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防护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围檩梁、第二围檩梁、第三围檩梁、第四围檩梁、第一转角连接件、第二转角连接件、第一转角支撑杆、第二转角支撑杆及第一斜支撑杆。第一围檩梁、第二围檩梁固定安装于第一连续墙;第三围檩梁、第四围檩梁固定安装于第二连续墙;第一转角连接件、第二转角连接件固定安装于转角位置;第一转角连接件与第一围檩梁、第三围檩梁的一端分别固定,第二转角连接件与第二围檩梁、第四围檩梁的一端分别固定;第一转角支撑杆连接于第一围檩梁与第三围檩梁之间;第二转角支撑杆连接于第二围檩梁与第四围檩梁之间;第一斜支撑杆连接于第二围檩梁与基坑的底板之间。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基坑的有效支撑和防护。
【专利说明】基坑防护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防护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与地区性有关,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其特点也不相同,基坑支护则根据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及特点设计对应的支护结构。尤其是在软土、高地下水位及其他复杂场地条件下开挖基坑,很容易产生土体滑移、基坑失稳、粧体变位、坑底隆起、支挡结构严重漏水、流土以致破损等病害,对周边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基坑支护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软土、高地下水位及其他复杂场地条件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以真正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坑防护支撑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包括:
[0005]第一围檩梁和第二围檩梁,所述第一围檩梁、第二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坑侧壁的第一连续墙,且所述第一围檩梁位于所述第二围檩梁的上方;
[0006]第三围檩梁和第四围檩梁,所述第三围檩梁、第四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坑侧壁的第二连续墙,且所述第三围檩梁位于所述第四围檩梁的上方,所述第二连续墙与所述第一连续墙垂直;
[0007]第一转角连接件和第二转角连接件,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第二转角连接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相交的转角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的下方;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8]第一转角支撑杆和第二转角支撑杆,所述第一转角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角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围檩梁固定连接;
[0009]第一斜支撑杆,所述第一斜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坑的底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还包括第五围檩梁,所述第五围檩梁固定安装于与所述第一连续墙相对的第三连续墙上;所述第一围檩梁与第五围檩梁之间设有水平支撑横梁。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一直角边角件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直角边角件直角中的第一块状件;
[0012]所述第一围檩梁包括第一内围檩梁及第一外围檩梁,所述第一内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续墙上,且所述第一内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角边角件的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一外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围檩梁上,且所述第一外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块状件的一侧边连接;
[0013]所述第三围檩梁包括第三内围檩梁及第三外围檩梁,所述第三内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连续墙上,且所述第三内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角边角件的另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三外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内围檩梁上,且所述第三外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块状件的另一侧边连接。
[0014]优选地,第二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二直角边角件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直角边角件直角中的第二块状件;
[0015]所述第二围檩梁包括第二内围檩梁及第二外围檩梁,所述第二内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续墙上,且所述第二内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角边角件的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二外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内围檩梁上,且所述第二外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块状件的一侧边连接;
[0016]所述第四围檩梁包括第四内围檩梁及第四外围檩梁,所述第四内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连续墙上,且所述第四内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角边角件的另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四外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四内围檩梁上,且所述第四外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块状件的另一侧边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续墙内侧设有加固柱,所述加固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与所述加固柱固定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围檩梁与第一外围檩梁之间,第二内围檩梁与第二外围檩梁之间,第三内围檩梁与第三外围檩梁之间,及第四内围檩梁与第四外围檩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围檩梁与第一直角边角件之间,第一外围檩梁与第一块状件之间,第三内围檩梁与第一直角边角件之间,及第三外围檩梁与第一块状件之间分别通过法兰连接;
[0020]第二内围檩梁与第二直角边角件之间,第二外围檩梁与第二块状件之间,第四内围檩梁与第二直角边角件之间,及第四外围檩梁与第二块状件之间分别通过法兰连接。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通过连续墙作为第一层防护,在通过设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围檩梁,并且在边角位置设置第一、第二转角连接件及第一、第二转角支撑杆,以及设置第一斜支撑杆等支撑部件作为支撑,如此可以实现对基坑的有效支撑防护,尤其适用于软土、高地下水位及其他复杂场地条件的基坑,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坑防护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4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第一连续墙10 ;
