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36161688发布日期:2023-11-23 10:0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废水资源化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氮肥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之一。目前,氮肥生产主要采用haber–bosch过程生产的氨,但是该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条件,能源消耗大且产生温室气体。而另一方面,人类排放到水中的氨氮越来越多,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及纺织业,高浓度的氨氮废水排放入水体中会毒害水体中的动植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等。

2、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包括物化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物化法包括鸟粪石沉积、热汽提及真空汽提、离子交换吸附等。鸟粪石沉积法对鸟粪石需求量大、产污泥量多;热汽提及真空汽提技术,能耗较高;离子交换吸附技术适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但其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操作复杂。生物法主要采用aao工艺,成本低、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但难以将其资源化利用。膜分离法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氨氮资源回收,通过向废水中投加生石灰等碱性药剂,使废水ph呈碱性(ph>9.3),将废水中溶解态的nh4+转化成气态的nh3分子,然后在氨蒸汽压差的推动下使其透过膜材料,到达回收侧,进行回收。但是大量碱性药剂的投加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会造成膜结垢或膜润湿问题。如何高效、低成本的回收氨氮废水中的氨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及方法,所述集成装置将电化学耦合到膜脱氨工艺中,其阳极电解水产生h+,导电疏水膜阴极电解水产生oh-和h2,产生的h2可进行氢资源回收,产生的oh-可将废水中溶解态的nh4+转化成气态的nh3分子,然后透过导电疏水膜进入回收侧,由阳极产生的h+循环至氨回收室实现nh3的回收,本发明处理效率高且无需额外投加酸碱药剂,降低了废水的处理成本,实现在氨资源化同时回收氢资源。

2、第一方面,所述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包括反应池、废水槽和吸收液槽,反应池依次包括阳极室、废水室和氨回收室,阳极室内设有阳极,废水室与氨回收室由导电疏水阴极膜分隔开,废水槽通过管道连接废水室,并在废水槽和废水室之间形成废水循环流动;

3、吸收液槽连接阳极室的进水口,阳极室的出水口连接氨回收室的进水口,氨回收室的出水口连接吸收液槽,吸收液槽内装有吸收液,吸收液能输入阳极室并被电解,产生h+,再输入氨回收室,用于吸收从废水室传递的nh3分子,并在吸收液槽、阳极室和氨回收室之间形成吸收液的循环流动。

4、可选的,所述阳极室与废水室之间设有分隔板,用于将阳极室和废水室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避免氨氮废水与吸收液混合;

5、阳极室的进水口设在阳极室的底部,阳极室的出水口设在阳极室的顶部。

6、可选的,所述阳极室内设有阳极,阳极连接反应池的外部电源的正极,阳极为常规的导电惰性多孔电极材料,例如不锈钢网、钌钛网、钛网,外部电源为直流电源。

7、可选的,所述导电疏水阴极膜竖直设置,导电疏水阴极膜作为反应池的阴极,并连接外部电源的负极;

8、所述导电疏水阴极膜由在疏水膜上负载导电层构成,导电层的材料选自碳毡、碳布、碳纤维、泡沫镍中的一种。疏水膜为常规疏水膜。

9、将导电层通过热压方式负载在疏水膜上,即可形成导电疏水阴极膜。

10、可选的,所述氨回收室的进水口设在氨回收室的底部,氨回收室的出水口设在氨回收室的顶部;所述废水室的进水口设在废水室的底部,废水室的出水口设在废水室的顶部;

11、吸收液槽连接阳极室的进水口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用于保持吸收液槽、阳极室和氨回收室之间吸收液的循环流动;废水槽连接废水室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和流量计,第二水泵用于保持废水槽与废水室之间废水的循环流动,流量计用于实时监测废水流量。

12、可选的,所述集成装置还包括氢气回收装置,氢气回收装置包括扰动部、第一三相分离部、吸收池和储气部,扰动部设在废水室内且靠近导电疏水阴极膜,三相分离部设在废水室的中上部且靠近导电疏水阴极膜,用于分离出废水室所产的气体,吸收池设在反应池的外部;

13、第一三相分离部的出气口连接吸收池的进口,吸收池内装有水,用于吸收三相分离部分离所得气体中的氨气;吸收池的气体出口连接储气部,储气部用于储存分离所得的氢气;吸收池的液体出口连接废水室,将氨水返回废水室。

14、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扰动部包括若干个转动轮和支架,支架平行于导电疏水阴极膜且靠近导电疏水阴极膜,若干个转动轮呈阵列均匀安装在支架上;

