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适用于水闸、泵站、船闸等水利水运工程。
背景技术:
水间、泵站、船间等工程,地基土体在渗流作用下易发生渗透变形,渗透变形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不可预见,而一经发现,又难以补救。因此抗渗设计是水利水运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渗流计算成果不满足规范的要求的工程,在工程主体结构下,如闸室、泵房、上下闸首的底板下采用防渗帷幕,增加防渗长度,是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常见的防渗帷幕形式有钢筋混凝土板桩、钢板桩、水泥土搅拌桩等。以上几种形式的防渗帷幕,增加垂直渗径,防渗效果较好,但通常情况下防渗帷幕只采用一种桩型,其中钢筋混凝土板桩是最为常见的形式,造价不高,工作可靠性高。工程主体结构下钢筋混凝土板桩防渗帷幕,常常遇到与闸(泵)下配合的问题,否则渗流将侧向绕流至底板下,加大渗透压力,影响闸室(泵房)稳定。因为闸(泵)下翼墙、 导流墩等基础往往采用造价低的水泥土搅拌桩,该水泥土搅拌桩与主题结构下的钢筋混凝土板桩防渗帷幕之间存在防渗薄弱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包括垂直于水流方向的钢筋混凝土板桩和顺着水流方向的水泥搅拌桩,所述钢筋混凝土板桩和水泥搅拌桩围成封闭的一圈。优选地,所述水泥搅拌桩为联排结构。优选地,所述水泥搅拌桩桩帽与工程主体结构交接处设有缝,所述缝内设有膨胀止水条。本实用新型的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经济、方便、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渗帷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包括垂直于水流方向(图中A向所示为水流方向的钢筋混凝土板桩21,22和顺着水流方向的水泥搅拌桩31,32,钢筋混凝土板桩21,22和水泥搅拌桩31,32围成封闭的一圈,围在工程主体结构其他桩基1的周围,水泥搅拌桩31,32为联排结构。其中,水泥搅拌桩31,32桩帽与工程主体结构交接处设有缝,缝内设有膨胀止水条。如图1所示,因通常上下游水头差引起的地基土渗透是主要的渗透变形,因此垂直水流方向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桩21、22,防渗效果好,工作可靠,在铺盖和止水断裂的极端情况下,仍能保障抗渗安全,而在工程主体结构两侧的翼墙、导流墩等其他桩基41、42下的防渗帷幕通常采用造价较低的水泥土搅拌桩51、52,主体结构的顺水流亦使用水泥土搅拌桩31、32,与工程主体结构两侧的翼墙、导流墩等其他桩基41、42 (如方桩或PHC桩)下的水泥土搅拌桩51、52分别顺接。施工中为保证联排水泥搅拌桩51、52不被破坏,在水泥搅拌桩51、52附近,施工次序为先施打导流墩等其他桩基41、42,再施工联排防渗水泥搅拌桩 51、52,为保证防渗效果,图示双排搅拌桩51、52重叠部分的宽度不得小于150mm,在钢筋混凝土板桩21、22和联排水泥搅拌桩31、32、51、52接头处,需先行施工联排水泥搅拌桩31、 32、51、52,并在联排水泥搅拌桩31、32、51、52初凝前(常温下3小时)施打钢筋混凝土板桩21、22,以保证联排水泥土搅拌桩31、32、51、52和钢筋混凝土板桩21、22相结合的严密性。本实用新型的设于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水泥土搅拌桩和钢筋混凝土板桩相结合的防渗帷幕,经济、方便、安全、可靠,并且正确的施工方法、准确的施工时机可保证水泥土搅拌桩和钢筋混凝土板桩的严密结合,从而解决以往水间、泵站、船间等工程中主体结构下钢筋混凝土板桩防渗帷幕与翼墙、导流墩下水泥土搅拌桩之间存在防渗薄弱段的问题。以上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任何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非实质性修改,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其特征是包括垂直于水流方向的钢筋混凝土板桩(21,2 和顺着水流方向的水泥搅拌桩(31,32),所述钢筋混凝土板桩(21,2 和水泥搅拌桩(31,32)围成封闭的一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其特征是所述水泥搅拌桩(31,32)为联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其特征是所述水泥搅拌桩(31,3 桩帽与工程主体结构交接处设有缝,所述缝内设有膨胀止水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于工程主体结构下的防渗帷幕,包括垂直于水流方向的钢筋混凝土板桩和顺着水流方向的水泥搅拌桩,所述钢筋混凝土板桩和水泥搅拌桩围成封闭的一圈。该防渗帷幕经济、方便、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E02D19/18GK202202334SQ201120273400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盛晖, 陆惠萍 申请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