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1817发布日期:2020-10-28 11:1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煤矿井下水力排渣钻孔的煤渣清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水力排渣钻孔的煤渣自动分离及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在进行地质勘探钻孔、瓦斯抽采钻孔、锚杆支护钻孔等工程施工中,广泛采用水力排渣的钻孔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大量的煤渣被水从钻孔中冲出后堆积在巷道中,给井下钻场操作钻孔设备和来往工人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矿井标准化形象,煤矿需要安排专门清理人员定时对堆积的煤渣进行人工清理,利用铁锹将煤渣装入矿车,清理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提高了煤矿生产的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煤炭企业利用水力排渣钻孔进行地质勘探钻孔、瓦斯抽采钻孔、锚杆支护钻孔等工程施工中带来的煤渣堆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煤渣和水的自动分离,并将收集起来的煤渣自动输送装入矿车中。

具体技术方案为: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包括驱动卸料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橡胶软管和渣水分离集料箱;其中,驱动卸料部由动力源、带传动机构、驱动轴和卸料槽组成;渣水分离集料箱由筛板漏斗、u型集料槽、侧板、支承侧板、联接管和端轴组成。

所述驱动卸料部的卸料槽由长方型槽体、卸料口、过渡管和固定卡槽组成;长方型槽体沿长度方向的顶板中心位置有轴孔,过渡管贯穿与顶板相对的底板中心位置并与底板焊接固定,轴孔中心线和过渡管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槽体的侧板上有卸料口,并在有卸料口的靠近过渡管的这一端的侧板上焊接有固定卡槽;所述驱动卸料部的动力源可以为电动机、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等动力设备,动力源的输出轴与驱动轴通过带传动机构联接,驱动轴支承在卸料槽顶板的轴孔上并穿入卸料槽内部;动力源用螺栓固定在卸料槽的槽体与卸料口相对的侧板上。

所述渣水分离集料箱的u型集料槽用螺栓固定在筛板漏斗的出料口下方,筛板漏斗的出料口大小和u型集料槽的入料口大小相同;所述u型集料槽的左侧焊接固定有侧板,u型集料槽的右侧焊接固定有支承侧板;所述的联接管贯穿于u型集料槽的侧板并与侧板固定联接,端轴支承在u型集料槽另一侧的支承侧板上并穿入u型集料槽的内部,端轴的中心线和联接管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渣水分离集料箱的筛板漏斗的四周侧板上和u型集料槽的槽身上均布直径相同的筛孔。

所述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一端穿过卸料槽的过渡管与驱动轴用u型卡固定联接,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另一端穿过渣水分离集料箱的联接管与端轴用u型卡固定联接;橡胶软管套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外面,两端分别与卸料槽的过渡管和渣水分离集料箱的联接管用卡箍固定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能够实现水力排渣钻孔时煤渣和水的自动分离,并将收集起来的煤渣自动输送装入矿车中,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输送路径可弯曲,设备布置灵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煤渣在井下巷道中的淤积,减少了煤渣清理工作人员的数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煤渣清理的工作效率,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卸料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卸料部卸料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渣水分离集料箱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渣水分离集料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包括驱动卸料部1、挠性无轴螺旋叶片2、橡胶软管4和渣水分离集料箱7;其中,驱动卸料部1由动力源11、带传动机构12、驱动轴13和卸料槽14组成;渣水分离集料箱7由筛板漏斗71、u型集料槽72、侧板73、支承侧板76、联接管74和端轴75组成。

所述驱动卸料部1的卸料槽14由长方型槽体146、卸料口142、过渡管144和固定卡槽143组成;长方型槽体146沿长度方向的顶板141中心位置有轴孔147,过渡管144贯穿与顶板141相对的底板145中心位置并与底板145焊接固定,轴孔147中心线和过渡管144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长方型槽体146的侧板上有卸料口142,并在有卸料口142的靠近过渡管144的这一端的侧板上焊接有固定卡槽143;所述驱动卸料部1的动力源11可以为电动机、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等动力设备,动力源11的输出轴与驱动轴13通过带传动机构12联接,驱动轴13支承在卸料槽14的顶板141的轴孔147上并穿入卸料槽14内部;动力源11用螺栓固定在卸料槽14的长方型槽体146与卸料口142相对的侧板上。

