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5569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煤工作面顺槽运输设备,特别是一种适合薄煤层炮采工作面、小断面运输顺槽用的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煤矿中,顺槽自移式转载机或称顺槽桥式转载机,一般用于综采、综放工作面的运输顺槽中,与可伸缩带式输送机配套将采煤工作面的原煤运出采区。因综采、综放工作面产量高、运量大,顺槽自移式转载机一般都是重型设备,例如综放工作面用的SZZ 1200/525型顺槽桥式转载机,电动机总功率525KW、输送量3500t/h、总重160T;SZZ 1000/375型转载机,电动机总功率375KW、输送量2200t/h等,这对于炮采工作面不相适应,尤其是薄煤层更不能适应。但是,用转载机与可缩皮带机配套代替现在采用的数部刮板运输机接力的运输方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不仅节省设备、电耗,简化工序,减轻体力劳动,还大大提高运输效率。为叙述方便,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中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也简称小型转载机、刮板机、皮带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顺槽自移式转载机机体大、功率大,不适合薄煤层炮采面、小断面顺槽运输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它适合薄煤层炮采工作面、小断面运输顺槽使用,配合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输,大大节省设备、简化工序、提高运输效率,且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由转载部分的机头、机尾、溜槽、刮板链,以及液压自移部分的推移缸、立缸、行走支座、导轨、液压控制回路等组成。转载部分的机头、机尾、溜槽、刮板链,采用中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溜槽、刮板链。在转载部分的前半部两侧加装挡煤护板。位于转载部分的爬坡段两端的凸槽和凹槽,用刮板机溜槽改制成弯节。在机头下加装上行走轮架,行走轮架底部安装行走轮,行走轮骑行于皮带机尾架两侧的架面上,以尾架两侧为滚动前移的导轨。推移缸包括前、后推移缸。前推移缸位于机头两侧、每侧各一个,其前端与机头下的行走轮架铰接、后端与皮带机尾架铰接。后推移缸位于转载部分的两侧,其前端与溜槽挡煤护板铰接、后端与固联于导轨上的连接件铰接。立缸位于转载部分的两侧,上部与溜槽挡煤护板固联,下端固联在行走支座上,行走支座底部安装行走轮,行走轮立于导轨上、沿导轨滚动前移。导轨前端与皮带机尾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该小型转载机的转载部分由SGW-40T型刮板机改制。其后推移缸在转载部分中部两侧每侧各设一个。立缸在转载部分中部两侧每侧各设一个,位于后推移缸之后。导轨由两条钢轨、加宽底板、固定板及中间连接板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机体小、特别适合薄煤层炮采工作面、小断面顺槽运输使用。与中小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配套使用,可大大改善顺槽运输状况,节省设备,节省电耗,简化工序,减轻体力劳动,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②用SGW-40T型刮板运输机改制,简单可行,加工改造方便,成本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小型转载机的机头、2-机头的行走轮架、3-前推移缸、4-导轨、5-后推移缸、6-后推移缸与导轨的连接件、7-立缸行走轮、8-立缸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3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它是由SGW-40T型刮板运输机改制而成的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适用于高×宽=2.0m×2.6m以上的小断面运输顺槽、与中小型的SDJ-800型吊挂式可缩皮带机配套使用。
1.小型转载机的转载部分①用SGW-40T型运输机的机头、机尾、溜槽、刮板链,作小型转载机的机头(1)、机尾、溜槽、刮板链。
②在运输机头(1)下加装底部带行走轮的行走轮架(2),行走轮以皮带机尾架两侧的架面为导轨,将运输机头(1)支承于皮带机尾架上。行走轮架(2)为框形支架,支架底部两侧安装轮轴,每侧两个,轮轴上安装行走轮。同时,将皮带机尾架的滑橇底面由0.02m2增加到0.2m2以上,以减少钻底量、便于液压自移。
③将运输机的第4节和第6节溜槽改制成弯节——凸槽和凹槽,以适应运输机头(1)抬高的需要;亦即由第4节至第6节溜槽构成爬坡段。
④将运输机的前半部两侧加装挡煤护板。挡煤护板与溜槽用螺栓紧固。
