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1287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包括空心轴、顶部油缸、底部油缸、顶部活塞、底部活塞、液压泵、送油器、上活动封隔垫、下活动封隔垫、上封隔橡胶、下封隔橡胶、上固定封隔垫和下固定封隔垫,上封隔橡胶和下封隔橡胶均为一体式橡胶;还设有顶部复位空腔、顶部限位凸缘、顶部复位弹簧、顶部导油气空腔、第一顶部导油气孔、第二顶部导油气孔;还有底部复位空腔、底部限位凸缘、底部复位弹簧、底部环状空腔以及与仪器中心油管相连的导油气结构。本实用新型变形量大、密封性好、弹性回复性能良好、耐腐蚀能力强、可满足井下复杂环境下反复多次使用、测井效率高、且成本低廉,可以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领域。
【专利说明】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生产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油田用井下封隔装置已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领域。参见图1至图2,油田用 井下封隔装置的空心轴1插入仪器中心油管21中,所述空心轴1上固定有上固定封隔垫11 和下固定封隔垫12,所述上固定封隔垫11顶部依次设有上封隔橡胶9和上活动封隔垫7, 所述下固定封隔垫12底部依次设有下封隔橡胶10和下活动封隔垫8。当液压泵通过管路 将高压液压油打入顶部油缸(图中未示出)和底部油缸(图中未示出)推动顶部活塞和底部 活塞运动时,上活动封隔垫7和下活动封隔垫8会分别受到来自上方和下方的压力,此时所 述上封隔橡胶9和下封隔橡胶10因此发生形变,径向长度增大并封隔仪器中心油管21,从 而将仪器中心油管21封隔为上中下三段以进行接下来的测试和测量工作。然而,现有的油 田用井下封隔装置也存在如下缺点:
[0003] 1、油田用井下封隔装置中的上封隔橡胶9和下封隔橡胶10采用的是双层橡胶,夕卜 层橡胶相对柔软、弹性好,内层橡胶相对韧性差、强度高。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得外层柔软 的橡胶在密封时充分贴合油井管壁,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但是两种不同硬度的橡胶之间 很难做到相得益彰的配合,一旦遇到酸度较强、油井井壁较粗糙或者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导 致橡胶磨损程度加剧的情况,两橡胶的结合处就会产生缝隙,带压液体等杂质一旦注入,就 会导致上封隔橡胶9或/和下封隔橡胶10从内部产生变性、撕裂等现象,上封隔橡胶9或 /和下封隔橡胶10随即遭到破坏,导致密封失效;
[0004] 2、油田用井下封隔装置在密封作业结束,需撤销密封的时候,只能依靠上封隔橡 胶9和下封隔橡胶10自身的弹性回复力来恢复形变,这种方式不仅速度慢,效果差,而且一 旦遇到上封隔橡胶9或/和下封隔橡胶10破损严重导致变形后无法恢复的情况,仪器就会 被卡在井下无法拔出,造成严重的井下事故。
[0005] 3、上述两项缺陷的存在,致使仪器在井下测试一段时间或者封隔操作几次就需要 立即取出仪器,分别更换上封隔橡胶9或/和下封隔橡胶10,不然容易造成事故。这样导致 测井效率和成功率低,大大增加了成本支出。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变形量大、密封性好、弹性回复性能良好、耐腐 蚀能力强、可满足井下复杂环境下反复多次使用、测井效率高、且成本低廉的油井用井下封 隔装置。