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已装备井筒的注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60222阅读:8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已装备井筒的注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注浆堵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已装备井筒的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开采逐渐向深部延伸,有的矿井开采深度已经超过1000m,多数矿井井筒已超过400m以上,井筒深度的增加导致井筒经过含水层的层数不断增加,不断受水害的威胁。特别是已经装备好的井筒,井壁随着时间推移出水量越来越大,并且有的水具有腐蚀性,对井筒里安装好的罐道梁、罐笼、电缆等设备有着较强的腐蚀作用,对矿井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一般在建井期间使用吊盘作为注浆平台对井壁后方进行注浆,起到壁后充填的作用,使用吊盘作为注浆平台,安全高效,能满足多台风锤同时工作,打眼质量高。

地层含水对井壁不断的冲刷、侵蚀,对已经装备好的井筒进行涌水治理却成为技术难题,因为无法将井筒内的罐笼拆卸更换成吊盘,而且井筒内的各类设备及管线有着严格的尺寸要求和安全间隙,特别是罐笼的位置和宽度受到限制,即使站在罐笼顶部,也无法对井筒内任何部位进行打眼,同时可以摆放的设备也很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已装备井筒的注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注浆平台的改造,需要把罐笼改造成注浆平台,平台上需要固定与注浆相关的设备及各种注浆管线;(2)注浆顺序及注浆孔的选择;(3)注浆材料及浆液的配置;(4)注浆压力的选择。

所述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罐笼的改造包括罐笼外侧安装折页,折页底部焊接角钢并活动连接,以便折页收起或铺展,折页上焊接护栏,并使用皮带进行覆盖,皮带必须紧贴井壁布置,同时必须保证井壁与折页间没有间隙,防止工器具坠落,折页展开后,整个平台的面积不小于井筒面积的75%。

所述步骤(2)的注浆顺序及注浆孔的选择,注浆顺序总体采用先下行后上行式的方法,分水平作业。注浆孔布置为梅花布置,层间距为2.5~3.5m,每圈孔间距1m,注浆孔深包括短注浆孔深1.2~1.4m、长注浆孔深2.2~2.7m。

所述步骤(3)里的注浆材料包括:uf20脲醛树脂、草酸、早强水泥、水玻璃。

所述浆液配制包括浆液1和浆液2,浆液配置1:水泥与水采用水:水泥=1:1配制成水泥浆(甲液),水玻璃(乙液),最后甲液与乙液配比比例为1:0.5;浆液配制2:改性脲醛树脂化学浆液由uf20改性脲醛树脂(甲液)及草酸溶液(乙液)配制,甲液与乙液配比比例为1:0.2~0.4.其中乙液为1:3左右的草酸与水溶液。井筒表土段注浆采用水泥单浆液为主、浆液1为辅的方法壁后封水。基岩段注浆主要采用浆液1为主、浆液2为辅的方法进行壁后封水。

所述步骤(4)注浆压力的选择,已装备好的井筒应力分布发生较大变化,为确保井壁安全,注浆压力要求控制在5mpa以下,在罐笼上置放浆液桶,先从地面注浆场地把浆液泵入桶内,再用罐笼上的注浆泵把浆液注入井壁,这样可以减少因直接从地面注入井壁使注浆压力增大而破坏井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易实施;在罐笼上连接折页,可有效增大作业平台面积,却不用拆卸罐笼重新安装吊盘,可以安全摆放设备,长短孔结合进行注浆;地面注浆泵输出的浆液输入到罐笼顶部浆液桶里后,可使注浆压力控制在5mpa以下,能够不破坏井壁,确保井筒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实例中改造成注浆平台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为对某矿副井井筒注浆施工,副井已装备完成,包括一对大小罐笼,根据图1所示,步骤1首先把罐笼改造成注浆工作平台,罐笼的改造主要在罐笼外侧安装折页。

如图2所示,所述折页采用3mm钢板制作,折页用10mm的钢丝绳悬拉到罐笼提升绳上,折页底部焊接角铁,以便折页收起铺展,折页上焊接护栏,并使用皮带进行覆盖,皮带必须紧贴井壁布置,另外皮带必须高出折页200-300mm。折页改造后的覆盖面积为44.8㎡,占副井井筒面积的79%,同时必须保证井壁与折页间没有间隙,防止工器具坠落。

步骤2对该矿副井注浆总体采用先下行后上行式的方法,分水平作业;注浆孔布置为梅花布置,层间距为3.5m,每圈25个孔,注浆孔深分为:短注浆孔深1.4m、长注浆孔深2.7m。

根据步骤3确定浆材料如下:uf20脲醛树脂、草酸、早强水泥、水玻璃,所述浆液配制包括浆液1和浆液2。

浆液配置1:水泥与水采用水:水泥=1:1配制成水泥浆(甲液),水玻璃(乙液),最后甲液与乙液配比比例为1:0.5。

浆液配制2:改性脲醛树脂化学浆液由uf20改性脲醛树脂(甲液)及草酸溶液(乙液)配制,甲液与乙液配比比例为1:0.3,其中乙液为,3:1左右的草酸与水溶液。

该井筒主要有5个含水层出水,表土层为第四系含水层出水,基岩段有四个含水层出水。副井表土段注浆采用水泥单浆液为主、浆液1为辅的方法进行壁后封水。基岩段注浆主要采用浆液1为主、浆液2为辅的方法进行壁后封水。

步骤(4)对注浆压力的选择,该矿副井为单层井壁且在含水层基岩段采用的是为素砼支护,井筒内较多井壁接茬处淋水严重,为确保井壁安全,采用在罐笼上置放浆液桶,先从地面注浆场地把浆液泵入桶内,再用罐笼上的注浆泵把浆液注入井壁,在基岩段注浆压力控制在2mpa。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方案,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实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已装备井筒的注浆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 注浆平台的改造;(2) 注浆顺序及注浆孔的选择;(3) 注浆材料及浆液的配置;(4) 注浆压力的选择;其特征在于,需要把现有罐笼改造成注浆平台,注浆压力控制在5Mpa以下,采用在罐笼上置放浆液桶,先从地面注浆场地把浆液泵入桶内,再用罐笼上的注浆泵把浆液注入井壁。本发明操作简单,易实施,在罐笼上连接折页,可有效增大作业平台面积,却不用拆卸罐笼重新安装吊盘,地面注浆泵输出的浆液输入到罐笼顶部浆液桶里后,可使注浆压力控制在5Mpa以下,能够不破坏井壁,确保井筒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阳;刘庆利;李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世阳
技术研发日:2016.05.13
技术公布日:2017.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