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山岭隧道领域,具体设计一种人车共行的山岭隧道,适用于在山岭隧道中,行人、机动车共行的情况。
背景技术:
在山区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时需要修建众多的隧道和桥梁,因此隧道和桥梁就成为克服线路中高程障碍与深谷沟壑的重要交通建筑结构。在地形地貌较复杂的地区修建市政工程,通常需要采用山岭隧道结构形式。目前设计技术方案通常考虑到满足人行、机动车行需求而增加隧道净宽或增加行人专用隧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人车共行的山岭隧道,利用山岭隧道的拱部空间提供行人空间,不仅可以起到节约工程造价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由于行人与机动车在同一个空间而造成行人通行时环境条件较差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特征在于:一种人车共行的山岭隧道,包括隧道拱部空间,所述隧道拱部空间的外围设置隧道衬砌,其特征在于在车行建筑限界外设置横隔板将隧道拱部空间分成上下两个空间,上方空间为人行道空间,下方空间为车行道空间,隧道衬砌施作后进行植筋后并与横隔板钢筋形成有效连接,以便将横隔板与隧道衬砌有效连接。
优选地,在横隔板上方设置竖隔板分别与隧道衬砌、横隔板连接,待隧道衬砌施作后进行植筋后并与竖隔板钢筋有效连接,以便将竖隔板与隧道衬砌有效连接。
优选地,在隧道洞门墙外的人行道范围设置楼梯。
优选地,在楼梯与横隔板之间设置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包括在具备设置楼梯平台范围设置楼梯平台,在不具备设置楼梯平台范围设置悬臂板。
优选地,在横隔板的端部设置支撑梁,楼梯平台或悬臂板嵌固于支撑梁,支撑梁嵌固在隧道两侧的隧道衬砌中,为了将支撑梁与隧道衬砌有效连接,待隧道衬砌施作后进行植筋后并与支撑梁钢筋有效连接。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人车共行的山岭隧道,利用山岭隧道的拱部空间提供行人空间,不仅可以起到节约工程造价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由于行人与机动车在同一个空间而造成行人通行时环境条件较差的缺点。本发明从充分考虑利用山岭隧道上部拱部空间作为行人通道,下部作为车行通道,起到充分利用空间、节约造价及分割行人、行车的通行环境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山岭隧道行人、机动车共行的技术方案立面图。
图2为图1所示ⅰ—ⅰ剖面。
图3为图1所示ⅱ—ⅱ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中包括:人行道空间1,车行道空间2、隧道衬砌3、横隔板4、竖隔板5、支撑梁6、栏杆7、楼梯8、楼梯平台9、隧道洞门墙10、悬臂板11。
如图所示,一种人车共行的山岭隧道,包括隧道拱部空间,所述隧道拱部空间的外围设置隧道衬砌3,其特征在于在隧道拱部空间内车行建筑限界外设置横隔板4将隧道拱部空间分成上下两个空间,上方空间为人行道空间2,下方空间为车行道空间3,行人道空间1为行人通行环境,车行道空间2为行车通行环境,为了保证横隔板4与隧道衬砌3有效连接,隧道衬砌3施作后进行植筋后并与横隔板4的钢筋形成有效连接。
优选地,为了利于横隔板4的受力,在横隔板4上方设置竖隔板5分别与隧道衬砌3、横隔板4连接,待隧道衬砌3施作后进行植筋后并与竖隔板5的钢筋有效连接,以便将竖隔板5与隧道衬砌3有效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人行道空间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块竖隔板5,竖隔板5的一端钢筋与隧道衬砌3中的植筋连接,另一端钢筋则与横隔板4的钢筋连接。
优选地,为了将行人引入人行道空间1,在隧道洞门墙10外的人行道范围设置楼梯8至人行道空间1。
优选地,在楼梯8与横隔板4之间设置过渡段,在具备设置楼梯平台范围(一般位于隧道侧面位置)设置楼梯平台9,在不具备设置楼梯平台范围(一般在隧道洞门对应的位置)设置悬臂板11。
优选地,在横隔板4的端部设置支撑梁6,支撑梁6作为楼梯平台9或悬臂板11的嵌固端,支撑梁6嵌固在隧道两侧的隧道衬砌3中,为了将支撑梁6与隧道衬砌3有效连接,待隧道衬砌3施作后进行植筋后并与支撑梁6钢筋有效连接。
在具备设置楼梯平台范围,如图2所示,所述楼梯平台9的一端嵌固于支撑梁9上,另一端则设置地面支撑,并在楼梯平台9设置通往地面的楼梯。
在不具备设置楼梯平台的范围,如图3所示,悬臂板11的一端嵌固于支撑梁9上,使得悬臂板11与横隔板4的端部连接,悬臂板另一端悬空,悬臂板11的一侧连通至楼梯平台9,行人沿横隔板4走出隧道后,可沿悬臂板11走向楼梯平台9,然后沿楼梯行至隧道洞门墙10外的人行道。
优选地,楼梯8、楼梯平台9和悬臂板11悬空侧设置栏杆7。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