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包括插入仪器中心 油管的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其同轴配合的顶部油缸和底部油缸, 所述顶部油缸和底部油缸内腔分别设有顶部活塞和底部活塞,所述顶部活塞的活塞头在活 塞杆的上方,所述底部活塞的活塞头在活塞杆的下方,所述顶部油缸上设有顶端与液压泵 相连的顶部输油孔,所述顶部输油孔底端与顶部活塞的活塞头上方空腔相连,所述空心轴 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液压泵和送油器相连,所述送油器内设有一端与空心轴连通的底部输油 孔,所述底部输油孔的另一端与底部活塞的活塞头下方空腔相连,所述空心轴上分别设有 顶面与顶部活塞的活塞杆底端相连的上活动封隔垫和底面与底部活塞的活塞杆顶端相连 的下活动封隔垫,所述上活动封隔垫的底面和下活动封隔垫的顶面分别设有上封隔橡胶和 下封隔橡胶,所述上封隔橡胶底面和下封隔橡胶的顶面分别设有相对于空心轴固定的上固 定封隔垫和下固定封隔垫,所述上封隔橡胶和下封隔橡胶均为一体式橡胶;所述空心轴与 顶部活塞的活塞杆内侧之间设有环状的顶部复位空腔,所述顶部复位空腔底部的空心轴上 设置有顶部限位凸缘,所述顶部复位空腔内的空心轴上套设有两端分别与顶部活塞的活塞 头底面和顶部限位凸缘抵靠的顶部复位弹簧,所述顶部活塞的活塞杆外侧与顶部油缸内壁 之间设有环状的顶部导油气空腔,所述顶部活塞的活塞杆杆壁上设有连通顶部复位空腔和 顶部导油气空腔的第一顶部导油气孔,所述顶部油缸的侧壁上设有连通顶部导油气空腔与 仪器中心油管内腔的第二顶部导油气孔;所述空心轴与底部活塞的活塞杆内侧之间设有环 状的底部复位空腔,所述底部复位空腔顶部的空心轴上设置有底部限位凸缘,所述底部复 位空腔内的空心轴上套设有两端分别与底部活塞的活塞头顶面和底部限位凸缘相抵靠的 底部复位弹簧,所述底部活塞的活塞杆外侧与底部油缸内壁之间设有底部环状空腔,所述 底部复位空腔和底部环状空腔通过导油气结构与仪器中心油管相连。
[0008]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心轴由同轴相连的上空心轴和下空心轴组成,所述上空心 轴和下空心轴端部通过快速接头相连,所述顶部油缸、顶部活塞、上活动封隔垫、上封隔橡 胶、上固定封隔垫和顶部复位弹簧设于上空心轴上,所述液压泵与上空心轴顶端相连;所述 底部油缸、底部活塞、送油器、下活动封隔垫、下封隔橡胶、下固定封隔垫和底部复位弹簧设 于下空心轴上,所述上固定封隔垫和下固定封隔垫之间设有相对于上空心轴和下空心轴固 定设置、并与上固定封隔垫底面和下固定封隔垫顶面相抵靠的固定筒。
[0009] 进一步地,所述下空心轴内同轴设有顶端与下空心轴密封相连的输液管,所述输 液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快速接头和送油器相连;所述导油气结构包括:所述底部活塞的 活塞杆上设置的连通底部复位空腔和底部环状空腔的第一底部导油气孔、所述下空心轴与 输液管之间设置的底部导油气空腔、所述下空心轴侧壁设置的连通底部复位空腔与底部导 油气空腔的第二底部导油气孔、所述送油器底面与下空心轴底端侧壁和底部油缸共同形成 的轴向导油气腔、所述送油器中连通底部导油气空腔与轴向导油气腔的连通孔、以及底部 油缸底部侧壁设置的连通轴向导油气腔与仪器中心油管内腔的径向导油气孔。
[0010] 再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封隔垫和下固定封隔垫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固定筒相 连,两个固定筒之间固定有多个同轴相连的呈筒状的加长体,所述加长体内固定有与其 一一对应的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内固定有多节串联的快速接头。
[0011] 还进一步地,所述上封隔橡胶和下封隔橡胶均为改性丁腈一体式橡胶。
[0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限位凸缘顶面和底部限位凸缘底面分别设有套装在空心轴 外壁的导向套管。
