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包括传动箱和可移动支架。所述的传动箱由箱体、前弹簧、驱动板、驱动杆、后弹簧、制动板和按钮组成,其中,箱体为封闭式腔室结构,上设有按钮孔,驱动杆开口,连接驱动杆、驱动板和制动板的销孔和可使传动箱固定在可移动支架上的定位销孔和定位挂孔;所述的可移动支架由弧形支架、弧形定位槽、把手和车轮组成,其中,弧形支架的下部设有四个支架腿,位于后部的两个支架腿下端呈锥形,在弧形定位槽上还设有刻度表,方便调节传动箱的传送角度。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利用本发明向煤层钻孔内传送长距离瓦斯抽采管时,速度快、效率高,单人即可完成,具有省时、省力、省工等特点,在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技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尤其适用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技术中传送长距离的瓦斯抽采管。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目前治理矿井瓦斯的主要措施是以钻孔瓦斯抽采方式为主的瓦斯抽采措施。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瓦斯压力越来越大,煤层内抽采钻孔的长度也越来越长,但目前在实施钻孔瓦斯抽采技术中,需要人工向煤层钻孔内传送长距离瓦斯抽采管,难度大、耗人工、费时间,作业效率低下。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长距离瓦斯抽采管送装置是十分必要的,这对瓦斯抽采措施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3]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的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
[0004]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包括可移动支架、设在可移动支架内的传动箱;
[0005]所述的传动箱包括箱体、前弹簧、驱动板、驱动杆、后弹簧、制动板和按钮;所述的箱体为封闭式腔室结构,箱体内设有将其分为前后两个腔室的隔板,所述的驱动板设在箱体的前腔室内,驱动板的下部经销孔一铰接固定在箱体前腔室内的底板上,所述的驱动杆经销孔二铰接在箱体上,所述的制动板设在箱体的后腔室内,制动板的下部经销孔三铰接固定在箱体后腔室内的底板上;箱体的前后两端、驱动板、隔板和制动板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开有供瓦斯抽采管穿过的通孔,驱动板与箱体前部之间设有前弹簧,制动板与隔板之间设有后弹簧,箱体后端上部设有按钮孔,按钮孔内设有推动制动板的按钮,箱体的顶端设有驱动杆开口,所述的驱动杆穿过驱动杆开口经铆钉与驱动板相连接,箱体的上部设有定位挂孔,下部设有定位销孔;
[0006]所述的可移动支架包括弧形支架、弧形定位槽、定位螺栓、把手和车轮,所述的弧形支架的下部设有四个支架腿,后部两侧设有两个销孔,左右对称,与箱体上的定位销孔通过销钉连接,所述的弧形定位槽有两个,位于弧形支架前部的两侧,左右对称,所述的定位螺栓穿过弧形定位槽与箱体上的定位挂孔连接,所述的把手和车轮各有两个,把手对称位于弧形支架后部两个后支架腿上,车轮对称位于弧形支架前部的两个前支架腿的下端。
[0007]所述的弧形定位槽侧标有刻度;所述的可移动之架后部的两个后支架腿下端为锥形;所述的驱动杆为S型。
[0008]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解决目前煤矿瓦斯抽采技术中,人工向煤层钻孔内传送长距离瓦斯抽采管时难度大、耗人工、费时间的问题,利用传送装置向煤层钻孔内传送长距离瓦斯抽采管,其时间短、速度快,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作业时间;而且,在向钻孔内传送相同距离,完成相同工作量的前提下,单人就可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减少了人工数量,节省了经济开支。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省时、省力、省工等特点,在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钻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侧视图。
[0011]图3是本发明传动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发明传动箱的剖面结构立体图。
[0013]图中:1-传动箱,2-可移动支架,3-瓦斯抽采管,4-箱体,5-前弹簧,6_驱动板,7-驱动杆,8-后弹簧,9-制动板,10-按钮,11-隔板,12-按钮孔,13-驱动杆开口,14-销孔一,15-销孔二,16-销孔三,17-定位销孔,18-定位挂孔,19-前通孔,20-驱动板通孔,21-隔板通孔,22-制动板通孔,23-后通孔,24-铆钉,25-弧形支架,26-弧形定位槽,27-把手,28-车轮,29-后支架腿,30-前支架腿,31-销孔,32-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主要由可移动支架2、设在可移动支架2内的传动箱I构成;