2.小型转载机的液压自移部分①在转载部分的机头(1)两侧各设一个前推移缸(3),其前端与可缩皮带机尾架上的机头行走轮架(2)的固定件铰接,后端与皮带机尾架上固联的联接座铰接。
②在转载部分中部两侧各设一个后推移缸(5),其前端与转载部分的溜槽挡煤护板上固联的联接座铰接,后端与固定在导轨(4)上的连接件(6)铰接。
③在转载部分中部的两侧、后推移缸之后,各设一个立缸(8);用“Ω”形固定板及四个螺栓,将立缸(8)紧固联接在溜槽挡煤护板上,溜槽挡煤护板与溜槽用螺栓紧固联接;将立缸(8)下端固定联接在行走支座上,行走支座底部安装行走轮(7),行走轮(7)骑行在导轨(4)上、沿导轨(4)滚动前移。行走支座是下部为矩形扁框、上部带两耳板的倒“T”形支架,支架矩形扁框两个侧面的竖板向前后两端伸出、且加工有轴孔,轴孔供安装行走轮(7)用。
④导轨(4)由两条钢轨、加宽底板、固定板及其中间连接板构成。钢轨上间隔地开出多个横向矩形扁孔,扁孔中穿入中段为弧形的固定板,将固定板与紧贴在钢轨底面的加宽底板焊接在一起,同时也与钢轨固联在一起。两条钢轨底面的加宽底板之间,间隔地焊接中间连接板,通过中间连接板将两条钢轨连成一体。如图3所示。钢轨的前端焊有带铰接孔的联接板,皮带机尾架的后端固联上带铰接孔的联接座,以供导轨(4)与皮带机尾架后端通过销轴铰接,随皮带机尾同步前移。导轨(4)的钢轨选用16Kg/m~20Kg/m的。
⑤增加液压控制回路,包括液压控制阀、安全阀、截止阀,以及高压胶管、快速接头等液压辅助元件。
工作原理1.液压系统推动液压缸的压力液由液压泵站供给,其压力不小于13MPa。前、后推移缸(3、5)选用Φ90mm~Φ120mm单伸缩双作用液压缸,伸出长度1.0m~1.2m;立缸也选Φ90mm~Φ120mm双作用液压缸,伸出长度150mm~250mm。
2.操作程序①先操作立缸(8)的控制阀,使立缸(8)的活塞杆伸出,此时将转载机的部分溜槽撑起离开底板;②操作推移缸的控制阀,使前、后推移缸(3、5)的活塞杆伸出,此时,转载机前移1.0m~1.2m;③操作立缸(8)的控制阀、使立缸(8)的活塞杆收回,转载机抬高的那部分溜槽落下、并提升导轨(4);④操作推移缸的控制阀,使前、后推移缸(3、5)的活塞杆收回,此时皮带机尾前移1.0m~1.2m,导轨(4)随皮带机尾同步前移。
加工除液压缸、控制阀等液压元件外购,其余大多为铆焊件,加工无特殊要求。除SGW-40T型外,亦可用其它型号的中型刮板机改制。立缸、后推移缸的个数也可以增加。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包括转载部分的机头、机尾、溜槽、刮板链,以及液压自移部分推移缸、立缸、行走支座、导轨、液压控制回路;机头搭接在皮带机尾架上;推移缸位于转载部分的两侧,其前端与溜槽挡煤护板相铰接、后端与导轨相铰接;立缸位于转载部分的两侧,其上部与溜槽挡煤护板固联、下端固联在行走支座上,行走支座位于导轨上;导轨前端与皮带机尾架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转载部分的机头、机尾、溜槽、刮板链,为中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的机头(1)、机尾、溜槽、刮板链;在转载部分前半部两侧加装有挡煤护板;位于转载部分的爬坡段两端的凸槽和凹槽,为由刮板机溜槽改制成的弯节;所说的机头(1),其下部加装有行走轮架(2),行走轮架(2)底部有行走轮,行走轮立于皮带机尾架两侧的架面上,尾架两侧为行走轮滚动的导轨;所说的推移缸相当于后推移缸(5);在机头(1)的两侧加装有前推移缸(3),每侧各一个,其前端与机头(1)下的行走轮架(2)相铰接、后端与皮带机尾架相铰接;立缸(8)下端固联的行走支座带有行走轮(7),行走轮(7)立于导轨(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为SGW-40T型刮板输送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后推移缸(5)在转载部分中部的两侧每侧各一个,立缸(8)在转载部分中部的两侧每侧各一个,位于后推移缸(5)之后;所说的导轨(4)包括两条钢轨、加宽底板、固定板及中间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前、后推移缸(3、5),为Φ90mm~Φ120mm的双作用液压缸,伸出长度为1.0m~1.2m;立缸(8)为Φ90mm~Φ120mm的双作用液压缸,伸出长度为150mm~250mm;导轨(4)的钢轨为16Kg/m~20Kg/m的。
专利摘要一种适合薄煤层炮采面小断面运输顺槽用的小型顺槽自移式转载机,由转载和液压自移两部分组成。转载部分采用刮板机的机头、机尾、溜槽、刮板链,并通过加挡煤护板、溜槽改成弯节作凸槽和凹槽、机头下设带行走轮的行走轮架等措施,由中型刮板机改制而成。液压自移部分由前后推移缸、立缸、行走支座、导轨、液压控制回路等组成。前推移缸铰接于机头行走轮架与皮带机尾架之间;后推移缸铰接于溜槽挡煤护板与导轨之间;立缸的行走支座底部有行走轮,行走轮沿导轨滚动前移;导轨前端与皮带机尾架铰接。与可缩皮带机配合使用,可大大改善顺槽运输状况,节省设备、节省电耗、简化工序、提高运输效率,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文档编号E21C35/00GK2782622SQ20042009943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者樊玉泉, 高振伟, 孙洪江, 王兴雨, 崔金玉 申请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