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燃气体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装置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植物栽培温室加温等各个行业,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适用于“暖风方式”植物栽培的可燃气体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用植物栽培采用对温室加温的方法以达到农作物的最佳生长温度,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缩短成熟期;同时,农作物栽培温室环境需要保证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负氧离子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的增产。专利文献1记载着农作物栽培用的温室装置。这个专利文献记载的是在温室的上部布设热源管道,管道外周附着产生负氧离子的粉末状材料,用冲击方式使热源管道震动释放出负氧离子。这个构造存在如下问题1)需要在温室的上部布设大量热源管道,管道外周要求附着产生负氧离子的粉末状材料。上述原因造成装置大型化。2)安装,维护不方便。3)释放负氧离子的效率不高,不能连续释放负氧离子。专利文献2记载的是从空气中获取负氧离子的装置。专利文献2记载的是以密闭空间空气中的氧气为媒体,将高压电加载在电子发射电极端与圆筒形受电极端之间,让该圆筒与真空电极间产生电晕放电,得到负氧离子后将其送至栽培温室。此装置与专利文献1 记载的装置相比,虽能连续释放负氧离子,但高压放电部分容易损坏,使用安全性低、维护成本高。本实用新型与专利文献3记载的内容相关联的说明。专利文献3记载着一个燃烧装置,该装置为一个箱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及废烟排出口,内部具有热交换装置(燃烧室,热交换管道,循环管道),能够让可燃气体完全燃烧并且箱体可以由一侧的支架固定在墙上ο如专利文献3记载的那样,目前农用的植物栽培装置流行“暖风方式”,即引进燃气式加温装置将暖风高效地导入温室,向温室的蔬菜,水果提供暖风加温。现在农作物栽培温室需要有能够连续、高效、大量地释放出负氧离子,专利文献3 记载的装置不能实现这一目的。在专利文献4虽然记载着利用电解方式的燃气加温装置,但专利文献4的燃气发生装置是将被分解的液体有效地返流回电解槽为目的,不能得到富有活性的电解气体与混合前燃气的混合气体。先期技术文件专利文献1实用新案登录第3120078号(日本国登记编号)专利文献2特公平2-1083(日本国登记编号)专利文献3特开平11-M8255号(日本国登记编号)专利文献4特开2008-13827号(日本国登记编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利用电解液产生电解气体,并使燃气与电解气体进行有效地活性化促进处理,为温室栽培或其它行业提供暖风并持续高效释放大量负氧离子的可燃气体烧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内部储存电解液的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气液分离槽3,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燃气供给装置6和燃烧装置8,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内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活性化促进装置 51,所述的活性化促进装置51由一片或多片由活性化促进材料制成的滤网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构成。第1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通过循环管道2与气液分离槽3固定连接;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内设有与直流电源连接按照等距离间隔排列的多个电极11,所述电极11安装在环状绝缘盘111上,所述的环状绝缘盘111嵌在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的内壁上,为了让气体通过,在电极11上设有贯穿电极的通孔112。通过直流电源对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内的电解液进行电解,产生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在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内生成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混杂部分电解液经循环管道2进入气液分离槽3进行气液分离;气液分离槽3分离出来的电解液经循环管道2返回第1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 ;气液分离槽3、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燃气供给装置6依次通过管道固定连接; 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通过管道与燃烧装置8固定连接;气液分离槽3分离出来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通过管道进入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有挥发性碳化氢液体,气液分离槽3分离出来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与从燃气供给装置6送过来的混合前燃气在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的挥发性碳化氢中通过,并通过活性化促进装置51接受活性化辅助处理后生成第二次混合气体,第二次混合气体通过管道导入燃烧装置8进行燃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在完全燃烧的燃气中含有负氧离子,所以适合使用“温风方式”的植物栽培温室使用。(2)第2次混合燃气生成槽内设有活性化促进装置,电解产生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与混合前燃气通过汽油,酒精等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及活性化促进装置,促进了燃气的活性化。(3)采用电解方式的同时,在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和气液分离槽之间设置循环管道,使电解液可以连续回流,所以装置可以长时间的运行,操作省力,维护方便。(4)在气液分离槽,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与电解液分离,用电解方式能够有效地分解液体得到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5)本实用新型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可以简单配置热交换器为植物栽培温室提供暖风,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
[0029]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与气液分离槽3的工作原理图图3是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内电极1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活性化促进装置51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2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活性化离子生成的原理图图7是气液分离槽3内分离室31结构示意图图8燃气供给装置6构成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 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1 电极;111 环状绝缘盘;112 通孔;12 冷却装置; 2 循环管道;21 过滤装置;3 气液分离槽;31 分离室;32 通道口 ;33 液体阻挡板;34 液体排出口 ;4 压力调整装置;5 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1 活性化促进装置;52 液位计;53 计量器;54 检测装置;6 燃气供给装置;61、63、66 切换电磁阀;62、64 :燃气罐; 65 燃气供给管道;7 植物栽培温室;8 燃烧装置;9 暖风送出装置10 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次混合燃气体生成槽 1通过循环管道2与气液分离槽3固定连接。该气液分离槽的上部通过管道与压力调整装置4 一端固定连接,压力调整装置4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固定连接,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通过管道与提供燃料的燃气供给装置6固定连接,两路燃气在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混合后通过输出管道与燃烧装置8连接,燃烧装置8与农作物栽培暖棚7内的暖风送出装置9连接。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内设有活性化促进装置51,所述的活性化促进装置51 由一片或多片活性化促进材料制成的滤网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构成;如图4所示,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 —侧送来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另一侧送来混合前燃气,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存储有汽油,酒精等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并设有液位计52,在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与混合前燃气两种气体在此混合并通过活性化促进装置51,成为第二次混合气体。