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建筑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246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上建筑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具体的说是一种水上建筑群。
技术背景随着城巿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率越来越高,相应地土地资源也越来越贫乏。在地球表面,加上海洋、河流以及湖泊近2/3是水,如此 广大的面积都没有充分利用。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 的娱乐休闲设施越来越多,但是建设于水面上的娱乐设置却非常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用途广的水上建筑群。 根据上述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釆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上建筑群,包括主楼以及副楼,包括主楼以及副楼,主楼和副 楼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接。副楼通过连接通道呈辐射状布于主楼周围,相 邻副楼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接。该连接通道为浮桥或者固定桥或者水下通 道。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上述的主楼和副楼包括楼主体以及位于楼主 体下方的底盘,所述的底盘为边沿向上弯曲的半包围结构,楼主体与底盘 边沿紧密结合。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的主楼和副楼为上部安装有顶棚 的桶体结构。该主楼和副楼包括楼主体以及位于楼主体下方用于将楼主体 漂浮于水面上的底盘,所述的底盘为边沿向上弯曲的半包围结构,楼主体 与底盘边沿紧密结合,同时,楼主体与底盘通过钢结构骨架支撑。作为对上述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主楼和副楼固定于基台上,基台 通过立柱固定于水面上,立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固定于水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架设于湖泊、河流以及海洋之上,通过主楼、 副楼以及连接通道形成的整体结构,使整个建筑稳定可靠。主楼、副楼用 途广泛,即可作为人们居家之所,也可作为休闲娱乐之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主 楼、副楼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主楼、副楼固定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漂浮建筑主要应用 于海洋、湖泊以及河流的水面上,作为一种娱乐设施使用。该建筑主要主 要包括位于中心的主楼l以及位于主楼1周围的六个副楼2。各副楼2与 主楼1之间通过连接通道3连接,并呈辐射状均布于主楼l周围,相邻副 楼2之间也通过连接通道3连接。本方案中,所釆用的连接通道3为浮桥。主楼1和副楼2结构相似,主楼1体积大于副楼2体积。主楼l和副 楼2主要包括楼主体1 l以及位于楼主体l l下部的底盘l 2,整体为设 有顶棚的桶体结构。同时,楼主体l l以及底盘l 2通过钢结构骨架支撑。 其中,底盘l 2为边沿向上弯曲的半包围结构,楼主体l l和底盘l 2之 间为紧密结合,防止水进入主体l l内部。使用时,整个建筑利用各副楼2、主楼l的底盘l 2漂浮于水面上。 并通过连接通道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稳定,抗风浪强。实施例二再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方案与实施例一不同 之处为将漂浮式的主楼1和副楼2改为固定式,即将主楼1和副楼2均固 定于基台4上,而基台4则通过多根立柱5固定在水中。较实施例一而言, 这种结构形式更加稳定。在实际的应用中,主楼1和各副楼2之间也可以固定形式和漂浮形式 同时采用。即主楼l才用固定式,副楼采用漂浮式等。
权利要求1.一种水上建筑群,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楼(1)以及副楼(2),主楼和副楼之间通过连接通道(3)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上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楼通过连接 通道呈辐射状布于主楼周围,相邻副楼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通道为浮 桥或者固定桥或者水下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楼和副楼为 上部安装有顶棚的桶体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上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楼和副楼包 括楼主体(11)以及位于楼主体下方用于将楼主体漂浮于水面上的底盘(12),所述的底盘为边沿向上弯曲的半包围结构,楼主体与底盘边沿 紧密结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上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楼主体与底盘通过钢 结构骨架支撑。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上建筑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楼和副楼固 定于基台(4)上,基台通过立柱(5)固定于水面上,立柱为钢筋混凝 土结构,固定于水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具体的说是一种水上建筑群,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用途广的水上建筑群。该水上建筑群包括主楼以及副楼,主楼和副楼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接。该连接通道为浮桥或者固定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架设于湖泊、河流以及海洋之上,通过主楼、副楼以及连接通道形成的整体结构,使整个建筑稳定可靠。并且,主楼、副楼用途广泛,既可作为人们居家之所,也可作为休闲娱乐之地。
文档编号E02D27/52GK201103254SQ20072005939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8日
发明者曾振均 申请人:曾振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