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5413发布日期:2023-12-02 10:2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表面处理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钢板。


背景技术:

1、作为一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电池容器用的表面处理钢板,正在使用在表面具备镀镍(ni)层的表面处理钢板。例如,常规的碱性电池如下地制造。首先,对表面处理钢板进行拉深冲压加工成电池的容器的形状来制造正极罐。接着,向正极罐内封入导电膜、正极材料、分隔件、电解液、负极材料以及集电体。正极罐作为电池容器发挥作用,还作为集电体发挥作用。其他种类的一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也按同样的制造方法制造。即,表面处理钢板作为电池的容器发挥作用,在与负极或正极连接的情况还作为集电体发挥作用。

2、另一方面,电池根据其用途,所要求的电流值会不同。对于要求以大电流放电的电池,有时会使用在表面具备在ni的基础上还含有钴(co)的合金层的表面处理钢板。co是活性比ni高的金属。因此,通过使合金层含有co,使表面处理钢板与正极材料或负极材料的接触电阻降低。结果,能够提高电池的电流值。

3、在表面具备含有ni和co的合金层、可以提高电池的电流值的表面处理钢板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9/159794号(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47843号(专利文献2)以及国际公开第2019/083044号(专利文献3)中有所公开。专利文献1~3控制合金层的组成以及合金层中的各元素的分布来提高电池的电流值。

4、国际公开第2019/159794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在母材钢板的至少单面具备ni-co-fe系的扩散合金镀层。扩散合金镀层从母材钢板侧起依次由ni-fe合金层以及ni-co-fe合金层形成。扩散合金镀层的ni附着量为3.0g/m2以上且小于8.74g/m2的范围内,co附着量为0.26g/m2以上且1.6g/m2以下的范围内,且ni附着量与co附着量的总和小于9.0g/m2。在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扩散合金镀层的表面进行分析时,按原子%计,co:19.5~60%、fe:0.5~30%、co+fe:20~70%。ni-fe合金层的厚度为0.3~1.3μm的范围内。由此得到在维持电池特性以及耐漏液性的同时加工性优异的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以上内容记载于专利文献1。

5、国际公开第2012/147843号(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为在构成电池容器内表面的面的最表面形成镍-钴合金层而成的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专利文献2的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的特征在于,镍-钴合金层的表面的基于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的co/ni值为0.1~1.5的范围。由此得到对于碱性溶液的耐溶解性优异且在经时后也可确保与以往同等或更高的电池特性的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以上内容记载于专利文献2。

6、国际公开第2019/083044号(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表面处理钢板具备:钢板、以及在钢板上作为最表层形成的镍-钴-铁扩散层。专利文献3的表面处理钢板在利用高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从镍-钴-铁扩散层的表面侧起朝向深度方向连续测定ni强度、co强度和fe强度并基于ni强度、co强度和fe强度求出ni含有比率、co含有比率和fe含有比率时,镍-钴-铁扩散层中的ni强度相对于最大值为0.5%的特定深度位置d处的、co含有比率inco_d为5质量%以上且fe含有比率infe_d为11质量%以上。由此得到在用作使用强碱性的电解液的电池的电池容器的情况下电池特性优异、在经时后也能够抑制电池特性降低的表面处理钢板,以上内容记载于专利文献3。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159794号

10、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2/147843号

11、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9/083044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要求电池的容器具有用于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的优异强度。近年来,表面处理钢板不仅用作以碱性电池为代表的一次电池的容器,而且还用作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的容器。二次电池有时会搭载于电动汽车。作为二次电池的构件而搭载于电动汽车的表面处理钢板需要承受比用作一次电池的表面处理钢板更大的冲击。因此,要求表面处理钢板具有更优异的强度。另一方面,如果表面处理钢板的强度过高,则有时表面处理钢板会开裂而无法进行成形(拉深冲压加工)。因此,表面处理钢板优选在具有优异的强度的同时具有恰当的范围内的强度。

3、然而,对于具备包含ni、co和fe的ni-co-fe合金层的表面处理钢板而言,有时会难以提高强度。即使是具备ni-co-fe合金层的表面处理钢板,也优选具有优异的强度。

4、上述专利文献1~3未针对具备包含ni、co和fe的ni-co-fe合金层的表面处理钢板的强度进行研究。因此,即使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技术,有时仍难以提高表面处理钢板的强度。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具备ni-co-fe合金层也具有优异的强度的表面处理钢板。

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7、本发明的表面处理钢板具备:

8、钢板,其具有包含铁素体、以及按面积率的总和计为1.2~5.0%的选自由渗碳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显微组织;以及,

9、位于前述钢板表面的含有ni、co和fe的ni-co-fe合金层。

10、发明的效果

11、本发明的表面处理钢板即使具备ni-co-fe合金层也具有优异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表面处理钢板,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处理钢板,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处理钢板,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钢板,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钢板,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处理钢板,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即使具备Ni‑Co‑Fe合金层也具有优异的强度的表面处理钢板。本发明的表面处理钢板(1)具备钢板(2)以及位于钢板表面的Ni‑Co‑Fe合金层(3)。钢板(2)具有包含铁素体(100)、以及按面积率的总和计为1.2~5.0%的选自由渗碳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200)的显微组织。Ni‑Co‑Fe合金层(3)含有Ni、Co和Fe。

技术研发人员:川本浩辅,后藤靖人,冈正春,大六野裕太,梶居裕二,岛田康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