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检视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764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检视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视井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管路中包括高压电缆、电话线缆、光缆以及燃气管、油管、水管等各种线路,这样的管路都需要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地下检视观察井,供正常的监视和维修;检视井都存在淤积水的问题,而通信、光缆的线路对淤水较为敏感,清除检视井内淤积水已成为工作量大、费用高的棘手问题。现有的方法就是堵、抽,也就是不让管道中的积水进入检视井。由于检视井的技术要求是干燥的环境,即使堵注了管道中的积水,也堵不住雨水,还是会对地下线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检视井下由于通风效果不是很好,时间长后难免空气浑浊, 细菌滋生,当维修检视人员下井的时候,不利于其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排除井内积水和能杀菌的新型检视井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检视井结构,包括检视井、井盖,所述检视井底部设有上端与检视井井底平齐,下端延伸至地下水水层的井管,井管内的上部可拆卸连接一过滤盒,所述过滤盒内置有过滤物层且底部开有漏水口,所述井管的侧壁上还设有数个通孔,所述井盖的下表面设有由市电供电的紫外灯管。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物层为陶粒滤料层。作为优选,所述井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一表面涂覆有光触媒的框架体且框架体位于紫外灯管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检视井底钻孔埋管,使用任一种钻井机钻一眼小口径井,至地下水的水面,即可将其光缆等管道中淤积的水渗透到地下水平线,随地下水而扩散,可随时有水随时排放,排水效果彻底;一般的地下水位距地面只有二、 三米,虽然少数也有深二、三十米的,但其钻井费用不高,一次性投资不大;即使不钻到地下水层,井管侧壁的通孔也可以较快的将水渗入土壤层中;井盖下表面上设置的紫外灯管,或是紫外灯管与涂覆有光触媒的框架体配合作用,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杀菌作用,可以间隙性的给紫外灯管通电进行杀菌,或者在需要检视之前进行杀菌,都能够保证在下井的时候对检视或维修人员的身体伤害减小到最小。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I、图2,一种新型检视井结构,包括检视井6、井盖7,所述检视井6底部设有上端与检视井6井底平齐,下端延伸至地下水水层的井管1,井管I内的上部可拆卸连接一过滤盒3,所述井管I采用塑料、不锈钢等材料,直径在50mm-150mm之间,井管I的上端设有外凸的环边,在井管I的上端由井管I的环边支撑再内置过滤盒3,方便拆卸,所述过滤盒3内置有过滤物层5且底部开有漏水口 4,所述井管I的侧壁上还设有数个通孔2,井盖7的下表面设有由市电供电的紫外灯管8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物层5为陶粒滤料层;所述井盖7的下表面还固定连接一表面涂覆有光触媒的框架体9且框架体9位于紫外灯管8 的下方,光触媒中的触媒优选为二氧化钛。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检视井结构,包括检视井(6)、井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检视井(6)底部设有上端与检视井(6)井底平齐,下端延伸至地下水水层的井管(I ),井管(I)内的上部可拆卸连接一过滤盒(3),所述过滤盒(3)内置有过滤物层(5)且底部开有漏水口(4),所述井管(I)的侧壁上还设有数个通孔(2 ),所述井盖(7 )的下表面设有由市电供电的紫外灯管(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检视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物层(5)为陶粒滤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检视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一表面涂覆有光触媒的框架体(9)且框架体(9)位于紫外灯管(8)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检视井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可排除井内积水和能杀菌的新型检视井结构。包括检视井、井盖,所述检视井底部设有上端与检视井井底平齐,下端延伸至地下水水层的井管,井管内的上部可拆卸连接一过滤盒,所述过滤盒内置有过滤物层且底部开有漏水口,所述井管的侧壁上还设有数个通孔,所述井盖的下表面设有由市电供电的紫外灯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视井底钻孔埋管,管道通至地下水,可将管道中淤积的水渗透到地下水,随地下水而扩散,可随时有水随时排放,排水彻底;即使不钻到地下水层,井管侧壁的通孔也可以较快的将水渗入土壤层中,紫外灯管或是紫外灯管与涂覆有光触媒的框架体的配合方便在检视前对井内环境进行杀菌。
文档编号E02D29/12GK202298654SQ2011203214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罗德荣 申请人:罗德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