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630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钻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掘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矿、矿山及工程隧道开采过程中,岩石平巷的掘进占有很大的比重,其 掘进方法以钻爆法为主。在大断面岩巷施工时,有着凿岩台车与侧卸式装岩机这套高效的 组合;然而在相对较小的断面巷道中,却一直没有合适的炮掘机械设备。现小断面岩巷的掘 进主要采用耙斗式、蟹爪式、或挖斗式装岩机进行装运作业,配备手持式风钻打孔,其效率 低,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了巷道的掘进速度。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能适用于小断面巷道 并集钻孔、装运等功能于一体的钻装机,以提高巷道掘进速度。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钻装机的扒装机部作业时的结构 示意图;图2为图1中钻装机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钻装机的钻机部作业时的结 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钻装机包括扒装机部2'、钻机部3'和机架1',扒装机部2'铰接于 机架1'的前上端部,同时机架1'的前下端部铰接有铲板部4',机架的两侧设有履带行 走部5';请同时参考图1和图3,机架1'上设有导轨6',导轨6'上设有回转柱7',钻 机部3'便与该回转柱7'铰接,并且钻机部3'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于扒装机部2'的 左右两侧。如图3所示,钻机部3'作业时,扒装机部2'收缩于铲板部4'的上方,扒装机部 2'左右两侧的钻机部2'沿着导轨6'推进至设备前端进行打孔作业;如图1和图2所示, 扒装机部2'作业时,扒装机部2'左右两侧的钻机部3'沿着导轨6'退回至大体机架1' 中部的左右两侧,扒装机部2'在相关油缸的作用下,将物料扒至铲板部4'中。上文所述钻装机虽然钻孔、装运于一体,能够显著提高巷道掘进速度,但是存在以 下缺陷第一,在两个钻机部3'工作时,扒装机部2'收缩于机架1'的前端部,并仍然位 于两个钻机部3'的中间,因而易于与钻机部3'发生干涉;尤其是在钻机部3'钻高度较 低的孔时,更易于与扒装机部2'发生干涉,从而显著降低了工作的可靠性。第二,该钻装机设有两个钻机部3',且该两个钻机部3'分别位于扒装机部2' 的左右两侧,因而导致该钻装机的整体尺寸较大,占据很大空间,因而并不适用于在小断面 巷道中应用。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的钻装机进行改进,从而防止钻机部和扒装机部发生干涉, 并且使得钻装机整体结构小型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钻装机,该种钻装机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 防止钻机部和扒装机部发生干涉,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钻装机整体结构小型化,从而适用于小断面巷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钻装机,包括机架、扒装机部和钻机部,且 所述机架支撑所述扒装机部和所述钻机部;所述机架进一步连接有可绕其自身回转中心发 生双向旋转的回转台,所述扒装机部和所述钻机部均与所述回转台铰接;所述扒装机部和 所述钻机部二者中,一者铰接于所述回转台与所述钻装机工作位置相对应的前端部,另一 者铰接于所述回转台的侧端部。优选地,所述扒装机部铰接于所述回转台与所述钻装机工作位置相对应的前端 部,所述钻机部铰接于所述回转台的侧端部。优选地,所述回转台的侧端部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配合有第一滑台,所 述钻机部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台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上进一步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台连接的推进装置,且所述推 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滑台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往复移动。优选地,所述推进装置为直线油缸,所述直线油缸一端与第一滑台连接,另一端与 所述第一导轨连接。优选地,所述回转台的前端部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配合有第二滑台,所 述扒装机部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台上。优选地,所述钻装机进一步包括驱动所述回转台发生旋转的驱动装置。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设于所述回转台上的齿轮齿条摆动油缸。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提供的钻装机的机架进一步连接有可绕其自身回 转中心发生双向旋转的回转台,所述扒装机部和所述钻机部均与所述回转台铰接;所述扒 装机部和所述钻机部二者中,一者铰接于所述回转台与所述钻装机工作位置相对应的前端 部,另一者铰接于所述回转台的侧端部。比如,所述扒装机部可以铰接于所述回转台与所述 钻装机工作位置相对应的前端部,所述钻机部可以铰接于所述回转台的侧端部。当钻机部进行作业时,旋转回转台,使得位于回转台侧端部的钻机部旋转至工作 位置,该工作位置为钻装机前端部的大体中间的位置;同时,回转台的前端部旋转至钻装机 的侧面,因而扒装机随之旋转至钻装机的侧面。