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764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掘进系统的排渣方法一般都是让石渣自然落入传输皮带上,但是隧道掘进系统的掘进方式是以极限压力进行的,导致石渣落体运动不定,很多石渣会落在皮带外, 这样就需要人工进行处理,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石渣的大小不一,过大的石渣会对皮带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 以解决在掘进工程中出现的石渣飞溅问题,确保石渣跌落在传输皮带上,避免不必要的人工疏渣工作,而且能保护皮带不被过大的石渣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它包括刀架,位于刀架外柱面上的冲渣排孔,通过水管与刀架相连的泵,位于刀架下方的传输皮带。冲渣排孔呈螺旋排列,且螺旋方向与刀架工作时的旋转方向相反。刀架与泵之间的水管上设置有调压阀。传输皮带为V型皮带,传输皮带上设有渗水孔,传输皮带下设置有储水槽,储水槽通过水管与泵相连,储水槽与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水过滤阀。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用水将石渣从工作面冲落到传输皮带上,避免了石渣飞溅到传输带外的情况发生,保护了传输皮带不被过大的石渣砸坏, 减少了额外的人工清理工作,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大大节约水资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输皮带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刀架,2-冲渣排孔,3-调压阀,4-泵,5-传输皮带,6-储水槽,7_进水过滤阀,8-水管,9-工作面,10-渗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它包括刀架1,位于刀架1外柱面上的冲渣排孔 2,通过水管8与刀架1相连的泵4,位于刀架1下方的传输皮带5。[001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冲渣排孔2呈螺旋排列,且螺旋方向与刀架1工作时的旋转方向相反。刀架1与泵4之间的水管8上设置有调压阀3。传输皮带5为V型皮带,传输皮带5上设有渗水孔10,传输皮带5下设置有储水槽6,储水槽通6通过水管8与泵4相连,储水槽6与水管8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水过滤阀7。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泵4将水传输至调节阀3调压后输入到刀架1内部,水再从冲渣排孔2冲出,将切割下来的石渣从工作面9冲出,水和石渣就落在传输皮带5上,传输皮带5将石渣传输出去,而水从传输皮带5上的渗水孔10处渗出落在下面的储水槽6上,再经过进水过滤阀7 由泵4抽回,形成一个循环回路。
权利要求1.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刀架(1),位于刀架(1)外柱面上的冲渣排孔(2),通过水管(8)与刀架(1)相连的泵(4),位于刀架(1)下方的传输皮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冲渣排孔(2)呈螺旋排列,且螺旋方向与刀架(1)工作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刀架(1)与泵(4)之间的水管(8 )上设置有调压阀(3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皮带(5)为V型皮市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皮带(5)上设有渗水孔(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皮带(5)下设置有储水槽(6 ),所述储水槽(6 )通过水管(8 )与泵(4 )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水槽(6)与水管(8)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水过滤阀(7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掘进用排渣装置,它包括刀架(1),位于刀架(1)外柱面上的冲渣排孔,通过水管(8)与刀架(1)相连的泵(4),位于刀架(1)下方的传输皮带(5)。冲渣排孔呈螺旋排列,且螺旋方向与刀架(1)工作时的旋转方向相反。传输皮带(5)为V型皮带,传输皮带(5)上设有渗水孔,传输皮带(5)下设置有储水槽(6),储水槽通(6)通过水管(8)与泵(4)相连,储水槽(6)与水管(8)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水过滤阀(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避免了在掘进工程中出现的石渣飞溅问题,确保石渣跌落在传输皮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工疏渣工作,而且能保护皮带不被过大的石渣损坏,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文档编号E21D9/12GK202202871SQ20112032155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刘勇谋, 李志伟 申请人:刘勇谋, 李志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