在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生成的第二次混合气体通过输出管道提供给燃烧装置8进行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完全燃烧的气体中包含有负氧离子气体,通过暖风送出装置9可以将含有负氧离子的暖风通过塑料软管,一直输送到植物的根茎部。图2是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和气液分离槽3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第一次混合气体生成槽1内部设有电解液,第一次混合气体生成槽1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冷却装置12,以控制电解液的温度在所定的范围;电解液中设置多个电极11,并与直载电源连接, 通过对电解液电解产生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与泡状电解液一起通过循环管道2流入气液分离槽3 ;气液分离槽3将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与电解液(泡状液体)分开,由气液分离槽3分离出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通过管道经压力调整装置 4进入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 ;由气液分离槽3分离出的电解液经循环管道2回流到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如图2所示,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内有多个电极11,所述的电极11呈水平放置,上下间隔固定排列。如图3所示,电极11安装在环状绝缘盘111上,所述的环状绝缘盘111嵌在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的内壁上,为了让气体通过,在电极11上适当位置处设有贯穿电极的通孔112。由于电极11容易被电解液腐蚀锈蚀,需要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外部用镀有金, 银,白金材料的防锈膜。在气液分离槽3内部的顶端处设有分离室31。图7为气液分离槽3内分离室31 结构示意图。分离室31与气液分离槽3左右两侧空开一定的空间,分离室31边侧设有通道口 32,底部设有液体排出口 34,分离室31的内侧间隔一定距离设有液体阻挡板33,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内产生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混合泡状电解液从通道口 32进入分离室,沿着液体阻挡板33进行气液分离;经分离后的离子气体经分离槽3上端的管道输出; 经分离室分离后的液体沿液体排出口 34流入气液分离槽底部,经循环管道2流回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内。图8为燃气供给装置6的构成示意图。如图8所示,燃气供给装置6由通过管道连接的燃气罐62和切换电磁阀61组成,另有一组通过管道连接的后备燃气罐64和切换电磁阀63组成。燃气进入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由燃气供给管路65通过切换电磁阀66控制。 切换电磁阀61,63,66分别与控制台10线路联接,通过控制台10进行切换操作。在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设有计量器53,检测第二次混合燃气的量。在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还设有检测装置M,控制台10根据检测装置M所检出的信号进行判断,在必要时控制切换电磁阀66启用备用燃气罐64.综上所述,在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中电解出“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混杂部分电解液经循环管道2进入气液分离槽3,在气液分离室31内进行气液分离;从气液分离室出来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经管道进入压力调整装置4, 压力调整装置4与控制台10线路连接,经过压力调整装置4导出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以一定压力流入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与作为燃料使用的混合前燃气在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内经活性化促进装置51混合后生成“第二次混合气体”即目的燃气。另外在气液分槽3内被分离出来的电解液从气液分离槽3下部出孔流出,经过循环管道2自然返回到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中循环利用。图6为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活性化离子生成原理图。在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中,电解产生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与混合前燃料从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汽油,酒精中通过并经过活性化促进装置51处理,物质间引起共益授受(授受反应),被活性离子化的物质间,在授受的相互作用下与汽油,酒精等挥发性碳氢化合物融合成雾状的第二次混合燃气(活性离子燃气)。第二次混合燃气通过管道10供给植物栽培温室7 (干燥室)中的燃烧装置8完全燃烧,该燃气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负氧离子。在本实施例中,分离室31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变更设计,在气液分离槽3中气体与液体分离顺畅的话,可以不设分离室31。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和气液分离槽3各自独立构成,实际根据需要可以将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和气液分离槽设计为一个装置。图9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1)气液分离槽 3内的分离室31中未设液体阻挡板33 ; (2)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横向设置,电解槽内多个电极组11以左右方向等距离间隔排列;( 循环管道2设有过滤装置21 ; (4)循环管道2设有由冷却装置12,冷却装置12由冷却水槽22和冷却设备23及热交换器M构成。在实施例2中,气液分离槽3的内部分离室中是否设置液体阻挡板,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是否为纵状态,冷却装置12是否直接设置在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上并非主要问题,与本实用新型本质关系。
权利要求1.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内部储存电解液的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气液分离槽(3),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燃气供给装置(6)和燃烧装置(8),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内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活性化促进装置(51),所述的活性化促进装置(51)由一片或多片由活性化促进材料制成的滤网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通过循环管道( 与气液分离槽(3)固定连接,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内设有多个与直流电源连接按照等距离间隔排列的电极(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极组(11)安装在环状绝缘盘(111)上,所述的环状绝缘盘(111)嵌在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1)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极(11)上设有多个贯穿电极的通孔(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液分离槽(3)、 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5)、燃气供给装置(6)依次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 通过管道与燃烧装置(8)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燃气供给装置(6) 中具有控制燃气罐(62)的切换电磁阀(61),控制备用燃气罐(64)的切换电磁阀(63)及控制燃气供给管道(65)切换的切换电磁阀(66),上述切换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台(10)线路联接,通过控制(10)进行切换操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其特点是第一次混合燃气生成槽内部储存电解液,电解产生的氢与氧的混合混离子气体经气液分离槽进行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后的氢与氧的混合离子气体与从燃气供给装置供给的燃气在第二次混合燃气生成槽中从活性化促进装置及挥发性碳氢化合物中通过接受活性化促进处理成为第二次混合燃气,第二次混合燃气完全燃烧并持续高效释放大量负氧离子,适合温室栽培或其它行业的供暖需要。
文档编号C25B9/00GK202139299SQ20112019114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小林俊一 申请人: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