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269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的整理专机,尤其是一种锰钝化、清洗、
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
背景技术
现有电解金属锰一般采用"浸出 一 净化 一 电解"的生产工艺方法。主要是采用碳 酸锰粉与无机酸反应,制得锰盐溶液,加铵盐作缓冲剂,用加氧化剂氧化中和的方法除铁, 加硫化剂除重金属,经过"沉降 一 过滤 一 深度净化 一 过滤"得出纯净的硫酸锰溶液,加入 添加剂后,作为电解液进入电解槽电解,生产出金属锰。在电解过程中,通常采用不锈钢薄 片作为阴极,这样不锈钢薄片的表面上就会附积一层金属锰。作为阴极的不锈钢薄片,其一 端边上设有电极座。电解过程结束后,取出附积一层金属锰的不锈钢薄片,经钝化、清洗、 烘干、敲打、浸油等工序后,不锈钢薄片被再次作为阴极投入使用。在上述工序中,虽然部分 工序能够通过专用的设备来完成,例如敲打工序,此前已申请了名称为"电解锰剥片分离整 形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号为200920040180. 0,但其它工序仍然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完 成。因此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 理专机,该机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 机,该专机含有钝化装置、清洗装置、烘干装置、敲打装置、浸油装置、工件输送装置和控制 装置,工件输送装置由输送装置1、输送装置II和转向装置构成,输送装置I和输送装置II 的结构相同且平行排列,它们均含有支架、导轨、棘爪输送机构,棘爪输送机构含有棘爪、棘 爪座和动力装置,棘爪设置在棘爪座上,棘爪座位于导轨的外侧,棘爪座与设置在支架上的 动力装置相连,转向装置位于输送装置I和输送装置II的一端之间,转向装置含有机架、推 进机构、棘爪推进机构,推进机构含有推进板、动力装置,推进板位于机架的上方且与工件 输送装置的输送装置I的导轨平行,推进板与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装置相联连,棘爪推进 机构含有棘爪、棘爪座和另一个动力装置,棘爪设置在棘爪座上,棘爪座位于机架的上方且 与推进板垂直,棘爪座与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装置相连,敲打装置由二台电解锰剥片分离 整形机组成,钝化装置和浸油装置的形状结构相同,钝化装置位于输送装置I的另一端的 一侧,浸油装置位于输送装置II的另一端的一侧,清洗装置位于钝化装置的一侧且位于输 送装置I导轨的下方,烘干装置位于清洗装置的一侧且位于输送装置I导轨的下方,敲打装 置的一台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位于烘干装置的一侧且位于输送装置I导轨的下方,敲打 装置的另一台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位于位于输送装置II导轨的下方,所述钝化装置、清 洗装置、烘干装置、敲打装置、浸油装置、工件输送装置和转向装置均由控制装置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含有可编程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操作控制系统。[0006] 所述钝化装置含有机构架、储液槽、升降机构、推进机构,储液槽位于机构架内,该 槽与升降机构相连,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构架上,推进机构含有棘爪、棘爪座和动力装置,棘 爪设置在棘爪座上,棘爪座位于机构架上且与所述输送装置I的导轨垂直,棘爪座与设置 在机构架上的动力装置相联。 所述清洗装置含有外壳体、喷头、转筒刷,外壳体的上部中央设有供工件进出的开 口 ,转筒刷对称设置在外壳体开口的两侧且位于其内部,转筒刷的转轴与设置在外壳体外 侧的电机相连,喷头对称设置在外壳体开口两侧的内部。 所述烘干装置含有壳体、电加热器、热电偶,壳体的上部中央设有供工件进出的开 口 ,电加热器设置在壳体内,热电偶的探头设置在壳体的内部。 所述动力装置为气动活塞气缸、液压驱动器或电动执行器。 由于上述专机含有钝化装置、清洗装置、烘干装置、敲打装置、浸油装置、工件输送 装置和控制装置,不锈钢薄片可以首先由外设机械手将其上的电极座安放在钝化装置推进 机构的棘爪座上,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钝化装置的升降机构将储液槽提升,使不锈钢薄片 浸入储液槽中的钝化液中,不锈钢薄片钝化后,升降机构将储液槽下降到原位,不锈钢薄片 由钝化装置的推进机构的棘爪推进到工件输送装置的导轨上。工件输送装置的棘爪推进机 构的棘爪将不锈钢薄片输送到清洗装置进行清洗。清洗后的不锈钢薄片由工件输送装置的 棘爪输送到烘干装置进行烘干。烘干后的不锈钢薄片由工件输送装置的棘爪输送到敲打装 置进行敲打,使使附积在不锈钢薄片表面上的金属锰与该片相分离,分离出来的金属锰落 入敲打装置下部设有的出料口排出机外。已经清除了金属锰的不锈钢薄片在工件输送装置 的棘爪输送下,使不锈钢薄片的电极座位于浸油装置推进机构的棘爪座上,在控制装置的 控制下,浸油装置的升降机构将储液槽提升,使不锈钢薄片浸入储液槽中的油液中,不锈钢 薄片浸油后浸油装置的升降机构将储液槽下降到原位,外设机械手将浸过油的不锈钢薄片 投入到下道工序中。由于上述专机在作业过程中,实现了不锈钢薄片的锰钝化、清洗、烘干、 敲打、浸油的全过程机械化,这不仅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的钝化装置的结构放 大示意图。 图中1.钝化装置,2.升降装置,3.储油槽,4.机构架,5.清洗装置,6.喷头,7.转 筒刷,8.外壳体,9.烘干装置,IO.棘爪输送机构II,ll.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12.