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成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2005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成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成孔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绕锚杆的轴线分布并固定于锚杆底部的侧面上的竖杆,竖杆的下部弯折后其下端交汇固定形成锥形端部。锚杆旋转下行的过程中,遇到塌孔后堆积于锚杆孔底部的砂时,二次成孔装置的端部先与堆积于孔底部的砂接触,由于其端部呈锥形架状结构,因此,可挤入坍塌的砂中,并将砂挤到锚杆的周边,使锚杆得以不断地向锚杆孔的孔底推进,保证锚杆的底端能达到设计深度。
【专利说明】一种二次成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锚杆下放过程中进行二次成孔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锚杆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护形式,在建筑工程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现有的锚杆一般圆形钢管制成,施工过程中,先通过钻孔装置,在地表钻出设计深度的锚杆孔;然后,锚杆在钻机回转和推进作用下,边旋转边徐徐下放至其底端到达设计深度;接着,通过与注浆泵通连的注浆管往下放到位的锚杆的内部注入水泥浆;待水泥浆凝固后,即完成锚杆的支护施工。
[0003]但是,在存在砂层的地质情况下,由于砂层的护壁能力很差,容易(特别是在下放锚杆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塌孔现象,而锚杆是由钢管制成的,其端部平齐,不具有将塌孔后堆积于锚杆孔底部的砂穿透并推挤到锚杆周边的能力,因此,旋转下行的锚杆会受到阻挡而无法下放至设计深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锚杆旋转下放时,可对锚杆孔进行二次成孔的二次成孔装置,将孔内坍塌的砂挤到锚杆周边,保证锚杆下放至设计要求深度。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孔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绕锚杆的轴线分布并固定于锚杆底部的侧面上的竖杆,竖杆的下部弯折后其下端交汇固定形成锥形端部。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次成孔装置,其竖杆固定在锚杆的底部,下部则弯折后交汇形成锥形端部,锚杆旋转下行的过程中,遇到塌孔后堆积于锚杆孔底部的砂时,二次成孔装置的端部先与堆积于孔底部的砂接触,由于其端部呈锥形架状结构,因此,可挤入坍塌的砂中,并将砂挤到锚杆的周边,使锚杆得以不断地向锚杆孔的孔底推进,保证锚杆的底端能达到设计深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图1至3所示,所述的一种二次成孔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绕锚杆10的轴线分布并固定于锚杆10底部的侧面上的竖杆1,竖杆I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三根(如图1所示为三根的情况),四根、五根、六根或者十根等,竖杆I的下部11弯折后其下端交汇固定形成锥形端部,锚杆10旋转下行的过程中,遇到塌孔后堆积于锚杆孔底部的砂时,二次成孔装置的端部先与堆积于孔底部的砂接触,由于其端部呈锥形架状结构,因此,可挤入坍塌的砂中,并将砂挤到锚杆的周边,使锚杆10得以不断地向锚杆孔的孔底推进,保证锚杆的底端能达到设计深度,然后,通过注浆管20往锚杆内部注入水泥浆。
[0011]如图3所示,所述的竖杆I焊接固定在锚杆10的底部,焊接方式为满焊。
[0012]如图3所示,所述的竖杆I的下部11弯折后交汇于锚杆的轴线上,并且在交汇处焊接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次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绕锚杆的轴线分布并固定于锚杆底部的侧面上的竖杆,竖杆的下部弯折后其下端交汇固定形成锥形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杆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三根、四根、五根、六根或者十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杆的下部弯折后交汇于锚杆的轴线上,并且在交汇处焊接固定。
【文档编号】E21B10/00GK204082007SQ20142049345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彭科铭, 郑建军, 李海龙 申请人: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