当扒装机部进行作业时,反方向旋转回转 台,使得位于回转台前端部的扒装机部转回至所述工作位置,同时位于回转台侧端部的钻 机部转回至钻装机的侧面。显然,在上述两个工作过程中,钻机部和扒装机部,一个位于钻 装机的前端部的工作位置,一个位于钻装机的侧面,显然难于发生干涉,因而显著提高了工 作的可靠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扒装机部和钻机部的数量可以均为一个,并且轮换在钻装机前 端部的工作位置工作,同时另一个位于钻装机的侧面,显然该种结构设计相对于前文现有 技术中的钻装机结构,能够减少钻装机的宽度尺寸,从而使得钻装机结构小型化,易于在小 断面巷道中应用。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钻装机一方面能够防止钻机部和扒装机部发生干涉,从 而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钻装机整体结构小型化,从而适用于小断面巷道。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钻装机的扒装机部作业时的结构示意4
图2为图1中钻装机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钻装机的钻机部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钻装机的扒装机部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钻装机的钻机部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钻装机行进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钻装机的回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为1'机架;2'扒装机部;3'钻机部;4'铲板部;5'履带行走部;6'导轨;7'回 转柱。图4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为1机架;2扒装机部;3钻机部;4回转台;41前端部;42侧端部;43第一导轨;44滑台;5齿轮齿条摆动油缸;6履带行走部;7集料斗;8运输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钻装机,该种钻装机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防止钻机部 和扒装机部发生干涉,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钻装机整体结构小型化,从而适用于小断面巷道。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4、图5和图6,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钻装机的扒装机部作业时的 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钻装机的钻机部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 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钻装机行进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钻装机包括钻机部3、扒装机部2和机架1,机架 1的两侧设有履带行走部6,机架1的前端设有集料斗7,并且该集料斗7与位于两个履带之 间的输送机8连通。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机架1进一步连接有可绕其自身回 转中心发生双向旋转(即可以顺时针旋转,亦可以逆时针旋转)的回转台4,扒装机部2和 钻机部3均与回转台4铰接;扒装机部2和钻机部3 二者中,一者铰接于回转台4与所述钻 装机工作位置相对应的前端部41 (示于图7中),另一者铰接于回转台4的侧端部42 (示于 图7中)。比如,扒装机部2可以铰接于回转台4与所述钻装机工作位置相对应的前端部 41,钻机部3可以铰接于回转台4的侧端部42。如图5所示,钻机部3进行作业时,旋转回转台4,使得位于回转台4的侧端部42 的钻机部3旋转至工作位置,该工作位置为钻装机前端部的大体中间的位置;同时,回转台 4的前端部41旋转至钻装机的侧面,因而扒装机部2随之旋转至钻装机的侧面。如图4所 示,当扒装机部2进行作业时,反方向旋转回转台4,使得位于回转台4的前端部41的扒装 机部2转回至所述工作位置,同时位于回转台4的侧端部42的钻机部3转回至钻装机的侧 面。显然,在上述两个工作过程中,钻机部3和扒装机部2,一个位于钻装机的前部的所述工 作位置,一个位于钻装机的侧面,显然难于发生干涉,因而显著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此外,在本发明中,扒装机部2和钻机部3的数量可以均为一个,并且轮换在钻装机前部的所述工作位置进行作业,同时另一个位于钻装机的侧面,显然该种结构设计相对 于前文现有技术中的钻装机结构,能够减少钻装机的宽度尺寸,从而使得钻装机结构小型 化,易于在小断面巷道中应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核心在于钻机部3和扒装机部2同时铰接于同一个回转 台4上,并且该回转台4能够发生双向旋转,因而钻机部3和扒装机部2可以轮换旋转至所 述工作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钻机部和扒装机部无论何时均位于钻装机前部的结构,因 而能够防止钻机部3和扒装机部2发生干涉,特别是在钻一些高度较低的孔时,防干涉效果 更为显著。此外,如图6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钻装机的行进由履带行走部6负责,动力由液 压马达提供;前进或后退时,扒装机部2处于所述工作位置,并且收缩于钻装机前部,钻机 部2位于钻装机的侧面。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钻装机的回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如图7所示,回转台4的 侧端部42可以设有第一导轨43,第一导轨43上配合有第一滑台44,钻机部3铰接于第一 滑台44上。