出 料口,13.动力装置,14.转向装置,15.机架,16.棘爪推进机构,17.推进板,18.电解锰剥 片分离整形机I1,19.导轨,20.棘爪,21.棘爪座,22.棘爪输送机构I,23.输送装置II, 24.输送装置I,25.棘爪座,26.动力装置,27.浸油装置,28.棘爪,29.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中,本实用新型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含有钝化 装置1、清洗装置5、烘干装置9、敲打装置、浸油装置27、工件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工件输 送装置由输送装置I 24、输送装置II 23和转向装置14构成。输送装置I 24和输送装置II 23的结构相同且平行排列。以输送装置I 24为例,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I 24含有 支架、导轨19、棘爪输送机构I 22和棘爪输送机构I1 IO,棘爪输送机构I 22和棘爪输送 机构II 10的形状结构相同。棘爪输送机构I 22含有棘爪21、棘爪座20和动力装置29, 棘爪21设置在棘爪座20上,棘爪座20位于导轨19的外侧,棘爪座20与设置在支架上的 动力装置29相连。转向装置14位于输送装置I 22和输送装置II 23的一端之间。转向 装置含有机架15、推进机构、棘爪推进机构16。推进机构含有推进板17、动力装置13,推进 板17位于机架15的上方且与输送装置I 24的导轨19平行,推进板17与设置在机架15 上的动力装置13相联连。棘爪推进机构与上述的棘爪输送机构I 22的结构相似,仅仅是 尺寸不同而已。棘爪推进机构含有棘爪、棘爪座和一个动力装置,棘爪设置在棘爪座上,棘 爪座位于机架15的上方且与推进板17垂直,棘爪座与设置在机架15上的动力装置相连。 本实例中,敲打装置由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 ll和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I 18组成, 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 ll和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I 18的形状结构相同,此前已申请 了名称为"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号为200920040180. O,故不详 述。钝化装置1和浸油装置27的形状结构相同。钝化装置1位于输送装置I 24的另一端 的一侧,浸油装置27位于输送装置I1 23的另一端的一侧。如图3所示,钝化装置1含有 机构架4、储液槽3、升降机构2、推进机构。储液槽3位于机构架4内,该槽3与升降机构2 相连,升降机构2设置在机构架4上。推进机构含有棘爪28、棘爪座25和动力装置26,棘 爪28设置在棘爪座25上,棘爪座25位于机构架4上且与输送装置I 24的导轨19垂直, 棘爪座25与设置在机构架4上的动力装置26相联。清洗装置5位于钝化装置1的一侧且 位于输送装置I 24导轨19的下方。清洗装置含有外壳体8、喷头6、转筒刷7,外壳体8的 上部中央设有供工件进出的开口 ,转筒刷7对称设置外壳体8开口的两侧且位于其内部,转 筒刷7的转轴与设置在外壳体8外侧的电机相连,喷头6对称设置在外壳体8开口两侧的 内部。烘干装置9位于清洗装置5的一侧且位于输送装置I 24导轨19的下方。烘干装置 9含有壳体、电加热器、热电偶,壳体的上部中央设有供工件进出的开口 ,电加热器设置在壳 体内,热电偶的探头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敲打装置的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 ll位于烘干 装置9的一侧且位于输送装置I 24导轨19的下方。敲打装置的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I 18位于位于输送装置I1 23导轨的下方。钝化装置1、清洗装置5、烘干装置9、敲打装置的 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 ll和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I 18、浸油装置27、工件输送装置 的输送装置I 24、输送装置I1 23和转向装置14均由控制装置控制。控制装置含有可编 程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操作控制系统。动力装置26、29、13均可采用气动活塞气缸、液压驱 动器或电动执行器。工作时,不锈钢薄片首先由外设机械手将其电极座其安放在钝化装置 1推进机构的棘爪座25上,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钝化装置1的升降机构2将储液槽3提 升,使不锈钢薄片浸入储液槽3中的钝化液中,不锈钢薄片钝化后,升降机构2将储液槽3 下降到原位。不锈钢薄片由钝化装置1的推进机构的棘爪28推进到输送装置I 24的导轨 19上。输送装置I 24的棘爪输送机构I 22的棘爪21将不锈钢薄片输送到清洗装置5的 开口内进行清洗。清洗后的不锈钢薄片由输送装置I 24的棘爪输送机构I 22的棘爪21 输送到烘干装置9的开口内进行烘干。烘干后的不锈钢薄片由输送装置I 24的棘爪输送 机构II IO的棘爪输送到敲打装置的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 ll中进行弯曲变形和敲打, 使附积在不锈钢薄片表面上的金属锰与该片相分离,分离出来的金属锰落入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 ll下部设有的出料口 12排出机外。被弯曲变形和敲打过的不锈钢薄片经转向 装置14进入输送装置II 23的导轨上,在输送装置II 23上的棘爪输送机构的输送下,进 入敲打装置的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I 18中进行弯曲变形和敲打,使使附积在不锈钢薄 片表面上的金属锰与该片相分离,分离出来的金属锰落入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II 18下 部设有的出料口 12排出机外。