所述渣水分离集料箱7的u型集料槽72用螺栓固定在筛板漏斗71的出料口下方,筛板漏斗71的出料口大小和u型集料槽72的入料口大小相同;所述u型集料槽72的左侧焊接固定有侧板73,u型集料槽72的右侧焊接固定有支承侧板76;所述的联接管74贯穿于u型集料槽72的侧板73并与侧板73固定联接,端轴75支承在u型集料槽72另一侧的支承侧板76上并穿入u型集料槽72的内部,端轴75的中心线和联接管74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渣水分离集料箱7的筛板漏斗71的四周侧板上和u型集料槽72的槽身上均布直径相同的筛孔77。

所述挠性无轴螺旋叶片2的一端穿过卸料槽14的过渡管144与驱动轴13用u型卡8固定联接,挠性无轴螺旋叶片2的另一端穿过渣水分离集料箱7的联接管74与端轴75用u型卡9固定联接;橡胶软管4套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2的外面,两端分别用卡箍3和卡箍6与卸料槽14的过渡管144和渣水分离集料箱7的联接管74固定联接。

当利用水力排渣钻孔进行地质勘探钻孔、瓦斯抽采钻孔、锚杆支护钻孔等工程施工时,将驱动卸料部1的卸料槽14的固定卡槽143卡在矿车5的侧壁上,并将渣水分离集料箱7紧贴煤壁放在钻孔的下方,从钻孔中冲出来的渣水落入渣水分离集料箱7中,水通过渣水分离集料箱7的筛板漏斗71的四周侧板和u型集料槽72的槽身上的筛孔77漏出,煤渣积存在渣水分离集料箱7中并最终落入底部的u型集料槽72中;当驱动卸料部1的动力源11工作时,动力源11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机构12带动驱动轴13一起旋转,由于挠性无轴螺旋叶片2的两端分别用u型卡8和u型卡9与驱动轴13和端轴75固定联接,驱动轴13带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2旋转,在位于渣水分离集料箱7的u型集料槽72内部的挠性无轴螺旋叶片2的叶片推动下,煤渣沿着联接管74、橡胶软管4和过渡管144的管壁输送到卸料槽14中,并经卸料口142落入矿车5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技术特征:

1.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卸料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橡胶软管和渣水分离集料箱;其中,驱动卸料部由动力源、带传动机构、驱动轴和卸料槽组成;渣水分离集料箱由筛板漏斗、u型集料槽、侧板、支承侧板、联接管和端轴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卸料部的卸料槽由长方型槽体、卸料口、过渡管和固定卡槽组成;长方型槽体沿长度方向的顶板中心位置有轴孔,过渡管贯穿与顶板相对的底板中心位置并与底板焊接固定,轴孔中心线和过渡管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槽体的侧板上有卸料口,并在有卸料口的靠近过渡管的这一端的侧板上焊接有固定卡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卸料部的动力源可以为电动机、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等动力设备,动力源的输出轴与驱动轴通过带传动机构联接,驱动轴支承在卸料槽顶板的轴孔上并穿入卸料槽内部;动力源用螺栓固定在卸料槽的槽体与卸料口相对的侧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水分离集料箱的u型集料槽用螺栓固定在筛板漏斗的出料口下方,筛板漏斗的出料口大小和u型集料槽的入料口大小相同;所述u型集料槽的左侧焊接固定有侧板,u型集料槽的右侧焊接固定有支承侧板;所述的联接管贯穿于u型集料槽的侧板并与侧板固定联接,端轴支承在u型集料槽另一侧的支承侧板上并穿入u型集料槽的内部,端轴的中心线和联接管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水分离集料箱的筛板漏斗的四周侧板上和u型集料槽的槽身上均布直径相同的筛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一端穿过卸料槽的过渡管与驱动轴用u型卡固定联接,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另一端穿过渣水分离集料箱的联接管与端轴用u型卡固定联接;橡胶软管套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外面,两端分别与卸料槽的过渡管和渣水分离集料箱的联接管用卡箍固定联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分离输送装置,包括驱动卸料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橡胶软管和渣水分离集料箱;驱动卸料部由动力源、带传动机构、驱动轴和卸料槽组成;渣水分离集料箱由筛板漏斗、U型集料槽、侧板、支承侧板、联接管和端轴组成;挠性无轴螺旋叶片两端分别与驱动轴和端轴固定联接;橡胶软管套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外面,两端分别与卸料槽和渣水分离集料箱的联接管固定联接;该装置能够实现水力排渣钻孔时煤渣和水的自动分离,并将收集起来的煤渣自动输送装入矿车中,输送路径可弯曲,在狭窄的巷道中设备布置灵活,避免了煤渣在井下巷道中的淤积,减少了煤渣清理人员的数量,提高了煤渣清理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宋松楠;韩晓明;李钊;李国栋;李学成;李永林;陈喜庆;周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