[0027]第一内围檩梁11;
[0028]第一外围檩梁12 ;
[0029]第二内围檩梁13;
[0030]第二外围檩梁14 ;
[0031]加固柱15;
[0032]第二连续墙20 ;
[0033]第三内围檩梁21;
[0034]第三外围檩梁22;
[0035]第四内围檩梁23;
[0036]第四外围檩梁24;
[0037]底板30 ;
[0038]第一斜支撑杆31 ;
[0039]第一直角边角件40 ;
[0040]第一块状件41 ;
[0041]第一转角支撑杆50;
[0042]第二直角边角件60 ;
[0043]第二块状件61;
[0044]第二转角支撑杆70 ;
[0045]水平支撑横梁80。
[004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1]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围檩梁、第二围檩梁、第三围檩梁、第四围檩梁、第一转角连接件、第二转角连接件、第一转角支撑杆50、第二转角支撑杆70及第一斜支撑杆31。
[0052]具体的,第一围檩梁、第二围檩梁固定安装于基坑侧壁的第一连续墙10,且所述第一围檩梁位于所述第二围檩梁的上方。第一围檩梁及第二围檩梁用于将第一连续墙10连接成一体。
[0053]第三围檩梁、第四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坑侧壁的第二连续墙20,且所述第三围檩梁位于所述第四围檩梁的上方,所述第二连续墙20与所述第一连续墙10垂直。第三围檩梁及第四围檩梁用于将第二连续墙20连接成一体。
[0054]第一转角连接件、第二转角连接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续墙10与第二连续墙20相交的转角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的下方;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转角连接件可以将第一围檩梁与第三围檩梁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也就是说,通过第二转角连接件可以将第二围檩梁及第四围檩梁连接成一体。由此,第一转角连接件、第一围檩梁、第三围檩梁、第二转角连接件、第二围檩梁及第四围檩梁与第一连续墙10及第二连续墙20连接形成整体。
[0055]第一转角支撑杆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角支撑杆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支撑杆7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支撑杆7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围檩梁固定连接。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转角支撑杆50及第二转角支撑杆70可以保持转角位置的牢固性和可靠性,使得第一转角连接件、第一围檩梁、第三围檩梁、第二转角连接件、第二围檩梁及第四围檩梁与第一连续墙10及第二连续墙20连接形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0056]第一斜支撑杆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坑的底板30固定连接。该第一斜支撑杆31可对第一连续墙10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稳固性。
[005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通过连续墙作为第一层防护,在通过设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围檩梁,并且在边角位置设置第一、第二转角连接件及第一、第二转角支撑杆50、70,以及设置第一斜支撑杆31等支撑部件作为支撑,如此可以实现对基坑的有效支撑防护,尤其适用于软土、高地下水位及其他复杂场地条件的基坑,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00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第五围檩梁(未示出),第五围檩梁固定安装于与所述第一连续墙10相对的第三连续墙(未示出)上;第一围檩梁与第五围檩梁之间设有水平支撑横梁80,该水平支撑横梁80对两相对的第一连续墙10和第三连续墙起到了支撑作用,提高了基坑的稳固性。
[00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一直角边角件40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直角边角件40直角中的第一块状件41。第一围檩梁包括第一内围檩梁11及第一外围檩梁12,所述第一内围檩梁1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续墙10上,且所述第一内围檩梁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角边角件40的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一外围檩梁12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围檩梁11上,且所述第一外围檩梁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块状件41的一侧边连接;第三围檩梁包括第三内围檩梁21及第三外围檩梁22,所述第三内围檩梁2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连续墙20上,且所述第三内围檩梁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角边角件40的另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三外围檩梁22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内围檩梁21上,且所述第三外围檩梁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块状件41的另一侧边连接。如此,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围檩梁、第三围檩梁与第一转角连接件的连接位置分散至不同位置,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结构强度降低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牢固性及可靠性。
[0060]第二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二直角边角件60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直角边角件60直角中的第二块状件61。第二围檩梁包括第二内围檩梁13及第二外围檩梁14,所述第二内围檩梁13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续墙10上,且所述第二内围檩梁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角边角件60的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二外围檩梁1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内围檩梁13上,且所述第二外围檩梁1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块状件61的一侧边连接。第四围檩梁包括第四内围檩梁23及第四外围檩梁24,所述第四内围檩梁23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连续墙20上,且所述第四内围檩梁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角边角件60的另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四外围檩梁2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四内围檩梁23上,且所述第四外围檩梁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块状件61的另一侧边连接。如此,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第二围檩梁、第四围檩梁与第二转角连接件的连接位置分散至不同位置,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结构强度降低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牢固性及可靠性。
