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4533发布日期:2020-07-04 01:0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开发室内物理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油气田开发领域中,物理模拟方法是室内研究油藏驱替机理、评价开发措施效果、研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手段之一。物理模拟系统主要包括岩心金属夹持装置、钢化玻璃夹砂胶结平板模型、可视化有机玻璃刻蚀模型以及大型填砂电极模型等,其中大型填砂电极模型由于其造价低、模拟结果准确而被广泛应用。如cn201920143726,其公开了一种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电法测定实验装置,其设置有多个注采井、电极对,通过测量填砂模型各处电阻变化获取剩余油分布信息,适用于模拟注水驱油和油驱水过程,然而,当需要模拟聚合物驱替时,聚合物和水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注入,而且实验时往往需要调整混合比例以获取最佳的聚合物配比,因此本装置并不适应,同时由于填砂模型以砂为原料压紧制成,在驱替过程中存在微粒运移情况,当微粒(砂)随流体经过回压阀时,由于回压阀处流道小,极易导致堵塞,因此设备使用过程中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注入系统、填砂模型夹持器、回压阀、量筒,量筒底部设置有电子天平,填砂模型夹持器的入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填砂模型夹持器内设置有填砂模型,填砂模型中设置有多个竖直井,填砂模型中平行插入设置有多组电极对,各电极对的一端穿过填砂模型夹持器底部并分别通过电线与多路巡检仪连接,多路巡检仪通过电线与lcr交流数字电桥连接,电脑与多路巡检仪、lcr交流数字电桥和电子天平连接,本装置还包括压差传感器,用于测定实验时填砂模型出入口压差,所述注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恒速恒压泵和中间容器,所述注入系统并联设置两组且其中间容器的出口连通,两组注入系统分别用于注水和注聚合物,两个中间容器出口总管线上设置有混合器,用于使水和聚合物均匀混合,所述压差传感器的正引压点位于混合器与填砂模型夹持器之间,排除混合器压差,避免混合器压差影响填砂模型压差测定;所述中间容器和填砂模型夹持器均位于恒温箱中用于模拟地层温度。

优选的,所述混合器为u型盘管,通过设置多个u型弯增强流体的湍动程度,使其混合均匀。

优选的,所述填砂模型有三层,从上到下依次为低渗层、中渗层、高渗层。

优选的,所述竖直井为带孔圆筒,其外壁包裹纺纱网,便于流体通过同时拦截微粒,所述填砂模型夹持器与回压阀之间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目数不低于填砂模型中砂的目数便于进一步拦截微粒,压差传感器的负引压点位于填砂模型与过滤网之间,排除过滤网堵塞造成的压差,避免其影响填砂模型压差的测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并列设置有注水和注聚合物系统,并设置有混合器使水和聚合物充分混合,可以模拟聚合物驱替过程,测定聚合物驱过程中油水分布,同时设置有过滤网并在竖直井外壁包裹纺纱网除砂,具有防堵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填砂模型示意图;

图3为电极对分布图;

图中,1、注入系统;2、混合器;3、填砂模型夹持器;4、过滤器;5、回压阀;

量筒;7、电子天平;8、多路巡检仪;9、lcr交流数字电桥;10、电脑;11、恒温箱;12、压差传感器;

手摇泵;32、填砂模型;33、竖直井;34、电极对;

101、恒速恒压泵;102、中间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如图1,包括依次连接的注入系统1、混合器2、填砂模型夹持器3、过滤器4、回压阀5、量筒6,量筒6位于位于电子天平7上,填砂模型夹持器3入口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填砂模型夹持器3上部连接有手摇泵31,填砂模型夹持器3内设置有填砂模型32;如图2,填砂模型32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为高渗层、中渗层和低渗层(制备时采用不同目数砂压制而成),填砂模型32上部的四个角和中心分别插入设置有竖直井33,共计5口,竖直井33为带孔圆筒,其外壁包裹纺纱网,便于流体通过时拦截微粒;填砂模型32中插入设置有24组电极对34,电极对34分布见图3;如图1,各电极34的一端穿过填砂模型夹持器3底部并分别通过电线与多路巡检仪8连接,多路巡检仪8通过电线与lcr交流数字电桥9连接,电脑10与多路巡检仪8、lcr交流数字电桥9和电子天平7连接,本装置还包括压差传感器12,用于测定实验时填砂模型32出入口压差,其正引压点位于混合器2与填砂模型夹持器3之间,负引压负引压点位于填砂模型管夹持器3与过滤网4之间,排除混合器、过滤器堵塞对压差测量的影响;注入系统1包括依次连接的恒速恒压泵101和中间容器102,所述注入系统1并联设置两组且其中间容器102的出口连通,两组注入系统1分别用于注水和注聚合物;混合器2为u型盘管,通过设置多个u型弯增强流体的湍动程度,使水和聚合物混合均匀。所述中间容器102和填砂模型夹持器3均位于恒温箱11中用于模拟地层温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包括压差传感器和依次连接的注入系统、填砂模型夹持器、回压阀、量筒,量筒底部设置有电子天平,填砂模型夹持器内设置有填砂模型,填砂模型中插入设置有多个竖直井,填砂模型中插入设置有多组电极对,各电极对的一端穿过填砂模型夹持器底部并分别通过电线与多路巡检仪连接,多路巡检仪通过电线与lcr交流数字电桥连接,电脑与多路巡检仪、lcr交流数字电桥和电子天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恒速恒压泵和中间容器,所述注入系统并联设置两组且其中间容器的出口连通,两组注入系统分别用于注水和注聚合物,两个中间容器出口总管线上设置有混合器,用于使水和聚合物均匀混合,所述压差传感器的正引压点位于混合器与填砂模型夹持器之间;所述中间容器和填砂模型夹持器均位于恒温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为u型盘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砂模型有三层,从上到下依次为高渗层、中渗层、低渗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井为带孔圆筒,其外壁包裹纺纱网,所述填砂模型夹持器与回压阀之间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目数不低于填砂模型中砂的目数,所述压差传感器的负引压点位于填砂模型与过滤网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砂井网剩余油饱和度测定实验装置,属于油气田开发室内物理模拟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注入系统、填砂模型夹持器、过滤器、回压阀、量筒,量筒底部设置有电子天平,填砂模型夹持器内设置有填砂模型,填砂模型中插入设置有多个竖直井和电极对,注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恒速恒压泵和中间容器,注入系统并联设置两组且其中间容器的出口连通,出口总管线上设置有混合器,本实用新型并列设置有注水和注聚合物系统,并设置有混合器使水和聚合物充分混合,可以模拟聚合物驱替过程,测定聚合物驱过程中油水分布,同时设置有过滤网并在竖直井外壁包裹纺纱网除砂,具有防堵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左广垚;陈小凡;乐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石油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1.28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