15、转轮包括外侧的圆环形的框体和内部的搅拌件,搅拌件的转轴处于框体的圆心处,搅拌件的若干个叶片沿转轴的周向均匀布设。

16、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转轮的框体竖直设置,即框体的两个镂空的侧面分别面对导电疏水阴极膜和分隔板;转轴水平设置;

17、叶片的头部固定连接转轴的中部,叶片的尾部指向并靠近框体的内侧面,叶片头部的宽度小于尾部的宽度,即叶片呈内窄外宽的形态,叶片的宽度方向平行于转轴。

18、第二方面,所述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1)向废水罐中加入待处理的氨氮废水,废水罐向废水室输入废水,在废水罐和废水室之间形成废水循环流动;

20、(2)向吸收液槽内加入吸收液,并向阳极室输入吸收液,阳极室向氨回收室输入吸收液,氨回收室的吸收液返回吸收液槽,形成吸收液的循环流动;

21、(3)待反应池、废水槽和吸收液槽中的气泡排出后,将阳极和导电疏水阴极膜接通外部电源,导电疏水阴极膜通过原位电解水,产生oh-和氢气,废水室内废水中的nh4+与oh-反应,生成nh3,在氨蒸气压差的推动下,nh3透过导电疏水阴极膜进入在氨回收室;氢气排出废水室并回收;

22、(4)阳极室的阳极电解水,产生氧气和h+,氧气排出阳极室,h+使得吸收液的ph值降低,阳极室的吸收液输入氨回收室,吸收透过导电疏水阴极膜的氨气,并形成铵盐溶解在吸收液中,实现废水中nh4+的选择性回收。

23、可选的,步骤(2)中,所述吸收液为电解液,具体为酸或盐的水溶液,酸选自硫酸、磷酸、硝酸中的一种,盐的选择较多,例如硫酸钠、硫酸钾。当吸收液是硫酸时,氨回收室内产生硫酸铵,可用于制作化肥。

24、可选的,步骤(3)中,通过调节外部电源的电流密度,以控制电解废水的反应速率,进而控制产氢速率、废水室和氨回收室内水体的ph值。优选的,所述电流密度为5-50a/m2。

25、可选的,步骤(3)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二水泵,控制循环废水的流速,控制废水脱氮效果。

26、可选的,步骤(4)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水泵,控制循环吸收液的流速,控制氨氮回收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废水槽和吸收液槽,反应池依次包括阳极室、废水室和氨回收室,阳极室内设有阳极,废水室与氨回收室由导电疏水阴极膜分隔开,废水槽通过管道连接废水室,并在废水槽和废水室之间形成废水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室与废水室之间设有分隔板,用于将阳极室和废水室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避免氨氮废水与吸收液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室内设有阳极,阳极连接反应池的外部电源的正极,外部电源为直流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疏水阴极膜竖直设置,导电疏水阴极膜作为反应池的阴极,并连接外部电源的负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导电层通过热压方式负载在疏水膜上,形成导电疏水阴极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回收室的进水口设在氨回收室的底部,氨回收室的出水口设在氨回收室的顶部;所述废水室的进水口设在废水室的底部,废水室的出水口设在废水室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装置还包括氢气回收装置,氢气回收装置包括扰动部、第一三相分离部、吸收池和储气部,扰动部设在废水室内且靠近导电疏水阴极膜,三相分离部设在废水室的中上部且靠近导电疏水阴极膜,用于分离出废水室所产的气体,吸收池设在反应池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部包括若干个转动轮和支架,支架平行于导电疏水阴极膜且靠近导电疏水阴极膜,若干个转动轮呈阵列均匀安装在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的框体竖直设置,框体的两个镂空的侧面分别面对导电疏水阴极膜和分隔板;转轴水平设置;

10.一种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废水中的氨资源并同步产氢的集成装置及方法,所述集成装置包括反应池、废水槽和吸收液槽,反应池依次包括阳极室、废水室和氨回收室,阳极室内设有阳极,废水室与氨回收室由导电疏水阴极膜分隔开,废水槽通过管道连接废水室,并在废水槽和废水室之间形成废水循环流动;吸收液槽连接阳极室的进水口,阳极室的出水口连接氨回收室的进水口,氨回收室的出水口连接吸收液槽,吸收液槽内装有吸收液,吸收液能输入阳极室并被电解,产生H<supgt;+</supgt;,再输入氨回收室,用于吸收从废水室传递的NH<subgt;3</subgt;分子,并在吸收液槽、阳极室和氨回收室之间形成吸收液的循环流动。

技术研发人员:徐莉莉,王军,郑泽鹏,李魁岭,张勇,曹爱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