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杆捞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5676发布日期:2022-01-12 00:0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杆捞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杆捞取装置。


背景技术:

2.基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桩基工程被广泛应用。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技术中常常会使用正、反循环钻机,百米钻机等机械设备,由于此类机械设备所使用的钻杆都是比较细长型,在快速钻孔过程中,由于钻杆的材质磨损,地层变化情况或者工人的操作不当时常会出现钻杆意外掉落在孔内,如果不对掉落的钻杆进行捞取,就会造成钻孔报废,而且钻具的丢失也是种经济损失。
3.为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简易便捷式钻杆捞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钻杆捞取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能有效快速捞取钻杆和可重复利用的特点。
5.本发明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钻杆捞取装置,由螺旋形弯头和连接杆两部分构成,所述螺旋形弯头由钢板定型切割制作而成,螺旋形弯头包括有连体的捞杆部和夹杆部,所述夹杆部为c形板结构,夹杆部的一端中部垂直焊接连接杆、另一端连体连接捞杆部,捞杆部的内边为渐开线状,外端部收窄形成尖头,连接杆的另一端具有螺纹。
7.优化方案:所述钻杆的中部具有夹位段,夹位段开有夹口。
8.使用时:先将连接杆通过螺纹安装在钻机钻杆上,安装时,用夹具夹住钻杆上的夹位段;然后将本发明下放至待打捞钻杆的钻孔内,开动钻机,带动捞取装置旋转;本发明在下放旋转过程中会卡住已掉入钻孔内的钻杆;钻机继续旋转并提升钻杆至地面,从而捞取出已掉入钻孔内的钻杆。
9.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10.1、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11.2、使用本发明捞取已掉入钻孔内的钻杆时,只配合钻机操作,不需要其它机械设备,而且操作方便。
12.3、本发明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5.实施例
16.参考图1,一种钻杆捞取装置,由螺旋形弯头2和连接杆1两部分构成,所述螺旋形弯头2由钢板定型切割制作而成,其包括有连体的捞杆部21和夹杆部22,所述夹杆部22为c形板结构,夹杆部22的一端中部垂直焊接连接杆1、另一端连体连接捞杆部21,捞杆部21的内边为渐开线状,外端部收窄形成尖头,连接杆1的另一端具有螺纹11、中部具有夹位段12,夹位段12开有夹口121。
17.本实施例的连接杆1为一段长约50cm的直杆,螺旋形弯头2的夹杆部22的开口略大于待打捞钻杆的直径、向内逐渐收窄至略小于待打捞钻杆的直径。
18.当钻杆不慎掉入钻孔内时,捞取作业的操作步骤如下:
19.1、先将连接杆1带螺纹的一端通过夹具夹紧连接杆1上的夹位段12并旋转使连接杆1安装在钻机钻杆上。
20.2、将本钻杆捞取装置下放至待打捞钻杆的钻孔内,开动钻机,带动捞取装置旋转。
21.3、捞取装置在下放旋转过程中会卡住已掉入钻孔内的钻杆。
22.4、钻机继续旋转并提升钻杆至地面,从而捞取出已掉入钻孔内的钻杆。


技术特征:
1.一种钻杆捞取装置,由螺旋形弯头(2)和连接杆(1)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弯头(2)由钢板定型切割制作而成,螺旋形弯头(2)包括有连体的捞杆部(21)和夹杆部(22),所述夹杆部(22)为c形板结构,夹杆部(22)的一端中部垂直焊接连接杆(1)、另一端连体连接捞杆部(21),捞杆部(21)的内边为渐开线状,外端部收窄形成尖头,连接杆(1)的另一端具有螺纹(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的中部具有夹位段(12),夹位段(12)开有夹口(12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提出一种钻杆捞取装置,其由螺旋形弯头和连接杆两部分构成,所述螺旋形弯头包括有连体的捞杆部和夹杆部,夹杆部为C形板结构,夹杆部的一端中部垂直焊接连接杆、另一端连体连接捞杆部,捞杆部的内边为渐开线状,外端部收窄形成尖头,连接杆的另一端具有螺纹。使用时:先将连接杆通过螺纹安装在钻机钻杆上;然后将本钻杆捞取装置下放至待打捞的钻孔内,开动钻机,带动捞取装置旋转;捞取装置在下放旋转过程中会卡住已掉入钻孔内的钻杆;钻机继续旋转并提升钻杆至地面,从而捞取出已掉入钻孔内的钻杆。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可重复利用等特点。重复利用等特点。重复利用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梁何龙 谢志杰 罗海腾 饶明文 黄茂兴 蔡凯祥 宋文华 汪国胜 唐武兴 李坚金 彭天佑 翁政曙 王殷杰 张丹 张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