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草原风蚀沙化的方法

文档序号:5307481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理草原风蚀沙化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草原风蚀沙化的方法,该方法先进行灌草混播造林,然后再进行乔木植苗造林,具体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灌草混播:整地、播种、覆土,播种方式是将扬柴和燕麦混播,混播方式为垂直于主风方向边缘处采用1m×0.80m或1m×1m,平缓地带采用1.5m×1.5m或2m×2m。2)乔木造林:采用株行距为4m×4m、6m×6m或8m×8m,规格为40×40或50cm×50cm,植苗造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乔木根系发达,结实量大,天然更新能力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在呼伦贝尔沙地,营造了较大面积的樟子松固沙林,对防治土地沙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理草原风蚀沙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沙化的治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理草原风蚀沙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草地沙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的极端表现,也是草地土壤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表 现形式之一。根据国家标准GB19377-2003给出的定义:草地沙化是指不同气候带具沙质地 表环境的草地受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和人为不当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如长期超载 过牧、不合理垦殖滥发樵采、滥挖药材等,使天然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土壤受侵蚀,土质 变粗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物质流失,草地生产力减退,致使原非沙漠地区的草 地,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的草地退化过程。
[0003] 草地沙化成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季节性干旱、土壤沙质和 干旱多风等气候条件构成了草地风蚀沙化的自然营运力;人为过度砍伐沙地林木资源、沙 质草地长期超载放牧、资源利用不平衡以及乱垦和滥挖等不合理经济行为,又降低了沙化 草地植被覆盖度,为草地风蚀沙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0004] 草原风蚀沙化使植被退化,土壤结构丧失,地表风蚀与风积作用加剧,生态系统服 务与支持功能衰竭,环境持续恶化。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与整治。
[0005] 现有的草原风蚀沙化治理方法主要是设置机械沙障和灌草植被模式。如杜敏等在 "呼伦贝尔沙地风蚀坑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在呼伦贝尔沙地鄂温克旗锡泥河东苏木亚日盖 嘎查草原风蚀坑,根据本地区沙障材料成本实际情况,结合风蚀坑面积大、坡度大、治理难 度大的特点,采用草方格沙障的lmXlm网格设计,6月初雨季期间,沿着沙障边缘人工点播 杨柴和沙打旺,播种量每亩4kg,混播比例杨柴:沙打旺为3 :1。采用草方格沙障与灌草混播 综合治理技术治理风蚀坑能够取得明显固沙效果。造林两年后,植被盖度明显增加,土壤理 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风蚀减少。
[0006] 在这个方法中,沙打旺(Astragulus Adsurgens),为豆科黄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系发达,适应性很强,抗旱、抗盐、耐贫瘠,是固定流沙的良好植物。然而,花旗7-8月,果 期8-10月,开花结籽较迟。一般当年不能结籽,经调查发现,由于呼伦贝尔沙地,气候寒冷, 进入到8月气温的温差较大,一般中午20°C以上,早晚在10°C左右。因此,致使沙打旺生长 缓慢出苗率低,无法完成结籽,第二年几乎看不到沙打旺苗,因此起不到庇护作用,影响目 的树种的生长。同时由于设置机械沙障,大大提高造林成本。
[0007] 鉴于现有治理方法的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治理方法,亟需提供一种治 理效果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本区草原-沙地分布特点而设定的固沙模式。
[000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理草原风蚀沙化的方法,该方法先进行灌草混播造林,然后 再进行乔木植苗造林,具体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1)灌草混播:整地、播种、覆土,播种方式是将扬柴和燕麦混播,混播方式为垂直 于主风方向边缘处采用lmXO. 80m或lmX lm,平缓地带采用1. 5mX 1. 5m或2mX2m ;
[0011] 2)乔木造林:采用株行距为4m X 4m或6m X 6m,规格为40X40或50cm X 50cm,植 苗造林。
[0012] 该方法中:
[0013] 所述杨柴(Hedysarum leave)和燕麦的重量比为2-4 :6_8,优选为3 :7。
[0014] 所述混播的量为每亩播种量为10公斤。
[0015] 所述乔木为 7-10 年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野生大苗。
[0016] 本发明提供的治理方法可以用于草原风蚀沙化区域,所述草原风蚀沙化区域为呼 伦贝尔沙地。