[00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需要封隔仪器中心油管时,通过井上电源推 动液压泵工作,促使一路液压油经顶部输油孔进入顶部油缸和顶部活塞活塞头之间的空 腔,推动顶部活塞向下运动,由于顶部复位空腔依次通过第一顶部导油气孔和第二顶部导 油气孔与仪器中心油管内腔相连通,向下运动的顶部活塞能够挤压顶部复位弹簧并压缩顶 部复位空腔,同时带动上活动封隔垫向下运动以挤压上封隔橡胶变形,达到封隔仪器中心 油管上部和中部的目的。同时,另一路液压油依次经过上空心轴、快速接头、输液管和送油 器内的底部输油孔进入底部活塞活塞头和底部油缸之间的空腔,推动底部活塞向上运动, 由于彼此连通的底部复位空腔和底部环状空腔依次通过第二底部导油气孔、底部导油气空 腔、连通孔、轴向导油气腔和径向导油气孔与仪器中心油管内腔相连通,向上运动的底部活 塞能够挤压底部复位弹簧并压缩底部复位空腔,同时带动下活动封隔垫向上运动以挤压下 封隔橡胶变形,达到封隔仪器中心油管下部和中部的目的。通过两路液压油的作用,将仪器 中心油管内部同时分成上中下三段,以便进行相关的测试和测量工作。
[0014] 当需要从井下取出仪器设备时,通过关闭液压泵卸掉两路液压油压力,顶部活塞 和底部活塞分别在顶部复位弹簧和底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反向运动,并带动上活动封隔垫 和下活动封隔垫回到原位,使上封隔橡胶和下封隔橡胶分别形变至常态,解除对仪器中心 油管的封隔,进而能够上下移动仪器设备,当到达下一个指定深度重复上述工作,继续封隔 测试,往复多次,直至将整口油井所需测试的油层全部测试完毕,最后从仪器中心油管中回 收仪器设备。
[0015] 由于上封隔橡胶和下封隔橡胶均采用改性丁腈一体式橡胶,不仅克服了双层橡胶 粘合处容易产生间隙并导致破裂的缺陷,而且改性丁腈一体式橡胶具有更强的塑性和更好 的强度,可以产生更大的弹性形变,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既能保证变形时与井壁能更好地 贴合,又能保证反复多次变形后依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
[001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改变上封隔橡胶和下封隔橡胶的材料和结构,以及 增加顶部复位弹簧和底部复位弹簧等重要部件,使得上封隔橡胶和下封隔橡胶变形量更 大,密封和弹性回复性能更好,耐腐蚀能力更强,具有安全、稳定、可靠等特点。不仅能够满 足用户在井下对油层进行分层封隔测试的需求,而且完满解决了在井下复杂环境下长期、 多次封隔测试的要求。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油田工人工作的效率,减少了成本支出,具有良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传统井下封隔装置处于常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传统用井下封隔装置受挤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图1中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图1中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4] 图1和图2中现有的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在【背景技术】中已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25]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包括空心轴1、顶部油缸2、底部油 缸3、顶部活塞4、底部活塞5、液压泵(图中未示出)、送油器6、上活动封隔垫7、下活动封隔 垫8、上封隔橡胶9、下封隔橡胶10、上固定封隔垫11、下固定封隔垫12、顶部复位弹簧13、 底部复位弹簧14、快速接头15、固定筒16、输液管17、加长体18、连接管19和导向套管20。
[0026] 参见图3至图6,所述空心轴1插入仪器中心油管(图中未示出)内,所述空心轴1 由同轴相连的上空心轴1. 3和下空心轴1. 4组成,所述下空心轴1. 4内同轴设有顶端与下 空心轴1. 4密封相连的输液管17,所述输液管17的顶端和上空心轴1. 3底端通过快速接头 15相连。所述上空心轴1. 3顶端和下空心轴1. 4底端分别设有与其同轴配合的顶部油缸2 和底部油缸3,所述顶部油缸2和底部油缸3内腔分别设有顶部活塞4和底部活塞5。所述 顶部活塞4的活塞头在活塞杆的上方,所述底部活塞5的活塞头在活塞杆的下方。所述顶 部油缸2上设有顶端与液压泵相连的顶部输油孔2. 1,所述顶部输油孔2. 1底端与顶部活 塞4的活塞头上方空腔相连,所述顶部输油孔2. 1沿上空心轴1. 3轴向设置。所述上空心 轴1. 3顶端和输液管17底端分别与液压泵和送油器6相连,所述送油器6内设有一端与输 液管17连通的底部输油孔6. 1,所述底部输油孔6. 1的另一端与底部活塞5的活塞头下方 空腔相连。
