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两对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端面上的法兰盘,两法兰盘端面上设有燕尾圆筒,两燕尾圆筒端面环形布设有燕尾和燕尾槽,一法兰盘燕尾圆筒上的燕尾对准另一法兰盘燕尾圆筒中的燕尾槽进行啮合配桩。本实用新型由燕尾、燕尾槽错开环形分布,不具方向性,相比于焊接连接,工艺上很难达到那么好的对称性,使连接效果受到应力的影响。
【专利说明】预应力混凝土管粧快速连接结构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
[0003]【背景技术】:
[0004]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机场、码头、市政工程正在被建设,其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竖向承压桩被广泛的应用。又由于每个工程中的原始地貌的标高不同,很难有规格刚好满足地貌标高的管桩,所以管桩常常配桩使用。传统的是通过焊接技术将每两根管桩连接使用,但是焊接配桩具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焊接配桩工艺要求高,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低等。
[0005]近年来,管桩的机械连接配桩的方法异军突起,越来越被业界所认可。相比传统焊接连接方法,机械连接方法的效果可靠,更能满足抗拔、抗弯、抗剪要求,同时其不受恶劣的施工环境的影响,克服了焊接连接工艺要求高,施工时间长,大大节省了配桩时间提高效率。
[0006]
【发明内容】
:
[0007]为了克服目前焊接连接对施工环境要求高和效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更为可靠、施工方便、简单方便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本方法大大提高的效率、节约了成本。
[0008]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两对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端面上的法兰盘,两法兰盘端面上设有燕尾圆筒,两燕尾圆筒端面环形布设有燕尾和燕尾槽,一法兰盘燕尾圆筒上的燕尾对准另一法兰盘燕尾圆筒中的燕尾槽进行啮合配桩。
[0009]进一步的,上述两燕尾圆筒不是等厚的,且带有楔度,两燕尾圆筒的楔坡度方向正好相反。
[0010]进一步的,上述燕尾圆筒是在法兰盘成型后,通过一次冲压形成的。
[0011]进一步的,上述随着管桩直径的不同,燕尾圆筒的加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燕尾槽数目不变,随着管桩直径增大,燕尾尺寸变大;一种是燕尾尺寸不变,随着管桩直径增大,燕尾个数增加。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法兰盘上的燕尾圆筒作为管桩连接的主体,上、下法兰盘的圆筒都是由燕尾、燕尾槽错开环形排列的,上法兰盘圆筒的燕尾对准下法兰盘圆筒中的燕尾槽位置进行啮合配桩。配装时,上、下圆筒刚相互接触时,上法兰盘圆筒的燕尾还无法塞进下法兰盘圆筒的燕尾槽中,此时由于圆筒都是楔形的,上、下圆筒相互挤压,上圆筒被向外挤,下圆筒被向内挤,通过这样的方式上、下圆筒进行配合。当配合到位时,上法兰盘圆筒的燕尾能够整体塞入下法兰盘圆筒燕尾槽中,上下圆筒间不再相互挤压,圆筒啮合完成,法兰盘位置固定不再发生变化,配桩完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几点:
[0014]1、该结构通过机械方式连接管桩,效果可靠,能满足国标抗拔、抗弯、抗剪等要求。
[0015]2、机械连接省时省力,通过焊接需要良好的施工环境,而且耗时长,该结构只需要将上管桩压入下管桩,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0016]【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附有燕尾圆筒的单根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配桩前上、下管桩位置对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下管桩配桩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包括设在两对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端面上的法兰盘1,两法兰盘端面上设有燕尾圆筒2,两燕尾圆筒端面环形布设有燕尾3和燕尾槽4,一法兰盘燕尾圆筒上的燕尾对准另一法兰盘燕尾圆筒中的燕尾槽进行啮合配桩。
[0022]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准后啮合,上述两燕尾圆筒不是等厚的,且带有楔度,两燕尾圆筒的楔坡度方向正好相反。楔坡度在10-45度之间。
[0023]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强度,上述燕尾圆筒是在法兰盘成型后,通过一次冲压形成的。
[0024]进一步的,上述随着管桩直径的不同,燕尾圆筒的加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燕尾槽数目不变,随着管桩直径增大,燕尾尺寸变大;一种是燕尾尺寸不变,随着管桩直径增大,燕尾个数增加。
[0025]本实用新型法兰盘上的燕尾圆筒2作为管桩连接的主体。上、下法兰盘101、102的圆筒201、202都是由燕尾3、燕尾槽4对位环形排列的。管桩的两端都附有燕尾圆筒,具体结构可见(图1)。
[0026]具体操作为配桩时先要校准两根管桩中燕尾圆筒2的位置。将上法兰盘圆筒燕尾对准下法兰盘圆筒中燕尾槽位置进行啮合配桩。配桩前上、下管桩的位置关系可见图2。配装时,将上管桩压入下管桩,上、下法兰盘的圆筒刚相互接触时,上法兰盘圆筒的燕尾还无法塞进下法兰盘圆筒的燕尾槽中。此时,由于圆筒都是楔形的,上、下圆筒相互挤压,上圆筒被向外挤,下圆筒被向内挤,通过这样的方式上、下圆筒进行配合。当配合到位时,上法兰盘101圆筒的燕尾能够整个塞入下法兰盘102圆筒的燕尾槽内,两圆筒间不在相互挤压,上、下圆筒啮合完成,法兰盘位置固定不再发生变化,配桩完成。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几点:
[0028]1、该结构通过机械方式连接管桩,效果可靠,能满足国标抗拔、抗弯、抗剪等要求。
[0029]2、机械连接省时省力,通过焊接需要良好的施工环境,而且耗时长,该结构只需要将上管桩压入下管桩,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两对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端面上的法兰盘,两法兰盘端面上设有燕尾圆筒,两燕尾圆筒端面环形布设有燕尾和燕尾槽,一法兰盘燕尾圆筒上的燕尾对准另一法兰盘燕尾圆筒中的燕尾槽进行啮合配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燕尾圆筒不是等厚的,且带有楔度,两燕尾圆筒的楔坡度方向正好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圆筒是在法兰盘成型后,通过一次冲压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随着管桩直径的不同,燕尾圆筒的加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燕尾槽数目不变,随着管桩直径增大,燕尾尺寸变大;一种是燕尾尺寸不变,随着管桩直径增大,燕尾个数增加。
【文档编号】E02D5/52GK204185851SQ201420665804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于岩, 蔡文杰, 游玮捷, 李强 申请人: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