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异形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中的桩基基础工程技术,具体涉及预应力混凝土异形管桩。
背景技术: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以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房屋、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其主要作用是能够像钉子一样被机械打入地底比较坚硬的岩层上,能够更好的起到支撑房屋、桥梁等大型建筑物的重量。对于沿海地区\或黄泛平原来说,建造12层左右的小高层住宅,一般都采用刚性桩,而较经济合理的是半刚性桩土复合地基(节省地基造价),即将水泥与土通过机械搅拌呈胶泥状,然后将柱状或管状物插入其中,待其半凝固状态时,再将柱状或管状物拔出,再向孔内浇注混凝土,与其凝结为一体;或将柱状或管状混凝土构件(包括管桩,下同)插入其中,与其凝结为一体。先预制出孔然后向孔内浇注混凝土,较之后一种方式易造成塌孔、或形成颈缩影响地基质量,而采用后一种方式制备半刚性桩土复合地基造价较高。由于沿海地区或黄泛平原地质条件的特殊性,管桩的承载力或插入胶泥状水泥土中的混凝土构件是以摩擦力为主,管桩或“构件”与周围的土接触面积越大,则承载力越大。根据这一应用理论,在不增加、或减少混凝土用量的同时,增大半刚性桩土复合地基中插入构件的表面积,以获得较大承载力的地基,已成为沿海地区或黄泛平原的追求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异形混凝土管桩,管桩表面积大,承载力强,混凝土用量少,特别适合沿海地区半刚性桩土复合地基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包括与桩身同轴向设置的中心孔,特点是桩身上同轴向设
置有凹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一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包括与桩身同轴向设置的中心孔,设置于桩身两端的端头板,特点是位于端头板之间的桩身上同轴向设置有凹槽,桩头两端横断面的形状不变,使得端头承载力与原桩相同,方便桩的施工。本技术方案中的管桩,既可以用于半刚性桩土复合地基,也可以作为刚性桩直接打入土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桩身横断面可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从运输角度考虑,以矩形较好),凹槽的横断面呈半圆形、V形、U形,凹槽对称、或等分设置于桩身的周面。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桩身的周面开有凹槽,使得桩身的周长比未设凹槽的原桩长,因此增大了桩的表面积,亦即增大了桩的摩擦力,相应增大了桩的承载力,同时降低了砼用量。经对四周各设一个凹槽的方形桩与原方形桩的面积比较,设有凹槽的方形桩比原方形桩的面积增大25%以上,混凝土用量减少30%以上。[0010]二、在桩身的中心孔一侧同轴向设置有灌浆孔,当桩打入持力层时,可以采用高压注浆,加固桩端部的土体,进一步提高桩的承载力。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凹槽设置于端头板之间桩身上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A-A横断面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凹槽纵贯桩身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如图1、2所示,一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包括与桩身I同轴向设置的中心孔2,设置于桩身I两端的端头板3。仍如图1、2所示,位于端头板3之间的桩身I上同轴向设置有凹槽4。如图2所示,桩身横断面呈矩形,所述凹槽4的横断面呈半圆形,凹槽4对称设置于桩身I四周面。如图1、2所示,在桩身I的中心孔2 —侧同轴向设置有灌浆孔5。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一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包括与桩身I同轴向设置的中心孔2,在桩身I上同轴向设置有凹槽4,凹槽4对称设置于桩身I四周面。其余实施如实施例I。权利要求1.一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包括与桩身(I)同轴向设置的中心孔(2),其特征在于桩身(I)上同轴向设置有凹槽(4)。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干所述凹槽(4)的横断面呈半圆形、V形、U形,凹槽(4)对称、或等分设置于桩身(I)的周面。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在桩身(I)的中心孔(2)—侧同轴向设置有灌浆孔(5)。
4.一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包括与桩身(I)同轴向设置的中心孔(2),设置于桩身(I)两端的端头板(3),其特征在于位于端头板(3)之间的桩身(I)上同轴向设置有凹槽(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干所述凹槽(4)的横断面呈半圆形、V形、U形,凹槽(4)对称、或等分设置于桩身(I)的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在桩身(I)的中心孔(2)—侧同轴向设置有灌浆孔(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形混凝土管桩,包括与桩身同轴向设置的中心孔,设置于桩身两端的端头板,特点是位于端头板之间的桩身上同轴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断面呈半圆形、V形、U形,对称、或等分设置于桩身的周面。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用于半刚性桩土复合地基,也可以作为刚性桩直接打入土中,具有表面积大,承载力强,混凝土用量少的优点,特别适合沿海地区及黄泛平原地区的地质使用。
文档编号E02D5/30GK202416304SQ20112050712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徐苗苗 申请人:徐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