[0017] 本发明提供的治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18] 1、在呼伦贝尔沙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治理方法实施,对其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在 草原风蚀沙化严重区建立乔灌草疏林植被一年后,植被覆盖度达到50%左右,基本达到了 草原沙地植被覆盖度的指标要求。治理方法好的原因:一方面,乔灌草疏林植被改变了地表 粗糙度,减弱了近地层风速,减小了输沙量;另一方面,樟子松和杨柴的根系非常发达,改变 了沙地的流动性,为天然植物种的入侵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0019] 发明人在实验初期,也曾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过程如下:杨柴成本高,以往的的 灌草混播种类,一般都采用小叶锦鸡儿、燕麦、大麦等,就是放入杨柴,量也是极少,小叶锦 鸡儿、杨柴、大麦,用种量5kg/亩,一般比例为1.5:0. 5:3 ;杨柴、燕麦(或大麦)混播比例1 : 10,这样配置效果较差,主要表现在:由于播种量少出苗稀少,大麦的庇护作用减弱,影响了 目的树种的成活率。尤其是第二年4、5月大风季节,出现沙埋、风蚀现象严重,还需要补播, 出现重复治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固沙效果。因此发明人对混播比例进行了调整,加大每亩 的播种量,同时加大杨柴的播种量,最终确定扬柴和燕麦混播,二者的重量比为3:7。该方 法提高了燕麦的当年对目的树种的庇护作用,使得杨柴的平均密度为52株/m 2,平均高度 18. 8-24. lcm。第二年杨柴平均高度47. 8cm,样地植被平均覆盖度55 %,从而达到成效好、 见效快、一次成功的目的。
[0020] 2、由于人工建植乔灌草疏林植被,因此,在乔灌草群落中同时存在着人工引入的 植物种和自然入侵植物种。群落中的引入种是用于建植乔灌草疏林植被的樟子松、杨柴和 一年生燕麦。随着乔灌草疏林植被设置时间的延长,草原沙地植物种类明显增加,群落中的 自然种出现了多年生物种,如虫实、狗尾草、籽蒿、隐子草、苔草、画眉草、老鹳草等。可见,乔 灌草疏林植被的建植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乔灌草疏林植被建植后一年,沙地天 然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植物种类增加,乔灌草疏林植被对天然植物种的入侵和定居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0021] 3、本发明提供的治理草原风蚀沙化的方法是乔灌草疏林植被配置固沙技术,乔木 为樟子松,作为呼伦贝尔沙地重要的固沙树种,根系发达,结实量大,天然更新能力强,种子 发芽率在90%以上。在呼伦贝尔沙地,营造了较大面积的樟子松固沙林,对防治土地沙化、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3] 所述乔木为 7-10 年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野生大苗。
[0024] 实施例1 :
[0025] 1)灌草混播:整地、播种、覆土,播种方式是先将扬柴和燕麦二者重量比为3 :7组 合,然后按照每亩播种量为10公斤的量进行混播,混播方式为垂直于主风方向边缘处采用 lmXO. 80m,平缓地带采用2mX2m ;
[0026] 2)乔木造林:采用株行距为4mX 4m,规格为40X40,植苗造林。
[0027] 实施例2
[0028] 1)乔木造林:采用株行距为6mX 6m,规格为50X50,植苗造林;
[0029] 2)灌草混播:整地、播种、覆土,播种方式是先将扬柴和燕麦二者重量比为3 :7组 合,然后按照每亩播种量为10公斤的量进行混播,混播方式为垂直于主风方向边缘处采用 lmX lm,平缓地带采用1. 5mX 1. 5m。
[0030] 对比例1 :
[0031] 灌草混播:整地、播种、覆土,播种方式是将小叶锦鸡儿和大麦二者重量比 为1 :3组合进行混播,混播方式为垂直于主风方向边缘处采用lmXlm,平缓地带采用 1. 5mX 1. 5m。混播的量为每亩播种量为4公斤。
[0032] 此方法在呼伦贝尔沙地也广泛使用,近年来发现此方法效果一般,主要表现在:小 叶锦鸡儿生长缓慢,当年出苗率高,第二年由于呼伦贝尔春季风大集中在4-5月一般为4-5 级风,因此沙埋现象较严重,小叶锦鸡儿1/3的苗被沙埋,致使造林成活率不合格,需要补 播提高了造林成本,不能达到治理一次成功的目的,严重影响了治沙成效。
[0033] 利用实例1、2乔灌草疏林植被固沙技术治理呼伦贝尔草原风蚀沙化严重区,一年 后效果是樟子松大苗平均成活率达85% -90%以上。直播杨柴平均密度为21株/m2,平均 高度47. 8cm。灌草网格状的配置使得杨柴和燕麦形成了生物沙障。天然植被常见的主要 有虫实、狗尾草,其中虫实平均密度42株/m 2,高度5. 8cm ;狗尾草平均密度20株/m2,高度 12.5cm。样地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55%。从而达到固沙技术成本显著降低、成效好、见效 快、一次成功的目的。
[0034]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 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 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 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理草原风蚀沙化的方法,该方法先进行灌草混播造林,然后再进行乔木植苗 造林,具体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灌草混播:整地、播种、覆土,播种方式是将扬柴和燕麦混播,混播方式为垂直于主 风方向边缘处采用lmXO. 80m或lmX lm,平缓地带采用1. 5mX 1. 5m或2mX2m ; 2) 乔木造林:采用株行距为4mX 4m或6mX 6m,规格为40X40或50cmX 50cm,植苗造 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杨柴和燕麦的重量比为2-4 :6-8。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杨柴和燕麦的重量比为3 :7。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播的灌草量为每亩播种量为10公 斤。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乔木为7-10年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野生大苗。
6. 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用于草原风蚀沙化区域的治理方面的应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草原风蚀沙化区域为呼伦贝尔沙地。
【文档编号】E02D3/00GK104145671SQ201410382715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杜敏, 王玉华, 张宝珠, 张红蕾, 钟贵廷, 常金财 申请人: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