被弯曲变形和敲打过的不锈钢薄片在输送装置II 23上的 棘爪输送机构的输送下,到达浸油装置27推进机构的棘爪座上,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浸 油装置27的升降机构将储液槽提升,使不锈钢薄片浸入储液槽中的油液中,不锈钢薄片浸 油后浸油装置27的升降机构将储液槽下降到原位,外设机械手将浸过油的不锈钢薄片投 入到下道工序中。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作业过程中,实现了不锈钢薄片的锰钝化、清洗、烘干、 敲打、浸油的全过程机械化,这不仅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控制 装置中的可编程控制系统,可实现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与寸动三种工作模式,使本实用新型 的作业有节奏,按节拍的执行。控制装置中人机界面操作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对触摸屏的操 作,使工作界面更具人性化。
权利要求一种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其特征在于该专机含有钝化装置、清洗装置、烘干装置、敲打装置、浸油装置、工件输送装置和控制装置,工件输送装置由输送装置I、输送装置II和转向装置构成,输送装置I和输送装置II的结构相同且平行排列,它们均含有支架、导轨、棘爪输送机构,棘爪输送机构含有棘爪、棘爪座和动力装置,棘爪设置在棘爪座上,棘爪座位于导轨的外侧,棘爪座与设置在支架上的动力装置相连,转向装置位于输送装置I和输送装置II的一端之间,转向装置含有机架、推进机构、棘爪推进机构,推进机构含有推进板、动力装置,推进板位于机架的上方且与工件输送装置的输送装置I的导轨平行,推进板与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装置相联连,棘爪推进机构含有棘爪、棘爪座和另一个动力装置,棘爪设置在棘爪座上,棘爪座位于机架的上方且与推进板垂直,棘爪座与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装置相连,敲打装置由二台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组成,钝化装置和浸油装置的形状结构相同,钝化装置位于输送装置I的另一端的一侧,浸油装置位于输送装置II的另一端的一侧,清洗装置位于钝化装置的一侧且位于输送装置I导轨的下方,烘干装置位于清洗装置的一侧且位于输送装置I导轨的下方,敲打装置的一台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位于烘干装置的一侧且位于输送装置I导轨的下方,敲打装置的另一台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位于位于输送装置II导轨的下方,所述钝化装置、清洗装置、烘干装置、敲打装置、浸油装置、工件输送装置和转向装置均由控制装置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其特征在 于所述控制装置含有可编程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操作控制系统。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其特征在 于所述钝化装置含有机构架、储液槽、升降机构、推进机构,储液槽位于机构架内,该槽与 升降机构相连,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构架上,推进机构含有棘爪、棘爪座和动力装置,棘爪设 置在棘爪座上,棘爪座位于机构架上且与所述输送装置I的导轨垂直,棘爪座与设置在机 构架上的动力装置相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其特征在 于所述清洗装置含有外壳体、喷头、转筒刷,外壳体的上部中央设有供工件进出的开口 ,转 筒刷对称设置在外壳体开口的两侧且位于其内部,转筒刷的转轴与设置在外壳体外侧的电 机相连,喷头对称设置在外壳体开口两侧的内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其特征在 于所述烘干装置含有壳体、电加热器、热电偶,壳体的上部中央设有供工件进出的开口 ,电 加热器设置在壳体内,热电偶的探头设置在壳体的内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气动活塞气缸、液压驱动器或电动执行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小型变压器的锰钝化、清洗、烘干、敲打、浸油后续整理专机,它的工件输送装置由输送装置I、输送装置II和转向装置构成,输送装置I和输送装置II的结构相同且平行排列,转向装置位于输送装置I和输送装置II的一端之间,敲打装置由二台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组成,钝化装置和浸油装置的形状结构相同,钝化装置位于输送装置I的另一端的一侧,浸油装置位于输送装置II的另一端的一侧,清洗装置、烘干装置和敲打装置的一台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位于钝化装置的一侧,敲打装置的另一台电解锰剥片分离整形机位于位浸油装置的一侧,所述钝化装置、清洗装置、烘干装置、敲打装置、浸油装置、工件输送装置和转向装置均由控制装置控制。
文档编号C25C7/06GK201473613SQ20092023151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程伟, 董金林 申请人:盐城市电子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