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矿山地下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倾斜矿体回采方法及矿石溜槽。
背景技术:
矿体和顶板围岩中等以上稳固的倾斜薄矿体的开采过程中,当矿体倾角达到30°-45°时,一般每次崩落的矿石要局部留矿作为工作台,待整个矿块回采结束后,再把暂留的矿石全部运出。因为矿体倾角小于矿石自然安息角,此类倾斜矿体回采一般需要采用两台电耙分别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接力出矿。这种接力运搬的出矿方式,不仅出矿工序复杂,能源消耗高,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倾斜矿体回采方法及矿石溜槽,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应用所述的矿石溜槽,借助倾斜矿体,使矿石自溜至溜矿井,实现矿体回采,本发明设计巧妙,施工简单,大幅降低了出矿作业能源消耗,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倾斜矿体回采方法,将经弯折而成的l型钢板沿采场上采方向固定在采场间柱岩体一侧,与采场间柱岩体形成矿石溜槽,将矿石运搬至矿石溜槽处,使矿石沿矿石溜槽自溜至溜矿井,完成矿体回采。
所述倾斜矿体回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平面钢板弯折加工成l型钢板备用;
步骤二:在采场间柱岩体一侧,沿上采方向,在采场底板上向下钻孔;
步骤三:向上述步骤二中所钻的孔内插入钢筋;
步骤四:将l型钢板置于采场间柱岩体与钢筋之间,并将l型钢板的立面外侧与钢筋固定,形成矿石溜槽;
步骤五:沿矿体走向将矿石运搬至矿石溜槽槽口处,使矿石沿矿石溜槽自溜至溜矿井;
步骤六:随着采场工作面向上推进,重复上述步骤一至步骤五,以完成倾斜矿体回采。
一种矿石溜槽,用于所述的倾斜矿体回采方法中,所述矿石溜槽沿采场的上采方向架设,所述矿石溜槽由经弯折成的l型钢板2、采场间柱岩体3和钢筋4构成,所述l型钢板2的底板一侧与采场间柱岩体3的侧面对接,l型钢板2的底板另一侧的立板外侧与钢筋4固定连接,所述钢筋4竖直固定在采场底板上,所述采场间柱岩体3的侧面、l型钢板2的底面与l型钢板2的立面构成所述矿石溜槽。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4为圆钢或螺纹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述倾斜矿体回采方法中,将矿石溜槽沿采场上采方向架设,将预先弯折好的l型钢板安装在采场间柱岩体一侧,所形成的l型溜槽利用l型钢板的光滑性和隔断作用,借助间柱岩体的掩护,使l型溜槽内矿石自溜至溜矿井,实现倾斜矿体的运输回采。出矿时,仅需将崩落的矿石运搬至l型矿石溜槽,矿石沿l型溜槽自溜至溜矿井,相比传统的接力运搬出矿工艺,该l型矿石溜槽的运用,大幅降低了出矿作业能源消耗,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具有构造和施工简单、用料省、成本低、效率高、操作安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倾斜矿体回采方法中,矿石溜槽所采用的钢板加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倾斜矿体回采方法中,矿石溜槽的钢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倾斜矿体回采方法中,矿石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ⅰ-ⅰ截面图;
图5为图3中ⅱ-ⅱ截面图;
图中:
1-平面钢板;2-l型钢板;3-采场间柱岩体;4-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倾斜矿体回采方法,以及用于所述倾斜矿体回采方法中的矿石溜槽。所述矿石溜槽沿采场的上采方向架设,将预先加工处理好的l型钢板安装在采场间柱岩体的一侧,进而与采场间柱岩体形成矿石溜槽,如图4所示;所述矿石溜槽利用l型钢板的光滑性和隔断作用,借助采场间柱岩体的掩护,实现了溜槽内矿石的自溜过程,当出矿时,仅需将崩落的矿石搬运至l型钢板与采场间柱岩体之间所形成的矿石溜槽槽口,矿石即沿矿石溜槽自溜至溜矿井。
所述倾斜矿体回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岩体现场实际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将若干合适尺寸规格的平面钢板1沿虚线弯折,加工成l型钢板2备用;
步骤二:在距离采场间柱岩体3一侧边缘处约1.5米的位置,采用凿岩机沿上采方向,在采场底板上向下钻孔,所述孔的间隔为0.8m-1.2m,所述孔的深度为0.5m;
步骤三:分别向上述步骤二中所钻的孔内,一一对应地插入钢筋4,所述钢筋4可采用圆钢或螺纹钢,所述钢筋4的长度约为1m,所述钢筋4的直接略小于所述孔直径;
步骤四:将步骤一中加工好的l型钢板2置于采场间柱岩体3与钢筋4之间,并将l型钢板2的竖直立面外侧与钢筋4焊接固定,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采场间柱岩体3与l型钢板2之间构成矿石溜槽;
步骤五:进行采场矿体回采作业,矿石出矿时,用电耙沿矿体走向将矿石运搬至步骤四中构建完成的矿石溜槽槽口处,将矿石沿矿石溜槽自溜至溜矿井;
步骤六:随着采场工作面向上推进,重复上述步骤一至步骤五,以完成倾斜矿体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