板,其上加工有配插中筒的环形槽27和内筒的环形内肩26,它直接设置在底盖21上(见图3-4),中间与储液区相通的孔即形成杂质堆集区20,为使其同时与电解区相贯通,该方案的II号下限位板25的中部通孔上部呈倒角状的斜坡24。
本实用新型只是一个电解单元的结构方案,可根据工作需要将上述数个电解单元用管路进行串联或并联,同时可在适宜位置设置液位指示装置。工作时,将电解液加到需要液位高度,筒体上的通液孔17使各层筒体中的电解液等液位。开始电解时,电解区液位升高,电解液通过通液孔形成对流循环,使电解区15温度趋于一致,电解产生的氢氧气体从电解液中溢出,经筒体上部的输气管11输入燃气滤水干燥装置。同时电解区内的电解杂质随电解液翻腾上升并随电解液通过中筒、内筒电极壁上的通液孔流到储液区16,而储液区的电解液较平稳,进入储液区的杂质由于比重较大,自动分离逐渐沉到杂质堆集区20,再通过底盖21上的放液口定期打开放液接头22将杂质排除掉。由于改进后的电解罐装置能够自动堆积电解杂质,大大减少了作为电极的筒体附近的杂质堆积,从而有效降低了电极受腐蚀的程度,提高了电解罐的使用寿命和产气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由数个筒体同心组合套装,筒体间保持间距而形成储液区(16)和电解区(15),外筒呈封闭式,每层内筒上开有沟通储液区和电解区的通液孔(17),连接电解电源的电极柱(8)、内导电环(12)、注液组件和输气管(11)设在筒体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层内筒上、下两端分别由上限位板(23)和下限位板定位安装,下限位板与外筒底之间容积即为杂质堆集区(20),该杂质堆集区同时与储液区、电解区相贯通,并在外筒底部设有放液接头(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心组合套装的筒体由圆筒形的外筒(10)、中筒(13)、内筒(14)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贯通杂质堆集区(20)与电解区(15)的下限位板是I号下限位板(18),其上设有贯通两者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号下限位板(18)上的通孔包括中部通孔(28)和周边的呈腰子形孔(19),腰子形孔沿径向两圈错位均布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贯通杂质堆集区(20)与电解区(15)的下限位板是II号下限位板(25),其上设有贯通两者的斜坡(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安装内筒的上限位板(23)均匀分布有3-5块,上限位板上设有配插中筒的环形槽(27)和相配安装内筒的环形内肩(2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安装每层内筒的I号下限位板(18)上设有同心的环形槽(27),环形槽槽宽与中筒、内筒的壁厚相配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安装每层内筒的II号下限位板(25)上设有同心的环形槽(27)和环形内肩(26),环形槽槽宽与中筒的壁厚相配插,环形内肩(26)与内筒相配安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电解杂质自动堆集装置,包括同心组合套装的数个筒体、筒体间保持间距而形成储液区和电解区,每层内筒开有沟通储液区和电解区的通液孔,连接电解电源的电极柱、注液组件、输气管设在筒体上部,每层内筒两端分别由上、下限位板定位安装,并使下限位板与外筒底之间形成杂质堆集区,使在电解过程产生的杂质因比重大而自动分离沉到杂质堆集区,通过外筒底放液口作定期处理,减少筒体附近的杂质堆积而引起的腐蚀,提高了筒体的使用寿命和产气效率。
文档编号C25B1/00GK2707777SQ20042002155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日
发明者李生平, 常学斌, 梁宝明, 沙蒙丽, 任宝辉, 董俊歧, 亢彪 申请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二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