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0766发布日期:2021-03-30 20:1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设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为解决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地铁建设行列中。其中,地铁出入口的施工进度直接制约着地铁的开通运营。

目前,国内地铁出入口一般采用满堂支架或满堂支架+钢侧模的施工方法。满堂支架分别用于支撑出入口顶板和侧墙,模板通常为木模板,木模板易造成混凝土表面错台、错缝及漏浆的现象,由于刚度较小,模板易出现凹凸面;且浇筑速度慢,支模、拆模时间长,不利于养护,该施工方法复杂,施工时间长,施工风险较大,如今使用较少;现在普遍采用满堂支架+钢侧模施工方法,先利用钢侧模完成出入口侧墙施工,再采用满堂支架完成出入口顶板施工,但是该方法需提前在出入口结构地板预埋地脚螺栓,且钢侧模只能进行单侧侧墙施工,其中一侧侧墙施工完成后,需移动到另外一侧侧墙施工,该方法施工工序繁多,施工时间较长,对结构地板造成损坏,为后续出入口渗漏水买下隐患。

经对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发现与本技术方案最相关的如下专利文献:

一种明开隧道内模支撑设备(cn110344443a)公开了一种明开隧道内模支撑设备,涉及明开隧道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两侧的侧板、设置在支架顶部的顶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架与侧板之间和支架与顶板之间用于推动侧板和顶板移动的液压顶升装置,侧板和顶板的形状与隧道内模适配。通过在支架上设置侧板和顶板,通过液压顶升装置移动顶板和侧板的位置,使侧板和顶板对内模和底模进行支撑固定,避免了反复搭设和拆卸满堂支架的繁琐过程,减少了劳动强度,具有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和支撑效果好的优点。

通过对上述公开专利文献的对比分析,申请人认为,上述专利中公开的内模支撑设备属于满堂支架的一种改进,与

本技术:
的钢侧模结构差异较大,经分析上述专利不影响本申请的新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可同时进行地铁口两侧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支撑,并且无需打设地脚螺栓,且支撑结构移动方便,施工效率高,便于逐段浇筑施工。

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包括侧模,其中沿地铁出入口延伸方向定义为纵向,垂直于地铁出入口延伸方向定义为横向,还包括调节支撑杆及调节底座,其中调节底座的底部纵向转动安装有多个滚轮,且调节底座的顶部横向滑动支撑侧模;侧模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模的模板平面分别朝向地铁出入口的两侧墙体,该侧模的底部均固装有多根横向设置且开口向下的槽钢;调节支撑杆设置有多个,该调节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间距可调支撑在两个侧模上;槽钢的顶部纵向固装有多根纵梁。

而且,调节底座的顶面上横向固装有多根横梁,该横梁上滑动套装槽钢。

而且,调节支撑杆包括固定杆、套杆及螺纹支撑杆,其中螺纹支撑杆的两端均螺纹套装有套杆,该套杆轴向滑动并径向限位套装在固定杆上,且套杆的端部由侧模背板支撑限位;固定杆横向固装在侧模背板及纵梁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通过背向设置的侧模分别支撑在地铁出入口的左右两边侧墙上,提供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撑功能;通过调节支撑杆对两个钢侧模的间距及模板顶撑力进行微调;通过调节底座纵向推移侧模,便于多个浇筑施工段间的侧模转运,并且通过在调节底座顶部的横梁上活动套装槽钢,实现两个侧模间距的滑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可同时浇筑地铁出入口对向设置的两面侧墙,并且无需在地面上打设地脚螺栓,且便于侧模在多个浇筑施工段间的滑动转运,在避免地面破坏的同时减少了复杂的工序,其施工效率是原单侧侧模浇筑靠地脚螺栓固定施工方式的两倍以上,且具有施工作业速度快、可循环使用、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造性的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浇筑状态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侧侧模的放大图(局部剖视);

图3为图1中单侧侧模的侧视图;