[0016]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传动箱I包括箱体4、前弹簧5、驱动板6、驱动杆7、后弹簧8、制动板9和按钮10 ;所述的箱体4为封闭式腔室结构,箱体4内设有将其分为前后两个腔室的隔板11,所述的驱动板6设在箱体4的前腔室内,驱动板6的下部经销孔一 14铰接固定在箱体4如腔室内的底板上,所述的制动板9设在箱体4的后腔室内,制动板9的下部经销孔三16铰接固定在箱体4后腔室内的底板上;箱体4的前后两端、驱动板6、隔板11和制动板9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开有供瓦斯抽采管穿过的前通孔19、驱动板通孔20、隔板通孔21、制动板通孔22、后通孔23,驱动板6与箱体4前部之间设有前弹簧5,制动板9与隔板11之间设有后弹黃8,箱体4后端上部设有按钮孔12,按钮孔12内设有推动制动板9的按钮10,箱体4的顶端设有驱动杆开口 13,所述的驱动杆7为S型,利用销钉穿过销孔二 15,将驱动杆7铰接到箱体4上,驱动杆7穿过驱动杆开口 13经铆钉24与驱动板6相连接,箱体4的上部后端对称设有两个定位挂孔18,下部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定位销孔17 ;
[0017]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可移动支架2包括弧形支架25、弧形定位槽26、定位螺栓32、把手27和车轮28,所述的弧形支架25的下部设有四个支架腿,位于后部的两个支架腿29下端呈锥形,弧形支架25后部两侧设有两个销孔31,左右对称,通过两个销孔31与箱体4上的定位销孔17销钉连接,所述的弧形定位槽26有两个,位于弧形支架25前部的两侧,左右对称,弧形定位槽26侧标有方便调节传动箱I的传送角度的刻度。所述的定位螺栓32穿过弧形定位槽26与箱体4上的两个定位挂孔18连接,所述的把手27和车轮28各有两个,把手27对称位于弧形支架25后部两个后支架腿29上,车轮28对称位于弧形支架25前部的两个前支架腿30的下端,方便移动支架。
[0018]工作过时:向煤层钻孔内传送长距离的瓦斯抽采管3时,先按住按钮10,将瓦斯抽采管3由传动箱I后端通孔23进入,依次穿过制动板通孔22、后弹簧8、箱体隔板通孔21、驱动板通孔20、前弹簧5和箱体的前通孔19 ;再松开按钮10,通过定位螺栓32调节传动箱I的传送角度,使瓦斯抽采管3与煤层钻孔的角度一致;然后反复向后拉动驱动杆7的手柄,就可以不断向钻孔内传送瓦斯抽采管3 ;当需要向后撤下瓦斯抽采管3时,按住按钮10即可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移动支架(2)、设在可移动支架⑵内的传动箱⑴; 所述的传动箱(1)包括箱体(4)、前弹簧(5)、驱动板(6)、驱动杆(7)、后弹簧(8)、制动板(9)和按钮(10);所述的箱体(4)为封闭式腔室结构,箱体(4)内设有将其分为前后两个腔室的隔板(11),所述的驱动板(6)设在箱体(4)的前腔室内,驱动板(6)的下部经销孔一(14)铰接固定在箱体(4)前腔室内的底板上,所述的驱动杆(7)经销孔二(15)铰接在箱体⑷上,所述的制动板(9)设在箱体⑷的后腔室内,制动板(9)的下部经销孔三(16)铰接固定在箱体(4)后腔室内的底板上;箱体(4)的前后两端、驱动板(6)、隔板(11)和制动板(9)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开有供瓦斯抽采管穿过的通孔,驱动板(6)与箱体(4)前部之间设有前弹簧(5),制动板(9)与隔板(11)之间设有后弹簧(8),箱体(4)后端上部设有按钮孔(12),按钮孔(12)内设有推动制动板(9)的按钮(10),箱体(4)的顶端设有驱动杆开口(13),所述的驱动杆(7)穿过驱动杆开口(13)经铆钉(24)与驱动板(6)相连接,箱体(4)的上部设有定位挂孔(18),下部设有定位销孔(17); 所述的可移动支架(2)包括弧形支架(25)、弧形定位槽(26)、定位螺栓(32)、把手(27)和车轮(28),所述的弧 形支架(25)的下部设有四个支架腿,后部两侧设有两个销孔(31),左右对称,与箱体(4)上的定位销孔(17)通过销钉连接,所述的弧形定位槽(26)有两个,位于弧形支架(25)前部的两侧,左右对称,所述的定位螺栓(32)穿过弧形定位槽(26)与箱体(4)上的定位挂孔(18)连接,所述的把手(27)和车轮(28)各有两个,把手(27)对称位于弧形支架(25)后部两个后支架腿(29)上,车轮(28)对称位于弧形支架(25)前部的两个前支架腿(30)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定位槽(26)侧标有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之架(2)后部的两个后支架腿(29)下端为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长距离瓦斯抽采管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杆(7)为S型。
【文档编号】E21B19/22GK103982150SQ201410225606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林柏泉, 乔时和, 杨威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