[0027] 所述上空心轴1. 3上设有顶面与顶部活塞4的活塞杆底端相连的上活动封隔垫7, 所述下空心轴1. 4上设有底面与底部活塞5的活塞杆顶端相连的下活动封隔垫8,所述上 活动封隔垫7的底面和下活动封隔垫8的顶面分别设有上封隔橡胶9和下封隔橡胶10,所 述上封隔橡胶9和下封隔橡胶10均为改性丁腈一体式橡胶。所述上封隔橡胶9底面和下 封隔橡胶10的顶面分别设有相对于上空心轴1. 3固定的上固定封隔垫11和相对于下空心 轴1. 4固定的下固定封隔垫12,上固定封隔垫11和下固定封隔垫12之所以能够分别与上 空心轴1. 3和下空心轴1. 4相固定,其原因在于:所述上固定封隔垫11和下固定封隔垫12 之间设有相对于上空心轴1. 3和下空心轴1. 4固定设置、并与上固定封隔垫11底面和下固 定封隔垫12顶面相抵靠的固定筒16,所述固定筒16有两个,分别与上固定封隔垫11和下 固定封隔垫12相对应,两个固定筒16之间固定有多个同轴相连的呈筒状的加长体18,所 述加长体18内固定有与其一一对应的连接管19,多个所述连接管19内固定有多节串联的 快速接头15,以上这些结构共同形成了稳固的固定结构,使上固定封隔垫11和下固定封隔 垫12能分别固定在上空心轴1. 3和下空心轴1. 4上而不会随上活动封隔垫7的底面和下 活动封隔垫8的动作而移动。而且通过连接管19和加长体18的结构可以使油井用井下封 隔装置增加到操作人员需要的长度。
[0028] 所述上空心轴1. 3与顶部活塞4的活塞杆内侧之间设有环状的顶部复位空腔4. 1, 所述顶部复位空腔4. 1底部的上空心轴1.3上设置有顶部限位凸缘1. 1,所述顶部复位空腔 4. 1内的上空心轴1. 3上套设有两端分别与顶部活塞4的活塞头底面和顶部限位凸缘1. 1 相抵靠的顶部复位弹簧13。所述顶部活塞4的活塞杆外侧与顶部油缸2内壁之间设有环状 的顶部导油气空腔2. 2,所述顶部活塞4的活塞杆杆壁上设有连通顶部复位空腔4. 1和顶部 导油气空腔2. 2的第一顶部导油气孔4. 2,所述顶部油缸2的侧壁上设有连通顶部导油气空 腔2. 2与仪器中心油管内腔的第二顶部导油气孔2. 3。
[0029] 所述下空心轴1. 4与底部活塞5的活塞杆内侧之间设有环状的底部复位空腔5. 1, 所述底部复位空腔5. 1顶部的下空心轴1. 4上设置有底部限位凸缘1. 2,所述底部复位空腔 5. 1内的下空心轴1. 4上套设有两端分别与底部活塞5活塞头顶面和底部限位凸缘1. 2相 抵靠的底部复位弹簧14。所述底部活塞5的活塞杆外侧与底部油缸3内壁之间设有环状 的底部环状空腔3. 1。所述底部复位空腔5. 1和底部环状空腔3. 1通过导油气结构与仪器 中心油管相连,所述导油气结构用于将底部复位空腔5. 1和底部环状空腔3. 1中的油气排 入仪器中心油管,包括以下结构:所述底部活塞5的活塞杆上设置的连通底部复位空腔5. 1 和底部环状空腔3. 1的第一底部导油气孔5. 2、所述下空心轴1. 4与输液管17之间设置的 环状的底部导油气空腔1. 5、所述下空心轴1. 4侧壁设置的连通底部复位空腔5. 1与底部导 油气空腔1. 5的第二底部导油气孔1. 6、所述送油器6底面与下空心轴1. 4底端侧壁和底部 油缸3共同形成的轴向导油气腔3. 2、所述送油器6中连通底部导油气空腔1. 5与轴向导油 气腔3. 2的连通孔6. 2、以及底部油缸3底部侧壁设置的连通轴向导油气腔3. 2与仪器中心 油管内腔的径向导油气孔3. 3。
[0030] 所述顶部限位凸缘1. 1顶面和底部限位凸缘1. 2底面分别设有套装在空心轴1外 壁的导向套管20,其中,与下空心轴1. 4外壁相连的导向套管20沿径向开有与第二底部导 油气孔1. 6相连通的第三底部导油气孔20. 1。所述导向套管20用于顶部复位弹簧13和底 部复位弹簧14伸缩时导向之用。
