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排梁移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矿用井下移梁设备,具体为左右交替移梁的排梁移梁器。
二背景技术:
现有矿井的采煤工作面中必须有排梁进行支护。排梁为两根钢梁为一组,每根钢 梁通过两个液压支柱支撑。钢梁需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移而推进。 现有的移梁器卡口小,不能与排梁的整个下边缘相适应,卡紧效果差;同时移梁器 的外侧夹紧部件与壳体的接触面小,移梁器工作时存在安全隐患。 移梁器的下部直接为托辊,托辊损坏后,需要更换整个移梁器,加工麻烦,成本较高。
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卡紧牢固、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的排梁移 梁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排梁移梁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上端设有夹紧装置,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 两个侧板,其中内侧板固定在壳体上,外侧板活动连接在壳体上,所述的活动连接形式为壳 体上设有一卡紧开口 ,与卡紧缺口配合设有斜铁,斜铁经链条连接在壳体上,外侧板通过斜 铁固定;壳体另一侧下方设有移梁装置,所述的移梁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滚轴,滚轴外 套设有托辊,移梁装置与夹紧装置的工作面平行,所述夹紧装置的内侧板与外侧板设有与 顶梁下部结构相对应的缺口,其中内侧板上有外翻的卡口,外侧板上部设有内翻的卡口 ;夹 紧状态时,外侧板与壳体为面接触。 上述的排梁移梁器,壳体上、夹紧装置的下方设有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设有的与排梁配合的缺口可以更好的卡紧排梁底部两侧,不会卡紧不牢从而发 生两者脱离的现象。 2、外侧板内表面与壳体的外表面为面接触,外侧板不会因受力发生转动,使用安
全可靠。 3、设有的肋板可加强壳体的强度,不易产生变形的现象。 4、托辊通过滚轴安装在壳体上,拆装、维护方便快捷。
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下述未述及的相关技术内容均可采用或借鉴现有技术。 如图1-3所示一种排梁移梁器,包括壳体l,壳体1的一侧上端设有夹紧装置2, 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两个侧板,其中内侧板21固定在壳体1上,外侧板22活动连接在壳体 1上,所述的活动连接形式为壳体1上设有一卡紧开口 3,与卡紧缺口配合设有斜铁4,斜铁 4经链条连接在壳体1下方的肋板5上,外侧板22通过斜铁4固定。 壳体1另一侧下方设有移梁装置6,所述的移梁装置6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滚轴 61,滚轴6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移梁器的内侧、另一端通过开口销固定,滚轴61外套设有托 辊62。 移梁装置6与夹紧装置2的工作面平行,所述夹紧装置2的内侧板21与外侧板22 设有与顶梁下部结构相对应的缺口 ,其中内侧板21上有外翻的卡口 ,外侧板22上部设有内 翻的卡口 ;夹紧状态时,外侧板22与壳体1为面接触。 使用本排梁移梁器移动左侧金属排梁7时,首先将壳体1上部夹紧装置2的内侧 板21卡到右侧金属排梁8的下部,然后将外侧板22卡到金属排梁下部另一侧,并将斜铁4 穿入壳体l的卡紧缺口上,排梁移梁器即固定于右侧排梁上。 一般两个排梁移梁器为一组 使用,重复以上步骤安装另一个。 安装完成后,将支撑左侧排梁的单体液压支柱卸载降柱,左侧排梁即落到安装好 的排梁移梁器托辊62上。工人将单体液压支柱移到适当位置,并推动已落到托辊上的左侧 金属排梁7到相应位置,升柱使单体液压支柱撑住左侧金属排梁7,即完成左侧金属排梁7 的移动。 将斜铁4敲下,然后向右拿下外侧板22,向左挪动排梁移梁器即可将排梁移梁器 从右侧金属排梁8上取下。 移动右侧金属顶梁8时,将排梁移梁器水平翻转180度,固定到左侧金属排梁7 上,然后用与移动左侧排梁相同的方法即可实现右侧金属排梁8的移动。交替使用,即可实 现整个工作面金属排梁的移动。
权利要求一种排梁移梁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上端设有夹紧装置,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两个侧板,其中内侧板固定在壳体上,外侧板活动连接在壳体上,所述的活动连接形式为壳体上设有一卡紧开口,与卡紧缺口配合设有斜铁,斜铁经链条连接在壳体上,外侧板通过斜铁固定;壳体另一侧下方设有移梁装置,所述的移梁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滚轴,滚轴外套设有托辊,移梁装置与夹紧装置的工作面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的内侧板与外侧板设有与顶梁下部结构相对应的缺口,其中内侧板上有外翻的卡口,外侧板上部设有内翻的卡口;夹紧状态时,外侧板与壳体为面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梁移梁器,其特征在于壳体上、夹紧装置的下方设有肋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梁移梁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上端设有夹紧装置,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两个侧板——内侧板与外侧板,壳体另一侧下方设有移梁装置,移梁装置与夹紧装置的工作面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的内侧板与外侧板设有与顶梁下部结构相对应的缺口,其中内侧板上有外翻的卡口,外侧板上部设有内翻的卡口;夹紧状态时,外侧板与壳体为面接触。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卡紧牢固、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等优点。
文档编号E21D23/06GK201474717SQ200920225590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任志奎, 汤京明, 赵鹏 申请人:山东新煤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