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立井液压抓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375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立井液压抓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大型立井液压抓斗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立井开采中用于大型液压抓岩机上的抓持装置,具体 的涉及一种大型立井液压抓斗。
背景技术
[0002]在矿山竖井开凿过程中,对井下爆破后形成的松散岩石的清理,一般是利用具 有回转功能的井下抓岩机,抓斗将松散岩石抓起投入吊桶后运到地面,以实现装岩机械 化,提高生产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然而由于大多抓岩机上的抓斗一般为气动驱 动,作业时噪音大,压缩空气长距离传递能量消耗大,致使工作效率低。为了改善这种 状况,在有些立井的开采中,已有尝试使用液压抓斗的情况,例如由中煤第五建设公司 第三工程处发明了一种申请号200910130843.2,名称为液压抓斗,但由于结构设计中, 将液压油管直接接到抓斗油缸进出油口的位置,液压抓斗在作业过程中,输油管很容易 被夹住、缠绕、拉断,影响生产;再有就是抓斗的抓瓣内弧面结构设计的不够合理,在 抓岩时会造成抓瓣前端与井壁间的抓岩死角,如图1所示,由于井筒直径范围在为8米至 10米间,死角残留的岩石造成人工清矸工作量很大。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现有液压抓斗作业中输油管易被夹住、缠绕、拉断及抓瓣前端与井壁 间形成抓岩死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立井液压抓斗。该抓斗是在现有液压 抓斗的基础上,对液压抓斗上的输油管接头位置及抓瓣前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抓斗作 业中完全可以避免输油管被夹住、缠绕、拉断现象的发生;消除抓瓣前端与井壁间的死 角,使得井壁清理彻底。[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立井液压抓斗,包括油缸及抓瓣,其中在 所述油缸的原进出油口上固定带有油管接头的输油管短接;所述抓瓣的内弧面曲线为若 干段圆弧与直线段的组合,而内弧面前端的直线段L延长至使抓瓣齿端与井壁接触。[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抓斗的油缸原进出油口上固定带有油管接 头的输油管短接,新的进出油口接头的位置至悬吊装置上端,完全避免了油管拉断的问 题;所述抓瓣前端的直线段L适当延长,增加油缸的行程时,抓瓣外翻角度加大,使抓 瓣齿端与井壁接触,消除了抓岩死角,不仅可以彻底清理井壁,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同时也加大了抓斗容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抓斗结构示意图;[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08]图中1-悬吊装置,2-钟罩,3-油管接头,4-悬吊板,5-销轴,6_油缸,7_销 轴,8-销轴,9-耳盘,10-销轴,11-拉杆,12-销轴,13-抓瓣,14-井壁,15-死角,16-原进出油口,17-输油管短接。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0010]由图1及图2所示,该大型立井液压抓斗包括悬吊装置1、悬吊板4、钟罩2、油 缸6、耳盘9及抓瓣13,其中悬吊装置1的下端穿过悬吊板4并通过销轴5铰接油缸6, 油缸6的下端穿过钟罩2的下端圆盘并通过销轴8铰接耳盘9,耳盘9的周边通过若干销 轴10,与抓瓣13的上端铰接;而抓瓣13为弯臂形结构,在每个弯臂形抓瓣13的弯折处 通过销轴12铰接拉杆11,拉杆11的上端通过销轴7铰接在钟罩2的下端圆盘上,而钟 罩2的上端固定在工字型结构的悬吊板4上。其改进处之一,是在所述油缸6的原进出 油口 16上固定带有油管接头3的输油管短接17,使油管接头3的位置位于悬吊装置1的 上端,当抓斗随悬臂转动时,可以完全避免输油管被夹住、缠绕、拉断等现象产生,从 而保证液压抓岩机的正产作业;其改进处之二,所述抓瓣13的内弧面曲线为若干段圆弧 与直线段的组合,而适当的延长内弧面前端的直线段L,当增加油缸6的向下行程时,抓 瓣13的外翻角度加大,至使抓瓣13的齿端与井壁14接触,从而消除抓瓣13的外弧面与 井壁14间的抓岩死角15,如图1及图2所示,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清理井壁14,减轻工人 的劳动强度,同时可使抓斗容量增加至1.0m3,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1. 一种大型立井液压抓斗,包括油缸(6)及抓瓣(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 缸(6)的原进出油口(16)上固定带有油管接头(3)的输油管短接(17);所述抓 瓣(13)的内弧面曲线为若干段圆弧与直线段的组合,而内弧面前端的直线段L延长至 使抓瓣齿端与井壁(14)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立井开采中用于大型液压抓岩机上的大型立井液压抓斗。主要解决现有液压抓斗作业中输油管易被夹住、缠绕、拉断及抓瓣前端与井壁间形成抓岩死角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缸(6)的原进出油口(16)上固定带有油管接头(3)的输油管短接(17);所述抓瓣(13)的内弧面曲线为若干段圆弧与直线段的组合,而内弧面前端的直线段L延长至使抓瓣齿端与井壁(14)接触。该抓斗可完全避免输油管被夹住、缠绕及拉断的问题;抓瓣齿端可与井壁接触,消除抓岩死角,可以彻底清理井壁,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加大了抓斗容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E21D1/04GK201809052SQ20102053004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王婧娟, 王子雷, 贺超, 赵宏伟, 邓昀, 邱天德, 韩光利, 黄亮高 申请人: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