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48202发布日期:2022-08-06 05:5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轨顶风道是轨道交通车站列车顶部排热通道,常常也作为列车供电接触网及屏蔽门的锚固基础,是车站内部结构,下挂于车站中梁下方。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一般不与车站主体同时浇注,轨顶风道必须后期浇注,这就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车站土建需要二次进场施工;

现浇钢筋混凝土风道施工时间长,往往需要占用后期安装装修时间,给安装装修工期造成较大压力,影响全线开通工期;

后浇轨顶风道施工空间狭小,混凝土振捣和表面抹平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土建二次进场、影响机电安全工期、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包含下挂梁、底板和连接螺杆;若干个下挂梁前后相邻分布,且每个下挂梁均利用连接螺杆固定在中梁的底部;每个下挂梁与轨行区侧墙底部的砼牛腿之间均固定有底板。
5.优选地,前后相邻的两个下挂梁之间间隔2mm。
6.优选地,前后相邻的两个底板之间间隔2mm。
7.优选地,所述底板由有孔底板和无孔底板两种形式组合而成。
8.优选地,所述下挂梁的顶端嵌设有下挂梁顶部预埋件,中梁的底部前设有中梁预埋件,中梁预埋件与下挂梁顶部预埋件焊接固定。
9.优选地,所述下挂梁的底部嵌设有下挂梁底部预埋件,砼牛腿的内侧边缘前设有砼牛腿预埋件,底板的底部两侧均嵌设有底板预埋件,两侧的底板预埋件分别与砼牛腿预埋件和下挂梁底部预埋件焊接固定。
10.优选地,所述下挂梁内位于连接螺杆外围空间设有水泥浆。
11.优选地,所述下挂梁内预埋螺栓。
12.本发明所述的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在车站轨行区侧墙施工时,一并施工砼牛腿,在中梁施工时,预埋好固定下挂梁的连接螺杆,事先预制好混凝土底板、下挂梁,利用盾构施工空闲时间吊装下挂梁,前后相邻的两个下挂梁之间预留2mm间隙,并利用连接螺杆与中梁固定,且在下挂梁与中梁的接触位置利用预埋件焊接固定,固定好之后向下挂梁内的连接螺杆外围孔隙中注入水泥浆,再嵌缝;然后吊装底板,前后相邻的两个底板之间预留2mm间隙,并在底板与砼牛腿和下挂梁的底端接触位置处利用预埋件焊接固定,并对接缝位置进行嵌缝,即可。
13.优选地,所述下挂梁采用l型结构形式,设计高度1230mm,单块宽度1000mm,结构厚度200mm,单块下挂梁结构自重约452kg;
14.优选地,屏蔽门的h型钢通过预埋在下挂梁中的螺栓连接。
15.优选地,所述底板设计长度为3550mm,宽度为1000mm,厚度为50mm,单块预制构件重量约550kg。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及施工方法,预制构件结构面平整度高,结构耐久性长,维修费用低,使用阶段基本不需要更换;防火性能好,环保性好;风道安装能够利用盾构施工空隙,不占用后期装修安装时间,大大节约了工期,土建施工单位不需二次进场。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下挂梁1、下挂梁顶部预埋件1-1、下挂梁底部预埋件1-2、底板2、底板预埋件2-1、连接螺杆3、中梁4、中梁预埋件4-1、砼牛腿5、砼牛腿预埋件5-1、螺栓6。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包含下挂梁1、底板2和连接螺杆3;下挂梁1内预埋螺栓6,用于安装屏蔽门的h型钢,若干个下挂梁1前后相邻分布,且每个下挂梁1均利用连接螺杆3固定在中梁4的底部,下挂梁1内位于连接螺杆3外围空间设有水泥浆;下挂梁1的顶端嵌设有下挂梁顶部预埋件1-1,中梁4的底部前设有中梁预埋件4-1,中梁预埋件4-1与下挂梁顶部预埋件1-1焊接固定;每个下挂梁1与轨行区侧墙底部的砼牛腿5之间均固定有底板2,下挂梁1的底部嵌设有下挂梁底部预埋件1-2,砼牛腿5的内侧边缘前设有砼牛腿预埋件5-1,底板2的底部两侧均嵌设有底板预埋件2-1,两侧的底板预埋件2-1分别与砼牛腿预埋件5-1和下挂梁底部预埋件1-2焊接固定;底板2由有孔底板和无孔底板两种形式组合而成。
