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2115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水雾喷头,所述主管道还设置有进水接口。使用上述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喷洒出大片水雾,再配合隧道通风,使气流流进水雾区,空气中的粉尘和毒气被水雾吸附凝结形成泥团坠落在地面,明显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和毒气含量,改善隧道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人员健康。
【专利说明】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具体的是在隧道施工时利用水雾除尘除毒的空气 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隧道施工多采用钻爆法施工,在爆破掘进、洞碴装车运输、喷射混凝土等施工 工序中都会产生的大量粉尘,炸药爆炸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二 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由于隧道内部通风困难,空气流动小,粉尘毒气不易扩散,这给隧道施 工人员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0003] 而对隧道采用压入式通风设备时,气流被强制吹入隧道中,隧道内的污浊空气被 压出隧道口,污浊空气还未扩散又再次被风机吹入隧道中,这反而导致隧道中粉尘长期悬 浮,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在隧道施 工时,可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和毒气含量,保障施工人员健康。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侧面设 置有至少一个水雾喷头,所述主管道还设置有进水接口。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围绕的面域为通风道,所述主管道侧面设置有多个水雾喷 头,所有水雾喷头的喷出方向相互配合使喷出的水雾盖住整个通风道。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水雾喷头包括主喷头和副喷头,所述主喷头喷出方向与所述通风 道垂直,所述副喷头喷出方向偏向通风道内部的位置。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下方还设置有移动装置。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为电力驱动小车。
[0011]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为拱形布局,所述支架包括独立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两个部 分,主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所述移动装置也包括独立的左移动装置 和右移动装置两个部分,所述左移动装置设置在左支架下方,右移动装置设置在右支架下 方。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水雾喷头为I级细水雾喷头。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为直径42_钢管构成。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上述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喷洒出大片水 雾,再配合隧道通风,使气流流进水雾区,空气中的粉尘和毒气被水雾吸附凝结形成泥团坠 落在地面,明显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和毒气含量,改善隧道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人员健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中示出 了喷出的水雾区;
[0017] 图3是细水雾分类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19] 图中附图标记为:1支架、2移动装置、3主管道、31进水接口、32主喷头、33副喷 头、5通风道、6水雾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
[0021] 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支架1和设置在支架1上的主管道3,所述主管道3 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水雾喷头,所述主管道3还设置有进水接口 31。
[0022] 支架1用于支撑起上部的主管道3,外部的水源进水管通过进水接口 31与主管道 3连通,高压水流被充入主管道3后,从水雾喷头喷出形成水雾区。水雾区周围空气中的粉 尘、毒气会与水雾结合形成泥浆掉落到地上,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本施工空气净化装 置可以直接在隧道中的污染产生点使用,例如设置在灰尘较大的岩石钻掘施工处。也可以 配合通风设备使用,例如启动通风设备让空气流动经过水雾区,使空气净化。
[0023] 优选的,本装置可以根据隧道的形状做适应性的设计,然后让水雾区可以覆盖整 个隧道的截面,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管道3围绕的面域为通风道5,所述主管道3侧 面设置有多个水雾喷头,所有水雾喷头的喷出方向相互配合使喷出的水雾盖住整个通风道 5 〇
[0024] 所谓的通风道5即是主管道3围绕形成的一个虚拟面域,本净化装置沿隧道的截 面放置时,启动风机,大部分流动的空气会经过该通风道5。
