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独立通风降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281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下独立通风降温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通风及空气调节领域,是利用保温隔热材料与通风管路对地下高温矿井局部地点个别人员提供新鲜风流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大,矿井高温热害现象日益突出。井下温度较高的地点一般出现在采掘工作面回风流,大型机电硐室内。矿井制冷降温空调系统能够较好的解决采掘工作面的高温热害问题。但是,井下采掘工作面回风流内人员少、风流温度高、湿度大,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如果对回风区域进行专门的降温设计,则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合理性太差。目前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增大通风量缓解回风区域的热害程度。但在热害较严重的情况下,通风降温的效果十分有限。如果盲目地采用增加通风量的方法来降温,不但不能取 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浪费。因此,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回风区域的热害问题难以解决,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为了弥补现有矿井制冷降温系统在局部高温点热害治理方面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井独立通风降温室。该装置利用保温隔热材料与通风管路对井下高温矿井局部地点个别人员提供新鲜风流,创造出适宜井下人员工作的局部作业环境。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亭式结构,与外界环境空气隔绝;完整的通风循环系统,降温室由支撑结构与隔热材料建造,缝隙进行密封,一侧设推拉门供工作人员进出;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隔绝,空气由通风系统供给,室内安设空气扩散装置,接供气管路;顶部安设通风窗,通风管路为室内提供空气,空气经扩散装置进入室内,室内环境温度降低;室内压力大于外部空气压力,室温升高后,热空气上升,热空气经通风窗进入室外。在矿井热害严重的回风流内利用支撑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建造类似于地面的报刊亭、治安亭结构,为立体形状,安设供人员出入的门、排风口和观察窗,内部靠近结构壁处安设风流扩散装置。引入矿井风筒内或压风管内的空气,利用风流扩散装置将风流送入降温室内部。降温室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隔绝外部热空气,新鲜空气温度升高后经顶部排风口排入回风流内,进入矿井回风系统,降温室内保持较适宜的空气干湿度,创造出适合井下人员工作的气候环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保护井下特定人员不受高温的危害。

图I是井下独立通风降温室的俯视图。图2是井下独立通风降温室正面视图。[0010]图3是井下独立通风降温室侧面视图。图4是井下独立通风降温室顶面视图。在图中,I.风流扩散管,2.聚氨酯或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材料,3.三通管,4.输风管路,5.白铁皮或铝合金支撑材料,6.推拉门,7.工作控制台,8.巷道,9.玻璃窗,10.排风
n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在井下热害现象较严重的回风流内利用白铁皮或铝合金支撑材料(5 )和聚氨酯或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材料(2)建造类似于地面的报刊亭、治安亭围护结构,为立体形状。一侧安设供人员出入的推拉门(6),正面和侧面安设玻璃窗(9),内部靠结构壁处安设风流扩散 管(I)。推拉门(6)、排风口(10)以及玻璃窗(9)采用嵌入的方式安设在结构壁上,风流扩散管(I)则采用托挂或焊接的方式安设在结构壁上。整个装置放置在回风巷道一侧。矿井供风系统提供的新鲜风流通过三通管(3)进入风流扩散管(I)扩散到降温室内部,热空气经排风口(10)排出,形成独立通风系统。降温室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隔绝外部热环境,内部有新鲜风流供应,相互作用结合,最终保持室内适宜的环境温度,创造出适合井下人员工作的降温室微气候环境。工作人员可以由推拉门(6)进出,在工作控制台(7)处通过玻璃窗
(9)对外部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进行监控。
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独立通风降温室,其特征在于亭式结构,与外界环境空气隔绝;完整的通风循环系统,降温室由支撑结构与隔热材料建造,缝隙进行密封,一侧设推拉门供工作人员进出;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隔绝,空气由通风系统供给,室内安设空气扩散装置,接供气管路;顶部安设通风窗,通风管路为室内提供空气,空气经扩散装置进入室内,室内环境温度降低;室内压力大于外部空气压力,室温升高后,热空气上升,热空气经通风窗进入室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独立通风降温室,涉及井下矿井通风及空气调节领域。亭式结构,与外界环境空气隔绝;完整的通风循环系统,降温室由支撑结构与隔热材料建造,缝隙进行密封,一侧设推拉门供工作人员进出;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隔绝,空气由通风系统供给,室内安设空气扩散装置,接供气管路;顶部安设通风窗,通风管路为室内提供空气,空气经扩散装置进入室内,室内环境温度降低;室内压力大于外部空气压力,室温升高后,热空气上升,热空气经通风窗进入室外。降温室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隔绝外部热环境,内部有新鲜风流供应,相互作用结合,最终保持室内适宜的环境温度,创造出适合井下人员工作的降温室微气候环境。
文档编号E21F3/00GK202544897SQ20112043802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
发明者付会龙, 李士栋, 窦全安, 辛嵩 申请人: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