[0031] 当需要封隔仪器中心油管时,通过井上电源(图中未示出)推动液压泵工作,促使 一路液压油经顶部输油孔2. 1进入顶部油缸2和顶部活塞4活塞头之间的空腔,推动顶部 活塞4向下运动,由于顶部复位空腔4. 1依次通过第一顶部导油气孔4. 2和第二顶部导油 气孔2. 3与仪器中心油管内腔相连通,向下运动的顶部活塞4能够挤压顶部复位弹簧13并 压缩顶部复位空腔4. 1,同时带动上活动封隔垫7向下运动以挤压上封隔橡胶9变形,达到 封隔仪器中心油管上部和中部的目的。同时,另一路液压油依次经过上空心轴1. 3、快速接 头15、输液管17和送油器6内的底部输油孔6. 1进入底部活塞5活塞头和底部油缸3之间 的空腔,推动底部活塞5向上运动,由于彼此连通的底部复位空腔5. 1和底部环状空腔3. 1 依次通过第二底部导油气孔1. 6、底部导油气空腔1. 5、连通孔6. 2、轴向导油气腔3. 2和径 向导油气孔3. 3与仪器中心油管内腔相连通,向上运动的底部活塞5能够挤压底部复位弹 簧14并压缩底部复位空腔5. 1,同时带动下活动封隔垫8向上运动以挤压下封隔橡胶10变 形,达到封隔仪器中心油管下部和中部的目的。通过两路液压油的作用,将仪器中心油管内 部同时分成上中下三段,以便进行相关的测试和测量工作。
[0032] 当需要从井下取出仪器设备(图中未示出)时,通过关闭液压泵卸掉两路液压油压 力,顶部活塞4和底部活塞5分别在顶部复位弹簧13和底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反向运 动,并带动上活动封隔垫7和下活动封隔垫8回到原位,使上封隔橡胶9和下封隔橡胶10 分别形变至常态,解除对仪器中心油管的封隔,进而能够上下移动仪器设备,当到达下一个 指定深度重复上述工作,继续封隔测试,往复多次,直至将整口油井所需测试的油层全部测 试完毕,最后从仪器中心油管中回收仪器设备。
[0033] 由于上封隔橡胶9和下封隔橡胶10均采用改性丁腈一体式橡胶,不仅克服了双层 橡胶粘合处容易产生间隙并导致破裂的缺陷,而且改性丁腈一体式橡胶具有更强的塑性和 更好的强度,可以产生更大的弹性形变,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既能保证变形时与井壁能更 好地贴合,又能保证反复多次变形后依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
【权利要求】
1. 一种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包括插入仪器中心油管(21)的空心轴(1),所述空心轴 (1) 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其同轴配合的顶部油缸(2)和底部油缸(3),所述顶部油缸 (2) 和底部油缸(3)内腔分别设有顶部活塞(4)和底部活塞(5),所述顶部活塞(4)的活塞 头在活塞杆的上方,所述底部活塞(5)的活塞头在活塞杆的下方,所述顶部油缸(2)上设有 顶端与液压泵相连的顶部输油孔(2. 1 ),所述顶部输油孔(2. 1)底端与顶部活塞(4)的活塞 头上方空腔相连,所述空心轴(1)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液压泵和送油器(6 )相连,所述送油器 (6)内设有一端与空心轴(1)连通的底部输油孔(6. 1),所述底部输油孔(6. 1)的另一端与 底部活塞(5)的活塞头下方空腔相连,所述空心轴(1)上分别设有顶面与顶部活塞(4)的活 塞杆底端相连的上活动封隔垫(7)和底面与底部活塞(5)的活塞杆顶端相连的下活动封隔 垫(8),所述上活动封隔垫(7)的底面和下活动封隔垫(8)的顶面分别设有上封隔橡胶(9) 和下封隔橡胶(10),所述上封隔橡胶(9)底面和下封隔橡胶(10)的顶面分别设有相对于空 心轴(1)固定的上固定封隔垫(11)和下固定封隔垫(12),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封隔橡胶(9)和下封隔橡胶(10)均为一体式橡胶; 所述空心轴(1)与顶部活塞(4)的活塞杆内侧之间设有环状的顶部复位空腔(4. 1), 所述顶部复位空腔(4. 1)底部的空心轴(1)上设置有顶部限位凸缘(1. 1),所述顶部复位空 腔(4. 1)内的空心轴(1)上套设有两端分别与顶部活塞(4)的活塞头底面和顶部限位凸缘 (1. 1)相抵靠的顶部复位弹簧(13),所述顶部活塞(4)的活塞杆外侧与顶部油缸(2)内壁之 间设有环状的顶部导油气空腔(2. 