[00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续墙10内侧设有加固柱15,加固柱1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杆31与所述加固柱15固定连接。该加固柱15与第一斜支撑杆31形成三角形结构,由此,可以提高受压能力。
[006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内围檩梁11与第一外围檩梁12之间,第二内围檩梁13与第二外围檩梁14之间,第三内围檩梁21与第三外围檩梁22之间,及第四内围檩梁23与第四外围檩梁2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拆卸安装方便,同时连接也更急牢固。
[006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连续墙20的第四围檩梁与基坑的底板30之间也可以设置斜支撑杆及加固柱15等结构,以对第二连续墙20提供更大的支撑力。
[006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内围檩梁11与第一直角边角件40之间,第一外围檩梁12与第一块状件41之间,第三内围檩梁21与第一直角边角件40之间,及第三外围檩梁22与第一块状件41之间分别通过法兰连接。同样,第二内围檩梁13与第二直角边角件60之间,第二外围檩梁14与第二块状件61之间,第四内围檩梁23与第二直角边角件60之间,及第四外围檩梁24与第二块状件61之间分别通过法兰连接。采用法兰连接方便,连接牢固可靠。
[006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通过连续墙作为第一层防护,在通过设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围檩梁,并且在边角位置设置第一、第二转角连接件及第一、第二转角支撑杆50、70,以及设置第一斜支撑杆31等支撑部件作为支撑,如此可以实现对基坑的有效支撑防护,尤其适用于软土、高地下水位及其他复杂场地条件的基坑,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00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围檩梁和第二围檩梁,所述第一围檩梁、第二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坑侧壁的第一连续墙,且所述第一围檩梁位于所述第二围檩梁的上方; 第三围檩梁和第四围檩梁,所述第三围檩梁、第四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坑侧壁的第二连续墙,且所述第三围檩梁位于所述第四围檩梁的上方,所述第二连续墙与所述第一连续墙垂直; 第一转角连接件和第二转角连接件,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第二转角连接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相交的转角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的下方;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围檩梁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转角支撑杆和第二转角支撑杆,所述第一转角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角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角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围檩梁固定连接; 第一斜支撑杆,所述第一斜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坑的底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围檩梁,所述第五围檩梁固定安装于与所述第一连续墙相对的第三连续墙上;所述第一围檩梁与第五围檩梁之间设有水平支撑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一直角边角件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直角边角件直角中的第一块状件; 所述第一围檩梁包括第一内围檩梁及第一外围檩梁,所述第一内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续墙上,且所述第一内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角边角件的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一外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围檩梁上,且所述第一外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块状件的一侧边连接; 所述第三围檩梁包括第三内围檩梁及第三外围檩梁,所述第三内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连续墙上,且所述第三内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角边角件的另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三外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内围檩梁上,且所述第三外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块状件的另一侧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二直角边角件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直角边角件直角中的第二块状件; 所述第二围檩梁包括第二内围檩梁及第二外围檩梁,所述第二内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续墙上,且所述第二内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角边角件的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二外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内围檩梁上,且所述第二外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块状件的一侧边连接; 所述第四围檩梁包括第四内围檩梁及第四外围檩梁,所述第四内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连续墙上,且所述第四内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角边角件的另一直角边连接,所述第四外围檩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四内围檩梁上,且所述第四外围檩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块状件的另一侧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墙内侧设有加固柱,所述加固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围檩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撑杆与所述加固柱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围檩梁与第一外围檩梁之间,第二内围檩梁与第二外围檩梁之间,第三内围檩梁与第三外围檩梁之间,及第四内围檩梁与第四外围檩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防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围檩梁与第一直角边角件之间,第一外围檩梁与第一块状件之间,第三内围檩梁与第一直角边角件之间,及第三外围檩梁与第一块状件之间分别通过法兰连接; 第二内围檩梁与第二直角边角件之间,第二外围檩梁与第二块状件之间,第四内围檩梁与第二直角边角件之间,及第四外围檩梁与第二块状件之间分别通过法兰连接。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4199300SQ201420666729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陈树斌, 吕锐涛, 姚鑫, 陈洽阳, 陈泽辉, 翁保平, 陈伟平, 林伟鸿 申请人:汕头市建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