图中:1-螺纹支撑杆;2-墙体;3-侧模;4-调节底座;5-固定杆;6-套杆;7-纵梁;8-槽钢;9-滚轮;10-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包括侧模3,其中沿地铁出入口延伸方向定义为纵向,垂直于地铁出入口延伸方向定义为横向,还包括调节支撑杆及调节底座4,其中调节底座的底部纵向转动安装有多个滚轮9,且调节底座的顶部横向滑动支撑侧模;侧模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模的模板平面分别朝向地铁出入口的两侧墙体2,该侧模的底部均固装有多根横向设置且开口向下的槽钢8;调节支撑杆设置有多个,该调节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间距可调支撑在两个侧模上;槽钢的顶部纵向固装有多根纵梁7。

而且,调节底座的顶面上横向固装有多根横梁10,该横梁上滑动套装槽钢。

而且,调节支撑杆包括固定杆5、套杆6及螺纹支撑杆1,其中螺纹支撑杆的两端均螺纹套装有套杆,该套杆轴向滑动并径向限位套装在固定杆上,且套杆的端部由侧模背板支撑限位;固定杆横向固装在侧模背板及纵梁侧壁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侧模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

另外,本实用新型优选的,螺纹支撑杆为多端式结构,用以根据不同宽度的地铁出入口选择连接长度适中的螺纹调节杆,并且多段螺纹调节杆之间采用连接法兰及螺栓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技术手段。

为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提供一种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在侧墙浇筑前需先根据两侧墙的间距选择连接长度适中的螺纹调节杆,而后分别推行调节底座使其上支撑的侧模的模板平面贴合在待浇筑的侧墙上,而后分别在侧模背面及纵梁的固定杆上活动套装套杆,再将螺纹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套杆自由端的内部,而后旋转两侧的套杆,直至螺纹调节杆两端支撑的侧模达到指定支撑位置,且支撑力适中,最后再同时进行地铁出入口两侧侧墙的浇筑施工。

浇筑施工完成后,需先旋转套杆,使螺纹调节杆松脱,其两端不再分别顶紧侧模,此时为便于退模,可拉动侧模使侧模底部的槽钢在横梁上滑动,退模完成后即完成一个施工段的浇筑施工,而后仅需再次推行调节底座,使侧模再次贴近下一浇筑施工段的侧墙,如此往复完成地铁出入口两侧的侧墙同步浇筑施工。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包括侧模,其中沿地铁出入口延伸方向定义为纵向,垂直于地铁出入口延伸方向定义为横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支撑杆及调节底座,其中调节底座的底部纵向转动安装有多个滚轮,且调节底座的顶部横向滑动支撑侧模;所述侧模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模的模板平面分别朝向地铁出入口的两侧墙体,该侧模的底部均固装有多根横向设置且开口向下的槽钢;所述调节支撑杆设置有多个,该调节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间距可调支撑在两个侧模上;所述槽钢的顶部纵向固装有多根纵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底座的顶面上横向固装有多根横梁,该横梁上滑动套装槽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杆包括固定杆、套杆及螺纹支撑杆,其中螺纹支撑杆的两端均螺纹套装有套杆,该套杆轴向滑动并径向限位套装在固定杆上,且套杆的端部由侧模背板支撑限位;所述固定杆横向固装在侧模背板及纵梁侧壁上。


技术总结
一种地铁出入口侧墙施工用钢侧模支撑结构,包括侧模,其中沿地铁出入口延伸方向定义为纵向,垂直于地铁出入口延伸方向定义为横向,还包括调节支撑杆及调节底座,其中调节底座的底部纵向转动安装有多个滚轮,且调节底座的顶部横向滑动支撑侧模;侧模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模的模板平面分别朝向地铁出入口的两侧墙体,该侧模的底部均固装有多根横向设置且开口向下的槽钢;调节支撑杆设置有多个,该调节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间距可调支撑在两个侧模上;槽钢的顶部纵向固装有多根纵梁。该支撑系统可同时进行地铁口两侧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支撑,并且无需打设地脚螺栓,且支撑系统移动方便,施工效率高,便于逐段浇筑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华;吴伟;覃文杰;吕林海;卢凌寰;谢小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08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