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放射性废物处置,具体公开了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1、放射性核素在地下的迁移是受地下水运动(输送)、污染峰的传播(水力弥散)、固相中放射性核素的滞留和释放(相间分布)控制的。核素输送、水力弥散及相间分布等不同迁移过程中,迁移的载体介质均是地下水,因此,通过工程措施尽量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渗入处置场,阻止放射性废物与水的接触,即可阻滞核素迁移出处置场场址,防止放射性核素以不可接受的浓度或数量向环境扩散。
2、为有效隔绝运行期内地下水与废物堆码区的水力联系,需要对处置岩洞侧墙、顶拱的裂隙发育、断层发育和渗水部位、处置岩洞底板部位基岩,以及对块体发育部位及灌浆后仍有微量渗水或湿痕的部位,进行引排、封堵及处置岩洞周围岩体裂隙灌浆封闭处理。一方面处置岩洞岩层地质构造复杂,处置岩洞围岩中存有大量地下水,另一方面由于气候环境及化学反应的原因,储存放射性废弃物的空间内也会产生放射性污染废水,如何稳妥地隔绝内外水体,防止污染源外泄是当前处置岩洞施工技术人员所需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包括:由洞壁和防水拱顶组成的外防水层;由混凝土制成的防水侧墙和防水底板组成横截面为u型的内防水层;所述外防水层扣合在内防水层外,并在内、外防水层间形成空腔;所述防水拱顶内埋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透水管,所述空腔底部设有排水沟,所述防水底板下方埋设有排水管;所述透水管和排水管均为沿处置岩洞轴线排布的干/支流丰字形结构。
3、优选的,所述防水拱顶、防水底板、洞壁外侧的围岩经过水泥灌浆及表面封闭处理。
4、优选的,所述洞壁法线方向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排水孔。
5、优选的,所述内防水层内设置通往处置岩洞外放射性污水收集罐的排水管系。
6、优选的,所述防水底板与其下方经水泥灌浆及表面封闭处理的洞底围岩间布置有核素阻滞层。
7、优选的,所述空腔底部从上至下依次填入砂层、黏土层、碎石层,所述碎石层底部与所述核素阻滞层上表面接触。
8、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9、1)通过岩洞洞壁和底板裂隙灌浆封闭措施,基本阻隔岩洞处置区的山体地下水,既减少长期干湿循环对处置区围岩强度的不利影响、有益于提高围岩的长期稳定性和良好的运行环境,更减少山体地下水向洞周入渗、降低核废物与水接触的风险。
10、2)处置场运行期,内、外防水层之间采用空腔隔离,岩洞洞壁渗水经专设的排水系统导排,处置单元内与放射性废物包接触的水通过集水槽收集,确保运行期山体地下水不进入废物堆码区,与放射性废物包接触的水不排入生物圈,完全隔断地下水与岩洞内放射性废物的水力联系。
1.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其特征为:包括由洞壁和防水拱顶组成的外防水层;由混凝土制成的防水侧墙和防水底板组成横截面为u型的内防水层;所述外防水层扣合在内防水层外,并在内、外防水层间形成空腔;所述防水拱顶内埋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透水管,所述空腔底部设有排水沟,所述防水底板下方埋设有排水管;所述透水管和排水管均为沿处置岩洞轴线排布的干/支流丰字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其特征为:所述防水拱顶、防水底板、洞壁外侧的围岩经过水泥灌浆及表面封闭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其特征为:所述洞壁法线方向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排水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其特征为:所述内防水层内设置通往处置岩洞外放射性污水收集罐的排水管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其特征为:所述防水底板与其下方经水泥灌浆及表面封闭处理的洞底围岩间布置有核素阻滞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放射性废物处置岩洞的防排水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空腔底部从上至下依次填入砂层、黏土层、碎石层,所述碎石层底部与所述核素阻滞层上表面接触。