23.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在车站轨行区侧墙施工时,一并施工砼牛腿5,在中梁4施工时,预埋好固定下挂梁1的连接螺杆3,事先预制好混凝土底板2、下挂梁1,其中下挂梁1采用l型结构形式,设计高度1230mm,单块宽度1000mm,结构厚度200mm,单块下挂梁结构自重约452kg,底板2设计长度为3550mm,宽度为1000mm,厚度为50mm,单块预制构件重量约550kg;利用盾构施工空闲时间吊装下挂梁1,前后相邻的两个下挂梁1之间预留2mm间隙,并利用连接螺杆3与中梁4固定,且在下挂梁1与中梁4的接触位置利用预埋件焊接固定,固定好之后向下挂梁1内的连接螺杆3外围孔隙中注入水泥浆,再嵌缝;然后吊装底板2,前后相邻的两个底板2之间预留2mm间隙,并在底板2与砼牛腿5和下挂梁1的底端接触位置处利用预埋件焊接固定,并对接缝位置进行嵌缝,最
后,将屏蔽门的h型钢通过预埋在下挂梁1中的螺栓6连接,即可。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及施工方法,预制构件结构面平整度高,结构耐久性长,维修费用低,使用阶段基本不需要更换;防火性能好,环保性好;风道安装能够利用盾构施工空隙,不占用后期装修安装时间,大大节约了工期,土建施工单位不需二次进场。
2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部分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下挂梁(1)、底板(2)和连接螺杆(3);若干个下挂梁(1)前后相邻分布,且每个下挂梁(1)均利用连接螺杆(3)固定在中梁(4)的底部;每个下挂梁(1)与轨行区侧墙底部的砼牛腿(5)之间均固定有底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由有孔底板和无孔底板两种形式组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挂梁(1)的顶端嵌设有下挂梁顶部预埋件(1-1),中梁(4)的底部前设有中梁预埋件(4-1),中梁预埋件(4-1)与下挂梁顶部预埋件(1-1)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挂梁(1)的底部嵌设有下挂梁底部预埋件(1-2),砼牛腿(5)的内侧边缘前设有砼牛腿预埋件(5-1),底板(2)的底部两侧均嵌设有底板预埋件(2-1),两侧的底板预埋件(2-1)分别与砼牛腿预埋件(5-1)和下挂梁底部预埋件(1-2)焊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挂梁(1)内位于连接螺杆(3)外围空间设有水泥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挂梁(1)内预埋螺栓(6)。7.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站轨行区侧墙施工时,一并施工砼牛腿(5),在中梁(4)施工时,预埋好固定下挂梁(1)的连接螺杆(3),事先预制好混凝土底板(2)、下挂梁(1),利用盾构施工空闲时间吊装下挂梁(1),前后相邻的两个下挂梁(1)之间预留2mm间隙,并利用连接螺杆(3)与中梁(4)固定,且在下挂梁(1)与中梁(4)的接触位置利用预埋件焊接固定,固定好之后向下挂梁(1)内的连接螺杆(3)外围孔隙中注入水泥浆,再嵌缝;然后吊装底板(2),前后相邻的两个底板(2)之间预留2mm间隙,并在底板(2)与砼牛腿(5)和下挂梁(1)的底端接触位置处利用预埋件焊接固定,并对接缝位置进行嵌缝,即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挂梁(1)采用l型结构形式,设计高度1230mm,单块宽度1000mm,结构厚度200mm,单块下挂梁结构自重约452kg。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屏蔽门的h型钢通过预埋在下挂梁(1)中的螺栓(6)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设计长度为3550mm,宽度为1000mm,厚度为50mm,单块预制构件重量约550kg。

技术总结
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全预制轨顶风道结构及施工方法,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含下挂梁、底板和连接螺杆;若干个下挂梁前后相邻分布,且每个下挂梁均利用连接螺杆固定在中梁的底部;每个下挂梁与轨行区侧墙底部的砼牛腿之间均固定有底板。解决了土建二次进场、影响机电安全工期、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黎建 罗涛 彭坤 张美琴 刘勇 何彬 向茂源 唐晓天 廖兴剑 唐进 刘科成 张金伟 熊田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4
技术公布日:2022/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