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给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5226发布日期:2020-07-04 01:08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自动给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给排水装置,属于矿山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井中井筒水窝是保证矿井提升作业正常进行的辅助排水设施之一,但因井筒水窝内积水较多、且储水容量有限,因此排水通常设置两台小型卧式离心泵,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当然也有采用气动膜片泵、喷射泵、气动或电动潜水泵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抽水频率较高,人工启停水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同时占用大量的人工时间。除此之外,车场淋水也较多,受车场集水坑容量限制,同样存在抽水频率高、耗费人工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式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够实现自动给排水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给排水装置,包括密封储水箱,密封储水箱的中部开有汇聚水自流口且汇聚水自流口与自流管道连接,底部安装与井筒水窝连接的管路一和与集水坑连接的管路二,汇聚水自流口的位置高于管路一以及管路二在密封储水箱内的入水口位置;井筒水窝和集水坑内分别安装水位传感器一、水位传感器二,管路一、管路二上分别安装抽水泵一、抽水泵二,水位传感器一、水位传感器二、抽水泵一、抽水泵二均连接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给排水的工作原理过程如下:

因井筒水窝设置有水位传感器一,因此当水位到达所设限定值(即水位传感器一的感应位置)后,控制系统会启动抽水泵一,通过抽水泵一将井筒水窝内的水自动抽至密封储水箱中;

同理,当集水坑内水位到达所设限定值(即水位传感器二的感应位置)后,控制系统会启动抽水泵二,将集水坑内的水自动抽至密封储水箱中;

当密封储水箱中的水位到达或者高于汇聚水自流口位置时,会经自流管道自流排出,并传送至大巷水沟。

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井筒水窝及集水坑储水量小、需要频繁人工启闭抽水泵的问题,实现了自动给排水,无需人工启闭抽水泵,解放了劳动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

优选的,密封储水箱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排污口的位置低于管路一以及管路二在密封储水箱内的入水口位置,排污口处安装阀门,通过排污口能够实现密封储水箱内杂物的定期清理。

优选的,管路一、管路二分别安装单向止回阀一、单向止回阀二,单向止回阀一、单向止回阀二分别位于抽水泵一、抽水泵二的出水口位置。通过单向止回阀能够防止断电停机积水倒流,同时也能防止抽水泵内叶轮因倒转导致的损坏。

进一步优选的,密封储水箱设置在地下,其顶部与地表平齐,密封储水箱的顶部具有上积水流入口,上积水流入口的位置高于汇聚水自流口的位置,使上水平积水能够流入密封储水箱中并经自流管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井筒水窝及集水坑储水量小、需要频繁人工启闭抽水泵的问题,实现了自动给排水,无需人工启闭抽水泵,省时省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积水流入口;2、密封储水箱;3、自流管道;4、排污口;5、阀门;6、管路二;7、单向止回阀二;8、抽水泵二;9、集水坑;10、水位传感器二;11、水位传感器一;12、井筒水窝;13、抽水泵一;14、单向止回阀一;15、管路一;16、入水口;17、汇聚水自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自动给排水装置包括密封储水箱2,密封储水箱2设置在地下,其顶部与地表平齐,密封储水箱2的顶部具有上积水流入口1,中部开有汇聚水自流口17且汇聚水自流口17与自流管道3连接,底部安装与井筒水窝12连接的管路一15和与集水坑9连接的管路二6,汇聚水自流口17的位置低于上积水流入口1的位置且高于管路一15以及管路二6在密封储水箱2内的入水口16的位置;井筒水窝12和集水坑9内分别安装水位传感器一11、水位传感器二10,管路一15、管路二6上分别安装抽水泵一13、抽水泵二8,水位传感器一11、水位传感器二10、抽水泵一13、抽水泵二8均连接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中,上水平积水、井筒水窝积水、集水坑积水可通过上积水流入口1、管路一15、管路二6分别输送到密封储水箱2内,并通过自流管道3自流排出(即自排水),最后传送至大巷水沟。而自动给水是针对井筒水窝12与集水坑9向密封储水箱2给水过程而言的,具体过程如下:

当井筒水窝12内水位到达水位传感器一11的感应位置(即井筒水窝12内所设水位限定值)后,控制系统会启动抽水泵一13,通过抽水泵一13将井筒水窝12内的水自动抽至密封储水箱2中;同理,当集水坑9内水位到达水位传感器二10的感应位置(即集水坑9内所设水位限定值)后,控制系统会启动抽水泵二8,将集水坑9内的水自动抽至密封储水箱2中;当密封储水箱2中的水位到达或者高于汇聚水自流口17位置时,会经自流管道3自流排出。

本实施例中:

密封储水箱2的底部设有排污口4,排污口4的位置低于管路一15以及管路二6在密封储水箱2内的入水口16的位置,排污口4处安装阀门5,通过排污口4能够实现密封储水箱2内杂物的定期清理。

管路一15、管路二6分别安装单向止回阀一14、单向止回阀二7,单向止回阀一14、单向止回阀二7分别位于抽水泵一13、抽水泵二8的出水口位置。通过单向止回阀能够防止断电停机积水倒流,同时也能防止抽水泵内叶轮因倒转导致的损坏。

本实施例所述自动给排水装置,实现了自动给排水,省时省力,无需人工启闭抽水泵,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很好的解决了传统井筒水窝12及集水坑9储水量小、需要频繁人工启闭抽水泵的问题,解放了劳动力。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储水箱(2),密封储水箱(2)的中部开有汇聚水自流口(17)且汇聚水自流口(17)与自流管道(3)连接,底部安装与井筒水窝(12)连接的管路一(15)和与集水坑(9)连接的管路二(6),汇聚水自流口(17)的位置高于管路一(15)以及管路二(6)在密封储水箱(2)内的入水口(16)的位置;井筒水窝(12)和集水坑(9)内分别安装水位传感器一(11)、水位传感器二(10),管路一(15)、管路二(6)上分别安装抽水泵一(13)、抽水泵二(8),水位传感器一(11)、水位传感器二(10)、抽水泵一(13)、抽水泵二(8)均连接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储水箱(2)的底部设有排污口(4),排污口(4)的位置低于管路一(15)以及管路二(6)在密封储水箱(2)内的入水口(16)的位置,排污口(4)处安装阀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管路一(15)、管路二(6)分别安装单向止回阀一(14)、单向止回阀二(7),单向止回阀一(14)、单向止回阀二(7)分别位于抽水泵一(13)、抽水泵二(8)的出水口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自动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储水箱(2)设置在地下,其顶部与地表平齐,密封储水箱(2)的顶部具有上积水流入口(1),上积水流入口(1)的位置高于汇聚水自流口(17)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给排水装置,其包括密封储水箱,密封储水箱的中部开有汇聚水自流口且汇聚水自流口与自流管道连接,底部安装与井筒水窝连接的管路一和与集水坑连接的管路二,汇聚水自流口的位置高于管路一以及管路二在密封储水箱内的入水口位置;井筒水窝和集水坑内分别安装水位传感器一、水位传感器二,管路一、管路二上分别安装抽水泵一、抽水泵二,水位传感器一、水位传感器二、抽水泵一、抽水泵二均连接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井筒水窝及集水坑储水量小、需要频繁人工启闭抽水泵的问题,实现了自动给排水,无需人工启闭抽水泵,省时省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

技术研发人员:张纪伟;翟培用;赵尊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华源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