2),所述顶部活塞(4)的活塞杆杆壁上设有连通顶部复 位空腔(4. 1)和顶部导油气空腔(2. 2)的第一顶部导油气孔(4. 2),所述顶部油缸(2)的侧 壁上设有连通顶部导油气空腔(2. 2)与仪器中心油管内腔的第二顶部导油气孔(2. 3); 所述空心轴(1)与底部活塞(5)的活塞杆内侧之间设有环状的底部复位空腔(5. 1 ),所 述底部复位空腔(5. 1)顶部的空心轴(1)上设置有底部限位凸缘(1.2),所述底部复位空腔 (5. 1)内的空心轴(1)上套设有两端分别与底部活塞(5)活塞头顶面和底部限位凸缘(1.2) 相抵靠的底部复位弹簧(14),所述底部活塞(5)的活塞杆外侧与底部油缸(3)内壁之间设 有底部环状空腔(3. 1),所述底部复位空腔(5. 1)和底部环状空腔(3. 1)通过导油气结构与 仪器中心油管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1)由同轴 相连的上空心轴(1. 3)和下空心轴(1. 4)组成,所述上空心轴(1. 3)和下空心轴(1. 4)端部 通过快速接头(15)相连,所述顶部油缸(2)、顶部活塞(4)、上活动封隔垫(7)、上封隔橡胶 (9)、上固定封隔垫(11)和顶部复位弹簧(13)设于上空心轴(1.3)上,所述液压泵与上空心 轴(1. 3)顶端相连;所述底部油缸(3)、底部活塞(5)、送油器(6)、下活动封隔垫(8)、下封 隔橡胶(10)、下固定封隔垫(12)和底部复位弹簧(14)设于下空心轴(1. 4)上,所述上固定 封隔垫(11)和下固定封隔垫(12)之间设有相对于上空心轴(1. 3)和下空心轴(1.4)固定 设置、并与上固定封隔垫(11)底面和下固定封隔垫(12)顶面相抵靠的固定筒(16)。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空心轴(1. 4)内同 轴设有顶端与下空心轴(1. 4)密封相连的输液管(17),所述输液管(1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 与快速接头(15)和送油器(6)相连;所述导油气结构包括:所述底部活塞(5)的活塞杆上 设置的连通底部复位空腔(5. 1)和底部环状空腔(3. 1)的第一底部导油气孔(5. 2)、所述下 空心轴(1. 4)与输液管(17)之间设置的底部导油气空腔(1. 5)、所述下空心轴(1. 4)侧壁设 置的连通底部复位空腔(5. 1)与底部导油气空腔(1.5)的第二底部导油气孔(1.6)、所述送 油器(6)底面与下空心轴(1.4)底端侧壁和底部油缸(3)共同形成的轴向导油气腔(3. 2)、 所述送油器(6)中连通底部导油气空腔(1. 5)与轴向导油气腔(3. 2)的连通孔(6. 2)、以及 底部油缸(3)底部侧壁设置的连通轴向导油气腔(3. 2)与仪器中心油管内腔的径向导油气 孔(3. 3)。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封隔垫(11) 和下固定封隔垫(12)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固定筒(16)相连,两个固定筒(16)之间固定有 多个同轴相连的呈筒状的加长体(18),所述加长体(18)内固定有与其一一对应的连接管 (19),多个所述连接管(19)内固定有多节串联的快速接头(15)。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 隔橡胶(9)和下封隔橡胶(10)均为改性丁腈一体式橡胶。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井用井下封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 限位凸缘(1. 1)顶面和底部限位凸缘(1.2)底面分别设有套装在空心轴(1)外壁的导向套 管(20)。
【文档编号】E21B33/128GK203835325SQ20142011391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李庆军, 邹云, 黄建波, 李炳利 申请人: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