通过该滑台与导轨的结构设计,钻机部3可以在第一导轨43上滑动,因而如图4 所示,当扒装机部2进行作业时,钻机部3可以沿着第一导轨43后退,从而一方面能够进一 步避免钻机部3与扒装机部2发生干涉,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钻机部3与前方的巷道断面 发生碰撞。进一步地,第一导轨43上可以进一步设有与第一滑台44连接的推进装置,且所述 推进装置驱动第一滑台44在第一导轨43上往复移动。具体地,所述推进装置为直线油缸, 所述直线油缸一端与第一滑台4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轨43连接。当然,该推进装置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比如螺旋式推进装置或者链式推进装置。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回转台4的前端部41可以设有第二导 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导轨上配合有第二滑台(图中未示出),扒装机部2铰接于所 述第二滑台上。如图5所示,当钻机部3进行作业时,扒装机部2可以沿着该第二导轨进一 步后退,从而进一步避免钻机部3与扒装机部2发生干涉。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比如,所述钻装机进一步 包括驱动回转台4发生旋转的驱动装置,请参考图7,所述驱动装置为设于回转台4上的齿 轮齿条摆动油缸5,在齿轮齿条摆动油缸5的驱动下,回转台4发生旋转。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钻装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 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 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 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钻装机,包括机架(1)、扒装机部(2)和钻机部(3),且所述机架(1)支撑所述扒装机部(2)和所述钻机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进一步连接有可绕其自身回转中心发生双向旋转的回转台(4),所述扒装机部(2)和所述钻机部(3)均与所述回转台(4)铰接;所述扒装机部(2)和所述钻机部(3)二者中,一者铰接于所述回转台(4)与所述钻装机工作位置相对应的前端部(41),另一者铰接于所述回转台(4)的侧端部(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扒装机部(2)铰接于所述回转台(4) 与所述钻装机工作位置相对应的前端部(41),所述钻机部(3)铰接于所述回转台(4)的侧 端部(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台(4)的侧端部(42)设有第一 导轨(43),所述第一导轨(43)上配合有第一滑台(44),所述钻机部(3)铰接于所述第一滑 台(44)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43)上进一步设有与所述 第一滑台(44)连接的推进装置,且所述推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滑台(44)在所述第一导轨 (43)上往复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为直线油缸,所述直线油缸 一端与第一滑台(4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43)连接。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钻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台(4)的前端部(41) 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配合有第二滑台,所述扒装机部(2)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台 上。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钻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装机进一步包括驱动所 述回转台(4)发生旋转的驱动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设于所述回转台(4)上的 齿轮齿条摆动油缸(5)。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装机,包括机架(1)、扒装机部(2)和钻机部(3),且所述机架(1)支撑所述扒装机部(2)和所述钻机部(3);所述机架(1)进一步连接有可绕其自身回转中心发生双向旋转的回转台(4),所述扒装机部(2)和所述钻机部(3)均与所述回转台(4)铰接;所述扒装机部(2)和所述钻机部(3)二者中,一者铰接于所述回转台(4)与所述钻装机工作位置相对应的前端部(41),另一者铰接于所述回转台(4)的侧端部(42)。该种钻装机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防止钻机部(3)和扒装机部(2)发生干涉,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钻装机整体结构小型化,从而适用于小断面巷道。
文档编号E21C25/00GK101915095SQ20101025933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9日
发明者刘峰, 张勇, 程淑娟, 贺志超, 邹海波 申请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