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镀,具体为多浓度液电镀装置。
背景技术:
1、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不少硬币的外层亦为电镀。
2、在电镀过程经常会遇到需要多种浓度进行多次电镀的情况,但是在进行多次溶液浓度不同的电镀时常规的手段需要重新浸泡安装在另外一个溶液池中,经过多次拆卸安装不但操作麻烦还用影响电镀的及时性,因此设计了一种多浓度液电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浓度液电镀装置,解决了不同浓度溶液下进行电镀时需要反复安装拆卸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多浓度液电镀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外侧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动力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盘,两个驱动盘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间隔板,两个驱动盘外周面滑动连接有遮盖板,外壳内侧固定连接有储存仓,储存仓表面固定连接并贯通有进料管,进料管上端固定连接并贯通有进料环,进料环内侧滑动连接有灌输盘,灌输盘贯穿驱动盘,遮盖板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轴,弹簧轴外表面套接有挤压弹簧,弹簧轴外表面滑动连接有阻挡板,阻挡板与外壳滑动连接,遮盖板右端固定连接有皮柱,皮柱表面滑动连接有档杆,档杆与驱动盘固定连接,外壳侧面固定连接有立板,立板上端转动连接有浸泡杆,浸泡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夹。
5、优选的,所述驱动盘共有两组,驱动盘有圆盘和圆柱轴固定连接组成,间隔板与圆盘固定连接,档杆固定连接在圆柱轴表面。
6、优选的,所述间隔板端面为十字形,间隔板将驱动盘表面分成四个扇形部分间隔板与遮盖板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遮盖板外形为“c”字形圆弧板,遮盖板包裹在驱动盘和间隔板外侧,使间隔板分成四个扇形空腔。
8、优选的,所述灌输盘共有两组分别在间隔板两侧,灌输盘由圆环和管道组成,圆环外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与进料环贯通,圆环侧面固定连接并贯通有两个管道,管道贯穿驱动盘,两个灌输盘分别在从驱动盘不同位置贯穿。
9、优选的,所述浸泡杆上端为圆球下端为圆杆,圆杆与立板转动连接,浸泡杆下端重量大于上端重量。
10、(三)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浓度液电镀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多浓度液电镀装置,通过遮盖板旋转时沿弹簧轴压缩挤压弹簧,在挤压弹簧压缩到极限时,产生较大推力,皮柱弯曲,挤压弹簧推动遮盖板复位,间隔板旋转时,浸泡杆被拨动翘起当旋转不同浓度的舱室是浸泡杆下落完成电镀,达到旋转变换不同浓度的溶液舱的效果,解决了不同浓度溶液下进行电镀时需要反复安装拆卸的问题。
13、2、该多浓度液电镀装置,通过外部持续加压灌入储存仓,溶液将从灌输盘流入间隔板内,使用固定夹进行夹紧电镀工件,浸泡杆倾斜,使工件浸泡在间隔板内侧的溶液内,进行电镀,需要不同浓度的电镀溶液时启动动力电机带动驱动盘旋转,间隔板跟随驱动盘旋转,溶液跟随转动,档杆旋转拨动皮柱使遮盖板跟随转动,防止溶液倾斜洒落造成浪费,达到了防止旋转时溶液倾洒的效果,解决了溶液变换时造成倾洒浪费的问题。
1.多浓度液电镀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连接有动力电机(2),动力电机(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盘(3),两个驱动盘(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间隔板(4),两个驱动盘(3)外周面滑动连接有遮盖板(5),外壳(1)内侧固定连接有储存仓(6),储存仓(6)表面固定连接并贯通有进料管(7),进料管(7)上端固定连接并贯通有进料环(8),进料环(8)内侧滑动连接有灌输盘(9),灌输盘(9)贯穿驱动盘(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浓度液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3)共有两组,驱动盘(3)有圆盘和圆柱轴(301)固定连接组成,间隔板(4)与圆盘固定连接,档杆(14)固定连接在圆柱轴(301)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浓度液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4)端面为十字形,间隔板(4)将驱动盘(3)表面分成四个扇形部分间隔板(4)与遮盖板(5)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浓度液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板(5)外形为“c”字形圆弧板,遮盖板(5)包裹在驱动盘(3)和间隔板(4)外侧,使间隔板(4)分成四个扇形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浓度液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输盘(9)共有两组分别在间隔板(4)两侧,灌输盘(9)由圆环和管道组成,圆环外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与进料环(8)贯通,圆环侧面固定连接并贯通有两个管道,管道贯穿驱动盘(3),两个灌输盘(9)分别在从驱动盘(3)不同位置贯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浓度液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杆(16)上端为圆球下端为圆杆,圆杆与立板(15)转动连接,浸泡杆(16)下端重量大于上端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