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9452发布日期:2020-10-17 00:5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



背景技术:

扁铲侧胀试验(flatdilatometertest,简称dmt)是意大利拉奎拉大学(universityofl'aquila)marchetti教授发明的一种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方法,并发明和制造出相应测试设备。该方法因测试简单、经济迅捷、“双参数”、可测试模量高达40mpa,数据可靠等诸多优点,在全球4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扁铲侧胀试验探头使用时需连接扁铲侧胀试验用探杆,该探杆的公称外径od=36mm,公称内径id=16mm,相较于地质钻探用钻杆(其公称外径od=50mm,公称内径id=40mm),扁铲侧胀试验用探杆的长度远远小于地质钻探探杆长度,存在装卸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的问题,而且,如果单独采购一套扁铲试验用探杆,费用较高。

故可以使用地质钻探探杆,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地质钻探探杆与扁铲侧胀试验用探杆的直径不同,地质钻探探杆无法与扁铲侧胀试验探头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对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可以克服杆件直径不同的矛盾,实现地质钻探探杆与扁铲侧胀试验探头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的对接。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该变径探杆内开设有走线通道,该变径探杆包括:

主杆;

第一接头,其设于所述主杆一端,且其内壁上开设有用于螺接地质钻探钻杆的母扣螺纹,所述第一接头外侧壁上开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走线通道连通,并用于从所述走线通道内引出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

第二接头,其设于所述主杆另一端,且其外径朝远离所述主杆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接头外表面设有用于螺接扁铲侧胀探头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的公扣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外侧壁上沿周向凸设并形成一托盘,所述托盘位于所述出口下方,并用于保护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外径与所述第一接头外径差为3~5cm。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位于所述出口下方2~5cm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远离第二接头的一端端口与所述出口距离为2~3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主杆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主杆内径相等,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主杆相连的一端为过渡段,且所述过渡段的内径朝远离所述主杆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板叉卡接的卡口,所述卡口位于所述出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公称外径od=36mm,公称内径id=16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公称外径od=50mm,公称内径id=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两端分别连接地质钻探钻杆和扁铲侧胀探头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从而克服杆件直径不同的矛盾,实现地质钻探探杆与扁铲侧胀试验探头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的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主杆;2、第一接头;20、出口;21、母扣螺纹;22、托盘;23、卡口;24、过渡段;3、第二接头;30、公扣螺纹;4、走线通道;5、地质钻探钻杆;6、扁铲侧胀探头;7、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到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该变径探杆内开设有走线通道4,该变径探杆包括主杆1、第一接头2和第二接头3,第一接头2设于主杆1一端,且其内壁上开设有用于螺接地质钻探钻杆5的母扣螺纹21,第一接头2外侧壁上开设有出口20,出口20与走线通道4连通,并用于从走线通道4内引出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7,然后可以使用胶带绑扎在地质钻探钻杆5上,让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7杆外走,避免了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7一直在探杆内穿插,然后在地表引出,减少了工作量和辅助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接头3设于主杆1另一端,且其外径朝远离主杆1方向逐渐减小,第二接头3外表面设有用于螺接扁铲侧胀探头6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的公扣螺纹30。在本实施例中,主杆1、第一接头2和第二接头3一体成型。

主杆1公称外径od=36mm,公称内径id=16mm。第一接头2公称外径od=50mm,公称内径id=40mm。

本实用新型两端分别连接地质钻探钻杆和扁铲侧胀探头6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从而克服杆件直径不同的矛盾,实现地质钻探探杆与扁铲侧胀试验探头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的对接。

参见图1和2所示,第一接头2外侧壁上沿周向凸设并形成一托盘22,托盘22位于出口20下方,并用于保护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7,避免管路在下放孔底或者提升时与土体或者套管刮擦,也降低了孔内沉渣对管路的阻力。托盘22外径与第一接头2外径差为3~5cm。托盘22位于出口20下方2~5cm处。第一接头2远离第二接头3的一端端口与出口20距离为2~3cm。

参见图1和2所示,第一接头2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板叉卡接的卡口23,卡口23位于出口20下方,在变径探杆下放过程中,可以用板叉将其卡在孔口,以便于母扣螺纹21与地质钻探钻杆5连接,这大大降低了连接的难度,可操作性强。

参见图1所示,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与主杆1同轴设置,第二接头3与主杆1内径相等,第一接头2与主杆1相连的一端为过渡段24,且过渡段24的内径朝远离主杆1的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其特征在于,该变径探杆内开设有走线通道(4),该变径探杆包括:

主杆(1);

第一接头(2),其设于所述主杆(1)一端,且其内壁上开设有用于螺接地质钻探钻杆(5)的母扣螺纹(21),所述第一接头(2)外侧壁上开设有出口(20),所述出口(20)与所述走线通道(4)连通,并用于从所述走线通道(4)内引出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7);

第二接头(3),其设于所述主杆(1)另一端,且其外径朝远离所述主杆(1)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接头(3)外表面设有用于螺接扁铲侧胀探头(6)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的公扣螺纹(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外侧壁上沿周向凸设并形成一托盘(22),所述托盘(22)位于所述出口(20)下方,并用于保护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2)外径与所述第一接头(2)外径差为3~5c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2)位于所述出口(20)下方2~5cm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远离第二接头(3)的一端端口与所述出口(20)距离为2~3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所述第二接头(3)与所述主杆(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接头(3)与所述主杆(1)内径相等,所述第一接头(2)与所述主杆(1)相连的一端为过渡段(24),且所述过渡段(24)的内径朝远离所述主杆(1)的方向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板叉卡接的卡口(23),所述卡口(23)位于所述出口(20)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公称外径od=36mm,公称内径id=16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公称外径od=50mm,公称内径id=4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铲侧胀试验用变径探杆,该变径探杆内开设有走线通道,该变径探杆包括主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设于所述主杆一端,且其内壁上开设有用于螺接地质钻探钻杆的母扣螺纹,所述第一接头外侧壁上开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走线通道连通,并用于从所述走线通道内引出扁铲侧胀试验气电一体管;第二接头设于所述主杆另一端,且其外径朝远离所述主杆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接头外表面设有用于螺接扁铲侧胀探头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的公扣螺纹。本实用新型可以克服杆件直径不同的矛盾,实现地质钻探探杆与扁铲侧胀试验探头或扁铲侧胀试验探杆的对接。

技术研发人员:任士房;项后军;郭建波;梅江兵;王腾飞;李光耀;曾洪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8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