[0025] 如图2所示,每个水雾喷头都能喷出一段锥形的水雾区6,通过调整每个水雾喷头 的喷出角度,例如部分喷头喷出方向垂直于通风道5,另一部分喷头略微偏向通风道5内部 位置,使通风道5完全被水雾区6覆盖。当气流经过通风道5时,不断喷出的水雾会吸附粉 尘毒气,形成泥浆落下。
[0026] 优选的水雾嗔头嗔出方向可以是,所述水雾嗔头包括王嗔头32和副嗔头33,所述 主喷头32喷出方向与所述通风道5垂直,所述副喷头33喷出方向偏向通风道5内部的位 置。
[0027]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隧道截面设置本净化装置后,一部分喷头作为主喷头32沿 隧道轴向喷出水雾,所有主喷头32喷出的水雾连接形成一个与主管道3形状相似的水雾 圈。一部分嗔头作为副嗔头33,其嗔出方向偏向通风道5内部的位直,副嗔头33嗔出的水 雾正好覆盖上述水雾圈的中间空隙,从而实现整个通风道5的水雾覆盖。
[0028] 为了便于本净化装置在隧道中的搬运,优选的可以是所述支架1下方还设置有移 动装置2。所述移动装置2是便于整个净化装置移动的机构,例如支架1下方设置有带滚轮 的小车;或者是本净化装置设置在两根平行的钢轨上,支架1下方设置有与钢轨适配的滑 槽等方式。
[0029] 优选的,还可以是所述移动装置2为电力驱动小车。利用电力驱动小车带动整个 空气净化装置移动到需要的地方。
[0030] 根据现有隧道施工的常规设计,隧道上部通常都是拱形,所以优选的实施方式可 以是,所述主管道3为拱形布局,这样可以使水雾喷头沿拱形布局,使喷出的水雾区可以尽 可能覆盖整个隧道截面。
[0031] 针对拱形设计的主管道3,其下部的支架1可以是一体结构,即如图4所示的实施 例,其支架1连接了拱形主管道3的左右两端。更优选的,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 述支架1包括独立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两个部分,主管道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左支架和右支 架上;所述移动装置2也包括独立的左移动装置和右移动装置两个部分,所述左移动装置 设置在左支架下方,右移动装置设置在右支架下方。主管道3下部的支架1和移动装置2 都是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这样可以在拱形主管道3下方空间没有阻挡,不会妨碍行人和车 辆通行。
[0032] 本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其主管道3可以采用任何常用的管道材料,例如塑料 管,优选的采用钢管,所用钢管直径根据装置喷水量决定,例如42_钢管制成的主管道3可 以适用于大部分隧道施工场合。
[0033] 本净化装置所用的水雾喷头优选的采用I级细水雾喷头,其喷出水雾标准为,如 图3所示,累积百分体积分布曲线全部位于连接DvO. I = IOOum和DvO. 9 = 200um连线的 左边。其具有喷出压力高、弥漫效果好,喷出水雾的驻留时间长,用水量少等优点,可以加强 吸附效果。
[0034] 更优选的所述水雾喷头喷出水雾为DvO. 9彡IOOum,即在喷头最小设计压力下,距 离喷头Im处的平面上,测得水雾最粗部分的雾滴直径,按体积含量90%的雾滴小于100um。
[0035] 以下用一组数据进一步说明本空气净化装置的有益效果。在隧道内爆破施工后, 隧道内会弥漫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表1中数据是通过以下实验方法得到的:爆破施工后, 在距离隧道洞底掌子面200米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并且在水雾区前50米和 水雾区后50米分别设置检检测仪器,启动本净化装置,并且启动风机对隧道进行送风,携 带大量灰尘的气流会从水雾区前流向水雾区后。
[0036] 表 1 :

【权利要求】
1. 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设置在支架(1)上的主管道 (3),所述主管道(3)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水雾喷头,所述主管道(3)还设置有进水接口 (3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3)围绕的面 域为通风道(5),所述主管道(3)侧面设置有多个水雾喷头,所有水雾喷头的喷出方向相互 配合使喷出的水雾盖住整个通风道(5)。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喷头包括主喷 头(32)和副嗔头(33),所述王嗔头(32)嗔出方向与所述通风道(5)垂直,所述副嗔头(33) 喷出方向偏向通风道(5)内部的位置。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1)下方还设置有移动装置(2)。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2)为电力 驱动小车。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3)为拱形布 局,所述支架(1)包括独立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两个部分,主管道(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左支 架和右支架上;所述移动装置(2)也包括独立的左移动装置和右移动装置两个部分,所述 左移动装置设置在左支架下方,右移动装置设置在右支架下方。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喷头为I级细水 雾喷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施工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3)为直径 42mm钢管构成。
【文档编号】E21F5/04GK204098950SQ20142055570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姚志军, 王刘勋, 张正荣, 王志强, 张亚鹏, 张小军 申请人:姚志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