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荧光特性的铜-白屈菜氨酸薄膜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3576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荧光特性的铜-白屈菜氨酸薄膜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以白屈菜氨酸为配体的聚合物薄膜材料。
背景技术
由于白屈菜氨酸是一个典型的多配位点的配合物配体,同时又是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于它的配合物的研究,在配位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选择生命体内的常见微量元素Cu作为与其合成制膜的原料,从仿生学角度来说亦有一定的化学模拟意义。
同时,自从1986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应用于电解液环境中以来,STM在金属电沉积和欠电位沉积等方面的研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许多体系中,如Cu、Ag等金属表面上,清楚地观察单层和亚单层原子结构,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在无缝焊接、电镀等方面的研究。更有来自美国的Schmid教授在真空中用STM和扫描电镜对金属Cu表面进行了纳米尺度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金属表面的化学过程所释放的能量被认为有望实施为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功的新型纳米马达。拓宽STM研究的研发思路和应用范围,对于我们进行纳米材料、电镀制膜等方面的研究都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STM技术在纳米级尺度进行观察研究,探索新的合成制膜方法,合成出一种具有新颖光学性质的薄膜材料,从而得到一种在纳米级尺度结构稳定,组分均匀,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同时又具有荧光性的新型薄膜材料。
本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铜片电极的制作与清洁、配制白屈菜氨酸电解质溶液、电镀制膜以及干燥过程。
首先,制作铜片电极并进行清洁。
在加热条件下,以蒸馏水/乙腈体积比3∶1混合溶液搅拌溶解白屈菜氨酸粉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K2CO3粉末,加热搅拌,得均相溶液。
电镀制膜过程中,直流电压在0.15V-0.35V范围内以20mV/s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扫描时间40分钟。取下铜片在干燥器中干燥除去表面的水分,得淡黄色膜片。对该薄膜进行了STM研究,并且测定了其荧光特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1.进行金属铜片电极的制作与清洁取0.8×0.8(cm)的金属铜片在50%的磷酸溶液中以2.1V的阳极电位进行电化学抛光,然后以2次水清洗铜片表面。再以酒精灯火焰焰心对铜片进行加热褪火,以超纯水清洗铜片表面。
2.配制白屈菜氨酸电解质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以蒸馏水/乙腈体积比3∶1混合溶液搅拌溶解白屈菜氨酸粉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K2CO3粉末,加热搅拌,得均相溶液。
3.以外加直流电源,惰性电极,铜片电极和白屈菜氨酸电解质溶液构成电流回路。直流电压在0.15V-0.35V范围内以20mV/s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扫描时间40分钟。
4.取下铜片在干燥器中干燥除去表面的水分,得淡黄色膜片。对该薄膜进行了STM研究,并且测定了其荧光特性。
该膜的STM研究表明这种镀膜的纳米级表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单层或亚单层的金属-有机配合原子结构。
从荧光谱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该合成膜在432nm处有一明显地荧光激发峰,在501nm处有一尖锐的荧光发射峰。
权利要求
1.具有荧光特性的铜-白屈菜氨酸薄膜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备(1)制作铜片电极并进行清洁;(2)在加热条件下,以蒸馏水/乙腈体积比3∶1混合溶液搅拌溶解白屈菜氨酸粉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K2CO3粉末,加热搅拌,得均相溶液;(3)电镀制膜过程中,直流电压在0.15V-0.35V范围内以20mV/s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扫描时间40分钟。
全文摘要
具有荧光特性的铜-白屈菜氨酸薄膜材料,涉及一种新型的以白屈菜氨酸为配体的聚合物薄膜材料。该材料制备方法包括铜片电极的制作与清洁、配制白屈菜氨酸电解质溶液、电镀制膜以及干燥过程。本材料在纳米级尺度结构稳定,组分均匀,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同时又具有荧光性。
文档编号C25D9/02GK1952219SQ200510118209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0日
发明者周国伟, 郭国聪, 徐刚, 黄锦顺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